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
  • (日)斋藤省吾主编;韩凌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00304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信息处理(学科: 电子计算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的显示、记录与存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1

一、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的发展方向及重要性1.1 前言1

1.2 对应用系统中器件技术的要求2

1.2.1 遥感技术2

1.2.2 计算机层面X射线照相术3

1.2.3 办公室自动化(OA)3

1.2.4 设计系统3

1.2.5 联机图书馆4

1.2.6 图象数据库4

1.3 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的发展概况5

1.3.1 存储系统5

2.5 对记录器的要求 (15

1.3.2 传真机6

1.3.3 图形显示器6

1.4 结语7

1.3.4 平板型显示器7

1.3.5 印字机7

二、来自显示、记录和存储系统方面的要求2.1 前言8

2.2 办公室自动化9

2.2.1 办公室自动化的含义9

2.2.2 办公室自动化的发展10

2.3 信息机器的功能和构成11

2.3.1 信息处理和人机11

2.3.2 信息处理机的构成及主要部件12

2.4 对显示器的要求13

2.6 对存储器的要求16

2.7 音频和视频机器18

三、对显示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19

3.1 前言19

3.2 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20

3.3 按照显示规模的大小进行分类20

3.4 显示的功能和器件的适应性21

3.5.1 液晶手表23

3.5 便携式电子仪器23

3.5.2 台式计算机24

3.6 结语24

四、对记录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25

4.1 记录技术的评价25

4.2 记录技术的开发26

4.3 从需要看记录技术27

4.4 记录技术的动向29

五、对存储的需要和器件的开发30

5.1 存储器的特征30

5.1.1 存储器的用途和构成30

5.1.2 存储器的演变30

5.2 存储器的需要33

5.2.1 提高性能降低价格33

5.2.2 提高可靠性34

5.2.3 小型化34

5.3 存储器的主要技术34

5.3.1 存储媒体和磁头35

5.3.2 机构和装配部件36

5.3.3 控制技术37

5.4 存储器的未来37

第二章 显示技术和显示材料39

一、高清晰度管39

1.1 前言39

1.2 实现高清晰度的途径39

1.3 计算机终端用的高清晰度管39

1.3.1 分辨率40

1.3.2 影条板41

1.3.3 电子枪41

1.3.4 荧光屏41

1.3.5 亮度和对比度42

1.4 其他应用领域42

1.4.1 电视台监视用高清晰度管42

1.4.3 高质量电视用的高清晰度管43

1.4.4 其他43

1.4.2 飞机用高清晰度管43

1.5 高清晰度管工作存在的问题44

1.5.1 高清晰度管用的偏转线圈44

1.5.2 高清晰度管的动态会聚校正方式44

1.6 高清晰度管的发展动向45

1.6.1 对今后需要的预测45

1.6.2 今后的技术课题46

1.7 结语46

2.2 各种发光二极管显示材料技术的现状和动向47

2.2.1 已实用化的可见发光二极管材料47

2.1 前言47

二、发光二极管47

2.2.2 蓝色发光二极管材料48

2.3 各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技术的现状和动向50

2.3.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应用范围的扩大50

2.3.2 发光二极管亮度的提高51

三、电致发光52

3.1 前言52

3.2 无机分散型交流电致发光53

3.5 蒸镀薄膜型交流电致发光55

1.4 磁带的种类 (155

3.3 无机分散型直流电致发光55

3.4 有机分散型交流电致发光55

3.6 蒸镀薄膜型直流电致发光57

3.7 未来的发展动向57

四、液晶彩色显示58

4.1 扭曲向列相-场效应偏光板方式彩色显示58

4.2 平行取向宾主方式彩色显示59

4.3 相变宾主方式彩色显示64

五、液晶电视67

5.1 前言67

5.2 电视图象显示方式68

5.2.1 多重矩阵寻址方式69

5.2.2 有源矩阵方式70

5.2.3 各种袖珍电视样机的特性比较71

5.3.5 漏极母线驱动器集成电路73

5.3.4 象素73

5.3.6 袖珍型液晶电视73

5.3 袖珍型液晶电视的研制实例73

5.3.1 显示板73

5.3.2 液晶材料的改进73

5.3.3 显示集成电路73

5.4 结语74

六、电致变色75

6.1 前言75

6.3 电致变色显示器的分类和特征76

6.2 电致变色显示的特长以及与其他显示的比较76

6.3.1 WO3型电致变色显示器77

6.3.2 紫罗精型电致变色显示器80

6.4 其他电致变色材料82

6.5 电致变色的应用和今后的动向83

七、荧光显示管85

7.1 荧光显示管的发源和发展85

7.2 荧光显示管的构造85

7.4 荧光显示管的种类和用途86

7.3.1 工作原理和驱动方法86

