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
  • 郑蔚著(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596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农村金融-对比研究-中国、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发展研究3

第一章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3

第一节 本篇的课题3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课题3

二、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的诸项课题12

第二节 本篇的分析方法与结构15

一、农信社新型合作制度改革文献综述15

二、分析方法22

三、本篇结构30

第二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的政策发展——基于政策构造论视角的分析33

第一节“政策构造论”的提出及其应用33

一、问题的提出:政策效果与政策内容关系何在33

二、“政策构造论”视角的理论框架35

第二节 与农业银行一体化组织时期的政策发展38

一、“84报告”及其成立背景38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45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49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51

第三节 与农业银行分离期的新型合作制政策52

一、“96决定”及其成立背景52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58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61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63

第四节“97规定”与“98方案”后的政策发展66

一、“97规定”与“98方案”的成立背景66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69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72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73

第三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金融机能的发展——基于Stiglitz学说的中国合作金融实践分析78

第一节 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78

一、农信社金融机能的课题78

二、F.F学说与RFM学说的对比79

三、一个理论框架:Stiglitz学说的引用85

四、基于Stiglitz学说的农信社金融机能分析框架88

第二节 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90

一、农村储蓄存款市场概况90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储蓄动员91

第三节 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职能99

一、农发银、农业银行的贷款99

二、农信社的贷款102

第四节 金融中介职能的发挥106

一、交易费用概念与合作金融制度安排106

二、农信社的支付结算体系与交易费用110

三、农信社的经营改革与技术革新113

第五节 政府的作用116

一、农信社与资金借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116

二、政府的政策扶持120

第四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地区性发展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信社区域划分模型127

第一节 农信社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课题127

一、农信社地区差异的现状与课题127

二、农信社地区差异模型的构建132

第二节 农信社的区域划分134

一、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及分析结果134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农信社区域划分138

