图书介绍
网络社会生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真继,张润彤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7061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影响-社会生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社会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总论1
第1章 绪论3
1.1网络社会概述3
1.1.1网络社会的概念3
1.1.2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4
1.1.3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联系7
1.1.4网络社会的特征7
1.2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9
1.2.1混沌发展时期9
1.2.2 Internet时代13
1.3网络社会生态学15
1.3.1生态学的引入15
1.3.2网络社会的生态相似性16
1.3.3网络社会生态学19
第2章 网络社会的现象和问题21
2.1网络社会的政治现象21
2.1.1网络社会政治的纵向分析21
2.1.2网络社会政治的横向分析23
2.2网络社会的经济现象25
2.2.1网络社会的经济特征27
2.2.2网络社会的经济结构30
2.2.3网络经济的发展33
2.3网络社会文化35
2.3.1网络文化的特征36
2.3.2网络社会文化的新兴现象37
2.3.3网络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44
2.4网络社会的问题48
2.4.1网络社会问题的表现49
2.4.2网络社会问题的要素和本质58
2.4.3网络社会问题的特征59
第3章 生态学基础理论62
3.1个体生态学基本原理62
3.1.1环境与环境因子62
3.1.2环境作用的特征63
3.1.3限制因子63
3.2种群生态学基本原理64
3.2.1种群的概念64
3.2.2种群数量变动64
3.2.3种群的种内关系65
3.3群落生态学基本原理65
3.3.1生物群落的结构66
3.3.2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66
3.3.3生物群落的演替69
3.4生态系统基本原理71
3.4.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71
3.4.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74
参考文献76
第2篇 结构与属性79
第4章 网络社会的生态学结构81
4.1网络社会结构的概述81
4.2网络社会的资源82
4.2.1网络社会资源的发展历程82
4.2.2网络社会资源的结构85
4.2.3软/硬件技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90
4.2.4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92
4.2.5服务资源的特点和现状95
4.3网络社会的群体100
4.3.1网络社会群体的结构100
4.3.2网络社会的个体102
4.3.3网络社会的种群108
4.3.4网络社会的群落112
4.3.5网络社会群体的互动形式114
4.4网络社会的环境115
4.4.1网络社会环境的结构116
4.4.2网络社会的政策环境118
4.4.3网络社会的法律环境120
4.4.4网络社会的经济环境122
4.4.5网络社会的人文环境123
第5章 网络社会资源的生态学属性126
5.1网络社会软/硬件技术基础资源的生态学属性126
5.1.1共生性127
5.1.2新陈代谢性127
5.1.3限制因子的转移128
5.2网络社会信息资源的生态学属性129
5.2.1网络社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130
5.2.2资源共享性132
5.2.3生态平衡性135
5.2.4适应性138
5.2.5抽取性140
5.3网络社会服务资源的生态学属性144
5.3.1交互性144
5.3.2多样性145
5.3.3个性化趋势146
第6章 网络社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151
6.1网络社区概述152
6.1.1网络社区的特点152
6.1.2网络社区的功能153
6.2网络社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154
6.2.1生命周期154
6.2.2密度效应157
6.2.3交互效应158
6.2.4极化效应160
6.3网络与现实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62
6.3.1积极影响163
6.3.2消极影响164
6.3.3互动关系166
6.4网络社会企业群体的生态学属性167
6.4.1竞争性与合作性168
6.4.2适应性与多样性170
6.4.3开放性与自组织性171
第7章 网络社会环境的生态学属性172
7.1网络社会环境的稳定性172
7.1.1稳定与动态平衡172
7.1.2法律和政策方面174
7.1.3经济发展水平方面175
7.1.4文化方面177
7.2网络社会环境的动态发展性177
7.2.1物质生产环境178
7.2.2经济环境179
7.2.3政治环境180
7.2.4文化环境182
7.3网络社会环境的自我调节性183
7.3.1负反馈与自调节184
7.3.2经济方面185
7.3.3政治方面187
7.3.4文化方面189
7.4网络社会环境的放大效应191
7.4.1正反馈和放大效应191
7.4.2经济要素192
7.4.3政治要素194
7.4.4文化要素195