7.3 荧光显示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86

7.4.1 笔划显示87

7.4.2 点字符显示88

7.4.3 点(矩)阵显示89

7.4.4 其他方式的荧光显示90

7.5 显示组件91

7.6 荧光显示管的发展动向91

八、其他显示92

8.1 前言92

8.2 电泳显示技术93

8.3 分散体系的组成材料94

8.3.1 电泳粒子94

8.3.2 分散媒质95

8.3.3 染料95

8.4 电泳显示的特性96

8.3.4 添加剂96

8.5 电泳显示的应用和今后的展望97

8.5.1 降低电压97

8.5.2 变象器98

8.5.3 矩阵显示98

8.6 结语99

第三章 记录技术和记录材料102

一、电子照相记录102

1.1 电子照相的发展过程和技术102

特征102

1.1.1 电子照相的发展过程102

1.1.2 电子照相记录法的特点103

1.2 电子照相的工艺过程106

1.3 电子照相用的光电导材料107

1.3.1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材料的特性107

1.3.2 电子照相用光电导材料108

1.4 电子照相的显影法和显影剂109

1.4.1 干式显影法和显影剂109

1.4.2 湿式显影法和显影剂112

1.5 结语113

二、喷墨记录115

2.1 前言115

2.2 喷墨记录技术概要116

2.2.1 喷墨记录技术的历史116

2.2.2 喷墨记录方式的特点116

2.2.3 各种喷墨方式的分类116

2.2.4 喷墨方式的应用范围和未来展望116

2.3 墨水117

2.3.1 墨水设计的重要因素117

2.3.2 液滴形成特性117

2.3.3 墨水组成举例118

2.3.4 墨水的成分119

2.4.3 性能要求122

2.4.4 今后的方向122

2.4.2 墨水记录的机理122

2.4 记录纸122

2.4.1 喷墨记录纸的特性122

2.5 结语123

三、感热头记录124

3.1 前言124

3.2 对感热头的要求124

3.3 高速和高可靠性的薄膜型感热头125

3.4 低成本厚膜型感热头特性的提高127

3.5 感热记录纸的构造128

3.6 记录纸着色特性的提高128

3.7 新型感热记录纸129

3.8 结语130

四、静电记录131

4.1 前言131

4.2 记录原理132

4.3 静电记录纸的种类133

4.4.1 记录头134

4.4 记录方法和条件134

4.4.2 记录条件135

4.5.1 受湿度影响的原因136

4.5 静电记录方法和湿度的关系136

4.5.2 防止湿度影响的措施137

4.6 全湿度范围的静电记录纸137

4.6.1 基本构造137

4.6.2 导电层特性137

4.6.3 全湿度范围静电记录纸的特性138

4.7.1 高象质139

4.7.2 高速化和普通纸记录139

4.7 最近的技术动向139

4.7.3 低电压记录140

4.8 结语140

五、激光记录141

5.1 前言141

5.2 激光器142

5.3 光调制器143

5.4 扫描机构144

5.5.4 电子照相147

5.5 记录材料147

5.5.5 金属薄膜材料147

5.5.1 银盐材料147

5.5.3 光聚合物感光材料147

5.5.2 重氮感光材料147

5.5.6 有机薄膜材料148

5.5.7 非晶硫硒碲化合物薄膜材料148

5.5.8 磁光薄膜材料149

5.5.9 其他记录材料149

5.6 结语149

第四章 存储技术和存储材料151

一、磁带151

1.1 前言151

1.2 磁带技术的发展过程151

1.3 磁带的磁特性152

1.5.1 磁性材料155

1.5 磁带的构成材料155

1.5.2 粘结剂和添加剂159

1.5.3 带基薄膜的作用162

1.6 磁带的力学性质162

1.6.1 磁带涂料的流动特性162

1.6.2 磁性涂膜的颜料增强作用162

1.6.3 磁粉界面与粘结剂的相互作用163

1.6.4 磁性涂膜表面的润滑效果165

1.7 磁带今后发展动向165

二、磁盘167

2.1 盘状磁记录媒体167

2.2 硬磁盘170

2.3 软磁盘172

2.4 录象磁片176

3.1 前言177

3.2 横向(平面)记录和垂直记录的特征177

三、垂直磁记录177

3.3 垂直磁记录方式178

3.3.1 垂直记录的基本构造178

3.3.2 垂直记录媒体178

3.3.3 垂直磁头179

3.4 垂直记录再生特性181

3.5 垂直记录和横向记录的互补性183

3.6 磁记录的发展动向184

4.1.1 基片186

四、光盘186

4.1 光盘开发的现状186

4.1.2 记录膜187

4.1.3 记录、再生用激光器193

4.2 今后对光盘部件和材料的要求193

4.2.1 对基片材料的要求193

4.2.2 对基片表面材料的要求193

4.2.3 对记录膜的要求193

4.2.4 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要求194

5.1 前言195

五、全息摄影术195

5.2 全息图的构造和种类196

5.2.1 全息图的构造196

5.2.2 全息图的种类197

5.3 全息摄影术的应用197

5.3.1 全息摄影术的种类197

5.3.2 全息摄影的应用技术197

5.4.1 热塑感光材料198

5.4 全息摄影用的感光材料198

5.4.2 热塑感光材料的构造和记录方法199

5.4.3 热塑感光材料的全息记录特征199

5.5 结语202

六、其他存储技术204

6.1 光学双稳元件204

6.2 化学烧孔206

6.3 约瑟夫逊元件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