第三节 基于经营结构、行为、绩效视角的地区特征144

一、经营结构变化:“合并”、“改制”与“网点整顿”144

二、业务经营的变化与农信社的地区特征146

三、经营绩效与农信社的地区特征148

第四节 农信社的地区差异:政策影响与制度创新153

一、农信社地区特征的政策影响153

二、不同地区农信社组织的制度变迁155

第五章 农业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吉林省T市的调查为中心160

第一节 农信社改革与经营创新160

一、农业地区农信社改革的新课题160

二、经营创新:基于经营健全性的分析164

第二节 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契机167

一、调查地区概况167

二、改革背景:“贷款难”与“难贷款”的博弈170

第三节 合作组织经营理念的明确化173

一、合作组织设立的目标与经营理念173

二、业务对象的扩大175

第四节 合作金融组织的事业发展176

一、支店与职员配置的调整176

二、新事业方式:“信用镇”与“客户经理制”的导入179

三、开发“地区密集型”金融新商品与新业务182

四、社员“直接对话制”与“问卷调查制”的采用184

第五节 农信社公司治理行为分析186

一、强化民主管理:“三会”与“社务公开”186

二、经营管理者的民主选拔制度189

三、职员管理制度的确立:强化业绩管理192

四、强化内部管理机制194

第六节 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经营绩效及其评价195

一、经营改革绩效及其评价195

二、墓于问卷调查的经营效果分析198

第六章 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天津市JN区农信社的事例为中心201

第一节 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发展现状及课题201

一、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发展的课题201

二、一个新制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202

第二节 农信社组织结构的发展及其原因204

一、农信社组织结构的沿革204

二、农信社组织结构的发展特征209

第三节 农信社的经营行为分析213

一、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人控制现象”213

二、经营者资质:学历及教育培训的相关调查215

三、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与农户关联的角度216

四、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投向“三农”的贷款217

第四节 农信社的经营绩效分析219

一、S→C→P因果关系219

二、经营困境与出路:小企业信贷机制的确立223

三、合作制原则及其贯彻225

第七章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江苏省和浙江省的试点改革为中心229

第一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改革的现状与课题229

第二节 农信社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背景235

一、江苏省与浙江省的农村金融市场235

二、江苏省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244

三、浙江省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成立249

第三节 农信社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特征255

一、江苏省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特征255

二、浙江省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特征262

第四节 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评价及其课题266

一、为什么实施股份制改革:与合作制的对比266

二、为什么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与股份制及合作制的对比269

三、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问题及课题271

第八章 西部贫困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陕西省AK市农信社联社为例276

第一节 西部贫困地区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现状与课题276

第二节 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及其特征280

一、产业结构及农业发展280

二、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部门的对比283

第三节 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供给与需求284

第四节 西部贫困地区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发展288

一、陕西省AK市农信社联社合作制改革的背景288

二、农信社合作制改革:“农户小额信贷”的推广289

三、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绩效291

下篇 经济发展与农协合作金融发展研究297

第九章 战后日本农协的演进——合作制的移植、蜕变及合法化过程297

第一节 产业组合的合作制移植297

一、《产业组合法》颁布前:德国“雷发翼”式合作社的移植297

二、《产业组合法》颁布后:初期合法化299

第二节 日本特色合作制的探索及蜕变301

一、探索适合日本国情的合作制发展道路301

二、战时经济与合作制的退化及蜕变304

第三节 农协的合法化与再编305

一、战后民主改革与《农业协同组合法》305

二、农协的合法化与再编307

第十章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形成311

第一节 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与农协收益311

一、“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11

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与农协收益的增加313

第二节 经济增长、农村投资与农协的储蓄动员316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16

二、农村投资的增加与农协储蓄317

第三节 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与农协的融资机制320

一、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20

二、制度金融与农协金融的相互融合322

第十一章 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发挥327

第一节 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及其原因327

一、经济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的转变327

二、日本经济低速增长的原因328

第二节 投资减少、农村投资停滞与农协330

一、投资减少及其原因330

二、农业投资及其效果分析332

第三节 农协系统金融组织的变化特征336

一、“准社员”的增加与农协组织的多样化336

二、正式社员的“变质”与农协业务向“杂货店式”转化337

第四节 农协的金融机能:“存借比”与“存贷比”的角度339

一、农户“存借比”与农村内部金融资产外流339

二、农协的“存贷比”与信用事业收益340

第五节 制度金融的后退及农协的作用342

一、农业现代化资金的后退与农协342

二、农林公库资金贷款的变化344

三、农业改良资金贷款变化的特征347

第十二章 “失去的十年”与农协金融机能的转化349

第一节 从泡沫经济到长期萧条349

第二节 农户经济与农户金融的变化351

一、农业及农外收入的下降351

二、农户投资与农村资金的外流352

第三节 农协的存贷款与收益变化355

一、农协储蓄的动向355

二、农协贷款动向与存贷比357

三、农协系统金融机构的收益状况358

第四节 农协的经营恶化及其应对措施362

一、90年代以后农协经营恶化的现状362

二、基于聚类分析(Cluster)结果的地区差异365

三、农协经营恶化的原因分析373

第五节 农业制度金融的后退与农协金融职能的转变374

一、农业现代化资金及其变化趋势375

二、农林公库资金及其变化378

三、农业信用保证保险政策的职能及其变化380

四、农协与政策金融的融合及其小规模金融特性382

第十三章 金融自由化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变革384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与农协金融环境的变化384

一、日本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与金融自由化384

二、金融自由化与农协金融环境的变化特征387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与农协利用者经济行为的变化388

一、农户的资金来源及运用388

二、农户的储蓄行为及其负债能力390

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发展变化391

一、农协的市场占有率下降391

二、利率自由化与农协收益率的下降393

三、资金调拨、运用效率及金融辅助机能的发展394

四、农协规模的分散性及农协合并395

第四节 金融自由化下农协金融改革的动向和课题397

一、农协利用者——农户角度397

二、农协金融机能的变革趋势398

第十四章 日本的结构改革与农协金融机能变革400

第一节 日本农业结构问题及其探究401

一、战后日本农业发展的共性特征401

二、持续减少的农户数量与农户的兼业化402

三、农业就业人口的老龄化404

四、日本农业结构问题探究405

第二节 日本农业金融改革与农协407

一、日本农业金融的特点407

二、政策金融与民间金融的融合409

第三节 农协金融机能变革:农协银行体系的形成415

一、农协银行体系(JA Bank System)法的制定背景415

二、农协银行体系法的概要及特征418

第四节 农协银行体系的一体化运营及其效率421

一、农协银行体系运营后的储蓄动态421

二、农协银行体系运营后的贷款动向425

三、农协合并及其经营效率426

四、农协银行体系金融机能的新拓展428

结语 中日农村合作金融的课题及其发展431

一、中国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的课题及其发展431

二、经济发展与日本农协发挥合作金融机能的课题435

附论:中日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发展瓶颈的思考442

一、中日农业问题探究442

二、现代农业:中日农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444

三、农村金融发展:是否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446

四、中日农村金融发展瓶颈比较447

参考文献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