7.5网络社会环境的开放性198
7.5.1开放性的主要特征198
7.5.2政策层面198
7.5.3法律层面200
7.5.4文化层面201
参考文献202
第3篇 机制与模型205
第8章 网络社会演化机制207
8.1网络社会演化概述207
8.1.1网络社会演化的概念208
8.1.2网络社会演化的形式209
8.1.3网络社会演化的自然法则211
8.2网络社会演化的核心驱动力211
8.2.1科技驱动力212
8.2.2利益驱动力213
8.3网络社会演化的影响因素216
8.3.1网络社会主体217
8.3.2网络社会运行环境219
8.4网络社会资源的协同演化223
8.4.1 Internet的民用化223
8.4.2 Web技术发展推动Internet变革225
8.4.3 Internet商业化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226
8.5网络社会群体的协同演化229
8.5.1组织与网民之间的协同演化229
8.5.2群体与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协同演化231
8.5.3技术群体与技术资源的协同演化237
8.5.4企业信息化与网络社会的协同演化239
8.6网络社会环境的协同演化244
8.6.1网络社会环境的特征244
8.6.2网络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协同演化245
8.7网络社会演化趋势250
8.7.1网络社会演化的多极性251
8.7.2网络社会演化过程和趋势252
第9章 生态位分离共存模型255
9.1生态位理论255
9.1.1生态位的内涵255
9.1.2生态位的数量指标256
9.1.3生态位参数的测度257
9.2信息生态位理论258
9.2.1信息生态位的维度259
9.2.2信息生态位的宽度260
9.2.3信息生态位的形成262
9.2.4信息生态位的变化262
9.3生态位分离共存机制263
9.3.1共存原理264
9.3.2分离机制265
9.4生态位构建模型266
9.4.1生态位适宜度模型267
9.4.2生态位进化动量模型268
9.4.3集群生态位分离共存模型268
第10章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企业群落的生命周期模型274
10.1网络社会企业群落是传统社会企业群落发展的延续274
10.1.1企业群落的发展阶段274
10.1.2企业群落发展的轨迹277
10.1.3网络社会环境下企业群落的发展279
10.2网络社会企业群落动态发展路径280
10.2.1网络社会企业群落的构成280
10.2.2网络社会企业群落的动态发展283
10.2.3企业群落发展不同阶段的群落多样性特征285
10.3企业群落形成阶段287
10.3.1企业群落形成阶段模型287
10.3.2企业适应群落形成阶段的策略288
10.3.3国家针对群落形成阶段的调控288
10.4企业群落成长阶段模型289
10.4.1成长阶段群落中种群内模型289
10.4.2成长阶段群落内种群间的作用模型290
10.4.3成长阶段企业群落的适应292
10.4.4国家对群落成长阶段的调控295
10.5企业群落成熟阶段295
10.5.1成熟阶段基于理想食物链的群落规模模型——生态学模型296
10.5.2成熟阶段基于随机相互作用的群落规模模型297
10.5.3基于食物网的网络种群数量模型298
10.5.4企业适应群落稳定阶段的策略300
10.5.5国家对群落稳定阶段的调控302
10.6企业群落衰退阶段303
第11章 网络社会生态平衡模型305
11.1生态平衡理论305
11.1.1网络社会生态系统概念305
11.1.2网络社会生态平衡理论的内涵307
11.2生态平衡调控310
11.2.1生态失衡310
11.2.2调控手段312
11.3生态平衡模型构建314
11.3.1星形结构群体模式316
11.3.2网状结构群体模式320
11.4企业集群生态平衡条件323
参考文献325
第4篇 应用327
第12章 网络社会生态学的应用329
12.1电子商务生态位分析329
12.1.1构建电子商务生态位维度体系330
12.1.2电子商务网站进化预测模型332
12.1.3实例分析333
12.2围绕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企业群落关系与策略分析335
12.2.1电子商务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群落335
12.2.2电子商务群落的企业个体——阿里巴巴集团335
12.2.3阿里巴巴集团所在的电子商务企业群落的分析338
12.2.4电子商务企业群落的策略发展分析343
12.3虚拟企业集群生态平衡分析346
12.3.1生态学属性346
12.3.2集群生态系统348
12.3.3实例分析353
参考文献354
热门推荐
- 895134.html
- 224754.html
- 3503368.html
- 1016220.html
- 1566501.html
- 1011943.html
- 332113.html
- 2753320.html
- 3867825.html
- 988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8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6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6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7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9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0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