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互联技术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互联技术教程
  • 余智豪,何志敏,马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501640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互联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互联技术概论1

1.1协议与分层1

1.1.1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1

1.1.2网络的分层结构1

1.1.3网络分层的原则2

1.2 OSI参考模型2

1.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2

1.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4

1.3 TCP/IP参考模型5

1.3.1 TCP/IP参考模型简介5

1.3.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7

1.4 IPv48

1.4.1 IPv4地址的概念8

1.4.2 IPv4简介8

1.4.3 IPv4报文格式9

1.4.4 IPv4的不足之处11

1.5 IPv611

1.5.1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11

1.5.2 IPv6的地址类型12

1.5.3 IPv6的核心协议13

1.5.4 IPv6报文格式14

1.6本章总结16

复习思考题17

第2章 网络互联设备18

2.1网络传输介质18

2.1.1连接器18

2.1.2双绞线19

2.1.3同轴电缆20

2.1.4光纤20

2.1.5无线传输介质21

2.2物理层设备22

2.2.1中继器22

2.2.2集线器22

2.2.3无线接入点24

2.3数据链路层设备25

2.3.1网卡25

2.3.2网桥28

2.3.3交换机30

2.4网络层设备32

2.5应用层设备35

2.5.1服务器35

2.5.2防火墙36

2.6本章总结37

复习思考题38

第3章 路由器技术基础40

3.1认识路由器40

3.2路由器的硬件结构41

3.3路由器的软件43

3.4路由器的启动过程45

3.5高端路由器46

3.6路由表47

3.7直连路由48

3.8静态路由49

3.9动态路由50

3.9.1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比较50

3.9.2静态路由的优缺点51

3.9.3动态路由的优缺点52

3.9.4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52

3.10管理距离54

3.11本章总结55

复习思考题56

第4章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58

4.1互联网操作系统58

4.2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58

4.3配置超级终端60

4.3.1在Windows XP系统中配置超级终端60

4.3.2在Windows 7系统中配置超级终端61

4.4路由器的配置向导62

4.5路由器的工作模式62

4.6路由器的常用命令64

4.7配置路由器IP地址的基本原则70

4.8 iOS的备份、恢复和升级71

4.9本章总结73

复习思考题74

第5章 静态路由76

5.1基本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76

5.2更复杂的IPv4静态路由配置80

5.3汇总IPv4静态路由83

5.4 IPv4默认静态路由86

5.5 IPv4浮动静态路由87

5.6负载均衡89

5.7配置IPv6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90

5.8本章总结94

复习思考题95

第6章 RIP96

6.1 RIP的发展简史96

6.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97

6.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98

6.4路由环路及解决方法102

6.4.1路由环路产生的原因103

6.4.2路由环路的解决方法103

6.5 RIPv1报文格式105

6.6 RIP的计时器106

6.7 RIPv1的配置与管理107

6.8 RIPv2的配置与管理110

6.8.1 RIPv1与RIPv2的特性比较110

6.8.2 RIPv2的配置与管理111

6.9 RIPng的配置与管理114

6.9.1 RIPng的工作原理114

6.9.2 RIPng与RIPv1、RIPv2的比较115

6.9.3 RIPng配置与管理116

6.10本章总结119

复习思考题120

第7章 OSPF协议122

7.1 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122

7.2 OSPF报文123

7.2.1 OSPF报头格式123

7.2.2 OSPF正文格式124

7.3 OSPF分层结构128

7.4 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129

7.5 OSPF配置与管理132

7.5.1 OSPFv2配置与管理132

7.5.2 OSPFv3配置与管理135

7.6本章总结138

复习思考题140

第8章 EIGRP141

8.1 EIGRP概述141

8.1.1 IGRP与EIGRP141

8.1.2 EIGRP的优点142

8.1.3 EIGRP与OSPF协议的比较142

8.2 EIGRP的工作原理143

8.2.1可靠传输协议143

8.2.2扩散更新算法的相关术语143

8.2.3实现路由快速收敛的关键144

8.2.4路由计算方法144

8.2.5 EIGRP数据包145

8.2.6修改计时器的方法146

8.2.7解决环路问题146

8.2.8 DUAL有限状态机147

8.3 EIGRP的配置和管理148

8.3.1 EIGRP配置命令148

8.3.2 EIGRP调试命令149

8.3.3 EIGRP配置实例149

8.4支持IPv6的EIGRP152

8.4.1支持IPv6的EIGRP的特点152

8.4.2配置EIGRPv6的命令152

8.4.3测试EIGRPv6的命令152

8.4.4 EIGRPv6的配置实例153

8.5本章总结157

复习思考题159

第9章 访问控制列表161

9.1访问控制列表概述161

9.1.1访问控制列表的功能161

9.1.2建立访问控制列表的作用162

9.2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163

9.3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和原则164

9.3.1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164

9.3.2定义ACL时应遵循的原则165

9.4配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166

9.5用标准ACL限制虚拟终端的访问171

9.6配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172

9.7配置命名的访问控制列表174

9.7.1命名ACL与编号ACL的区别174

9.7.2配置命名ACL的语法格式175

9.8配置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177

9.9配置IPv6访问控制列表178

9.9.1创建IPv6访问控制列表178

9.9.2在接口上应用IPv6访问控制列表178

9.9.3配置标准IPv6访问控制列表178

9.9.4配置扩展IPv6访问控制列表182

9.10本章总结185

复习思考题186

第10章 IPv6过渡技术187

10.1过渡技术概述187

10.2双协议栈技术188

10.2.1双协议栈技术简介188

10.2.2双协议栈关键技术189

10.2.3 ICMPv6简介190

10.2.4邻居发现协议简介190

10.2.5支持IPv6的DNS简介191

10.2.6在路由器上配置双协议栈192

10.3隧道技术193

10.3.1手动配置隧道194

10.3.2 GRE隧道194

10.3.3自动配置的兼容隧道195

10.3.4 6over4隧道195

10.3.5 6to4隧道196

10.3.6 6RD隧道196

10.3.7 ISATAP隧道197

10.3.8 Teredo隧道198

10.3.9隧道代理技术198

10.3.10隧道配置示例199

10.4协议转换技术203

10.4.1 NAT-PT203

10.4.2 NAT64204

10.4.3 NAT64配置示例205

10.5本章总结208

复习思考题209

附录A思科Packet Tracer 7.0使用简介212

A.1 Packet Tracer 7.0安装方法212

A.2将工作界面修改为中文216

A.3 Packet Tracer 7.0的工作区域219

A.4布置网络设备220

A.5连接网络设备220

A.6配置网络设备221

A.7模拟模式226

A.8 Packet T racer的帮助文件227

附录B模拟试题228

B.1模拟试题一228

B.2模拟试题二232

附录C常用英文缩写对照表236

参考文献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