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分析化学
  • 钟佩珩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133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1

1.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的性质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1.2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分析测定方法2

1.2.1 定量分析工作的一般步骤2

1.2.2 分析测定的方法2

1.2.3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3

第2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4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4

2.1.1 准确度与精密度4

2.1.2 误差的分类、来源与性质4

2.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5

2.2 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与评价6

2.2.1 基本概念与简单统计计算6

2.2.2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8

2.2.3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0

2.2.4 可疑值的取舍11

2.2.5 显著性检验12

2.2.6 误差的传递及其计算16

2.2.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8

2.3 工作曲线与回归分析法19

2.3.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19

2.3.2 相关系数20

2.3.3 回归线的精度21

思考题21

习题22

第3章 化学分析法25

3.1 溶液中物质组分的分布25

3.1.1 酸碱组分的分布25

3.1.2 配合物组分的分布27

3.2 化学反应中的副反应与条件平衡常数28

3.2.1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28

3.2.2 条件平衡常数28

3.3 重量分析法31

3.3.1 气化法31

3.3.2 溶出法32

3.3.3 沉淀重量法32

3.4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8

3.4.1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9

3.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的确定40

3.4.3 滴定曲线41

3.4.4 滴定分析进行的方式42

3.4.5 滴定分析结果计算43

3.5 酸碱滴定法45

3.5.1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45

3.5.2 酸碱指示剂47

3.5.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52

3.6 沉淀滴定法54

3.6.1 银量法的方法分类和特点54

3.6.2 AgNO3、NH4SCN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57

3.6.3 其他沉淀滴定法简介57

3.7 配位滴定法57

3.7.1 EDTA和EDTA金属配合物57

3.7.2 EDTA滴定法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58

3.7.3 金属离子指示剂61

3.7.4 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64

3.7.5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65

3.7.6 EDTA标准溶液和分析结果计算68

3.8 氧化还原滴定法68

3.8.1 氧化还原平衡68

3.8.2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与催化作用71

3.8.3 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72

3.8.4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73

3.8.5 高锰酸钾法74

3.8.6 重铬酸钾法76

3.8.7 碘法77

3.8.8 其他的氧化还原滴定法79

3.8.9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80

思考题80

习题81

第4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87

4.1 沉淀分离法87

4.2 液-液萃取分离法88

4.2.1 液-液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88

4.2.2 主要的萃取体系90

4.2.3 液-液萃取分离的操作技术和应用91

4.3 离子交换分离法92

4.3.1 离子交换剂92

4.3.2 离子交换平衡与离子交换反应的选择性94

4.3.3 离子交换操作技术95

4.3.4 离子交换分离在分析中的应用96

思考题96

习题97

第5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98

5.1 光谱分析法概述98

5.1.1 光学分析法简介98

5.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00

5.1.3 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00

5.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01

5.2.1 朗伯-比尔定律101

5.2.2 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102

5.3 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装置104

5.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104

5.3.2 几种类型的分光光度计105

5.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107

5.4.1 显色反应的类型及三元配合物的分析特性107

5.4.2 显色条件的选择108

5.4.3 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109

5.5 分光光度分析的方法109

5.5.1 目视比色法109

5.5.2 分光光度法110

5.5.3 光度计测量误差110

5.5.4 测量条件的选择111

5.5.5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和检出限的表示方法111

5.6 分光光度法应用的发展112

5.6.1 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差示分光光度法112

5.6.2 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计算数学分光光度法113

5.6.3 分光光度滴定法113

5.6.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14

5.6.5 导数分光光度法115

5.7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应用115

5.7.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115

5.7.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117

思考题117

习题118

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119

6.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19

6.1.1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119

6.1.2 谱线的轮廓和变宽120

6.1.3 积分吸收和基态原子浓度的关系121

6.1.4 峰值吸收测量法121

6.1.5 影响校正曲线形状的因素122

6.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装置及其工作原理123

6.2.1 光源--空心阴极灯123

6.2.2 原子化系统123

6.2.3 分光系统126

6.2.4 检测系统127

6.3 定量分析法127

6.3.1 校正曲线法127

6.3.2 标准加入法127

6.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抑制128

6.4.1 化学干扰128

6.4.2 电离干扰129

6.4.3 光谱干扰129

6.4.4 物理干扰130

6.4.5 背景吸收干扰130

6.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测量条件和测量灵敏度131

6.5.1 测量条件的选择131

6.5.2 灵敏度和检出限132

6.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及应用133

思考题134

习题134

第7章 其他光谱分析法136

7.1 原子发射光谱法136

7.1.1 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136

7.1.2 主要仪器设备136

7.1.3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138

7.1.4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139

7.2 红外吸收光谱法141

7.2.1 基本原理141

7.2.2 红外分光光度计142

7.2.3 红外光谱特征基团吸收频率分组143

7.2.4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145

7.3 分子荧光光谱法146

7.3.1 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147

7.3.2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147

7.3.3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148

7.3.4 分子荧光分析的仪器149

7.3.5 分子荧光分析方法和应用149

思考题151

第8章 电位分析法152

8.1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152

8.1.1 电化学分析法的种类和特点152

8.1.2 电位分析法概述153

8.2 电位分析法中的电极153

8.2.1 参比电极153

8.2.2 指示电极154

8.3 离子选择性电极155

8.3.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和分类155

8.3.2 膜电位的形成机理156

8.3.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157

8.3.4 各种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158

8.4 直接电位法161

8.4.1 pH值的电位法测定161

8.4.2 离子活(浓)度的测定163

8.5 电位滴定法166

8.5.1 测定原理和仪器装置166

8.5.2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166

8.5.3 自动电位滴定167

8.5.4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168

思考题168

习题169

第9章 其他电化学分析法171

9.1 电解过程的基本原理171

9.1.1 电解过程171

9.1.2 分解电压和析出电位171

9.1.3 电极的极化172

9.2 电重量分析法和电解分离172

9.2.1 电重量分析法172

9.2.2 电解分离172

9.3 库仑分析法173

9.3.1 基本原理173

9.3.2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173

9.3.3 恒电流库仑法174

9.4 极谱法和伏安法175

9.4.1 概述175

9.4.2 极谱法的基本原理175

9.4.3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178

9.4.4 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179

9.4.5 极谱法的发展180

9.5 电导分析法182

9.5.1 概述182

9.5.2 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82

9.5.3 电导的测量方法及应用183

思考题184

第10章 气相色谱法185

10.1 色谱法概述185

10.1.1 色谱法的分类185

10.1.2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185

10.1.3 气相色谱法的流程186

10.1.4 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术语186

10.2 色谱法的理论基础187

10.2.1 色谱分配平衡187

10.2.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188

10.2.3 分离度190

10.2.4 基本分离方程式191

10.3 气相色谱固定相191

10.3.1 气-固色谱固定相192

10.3.2 气-液色谱固定相192

10.4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194

10.4.1 流动相的种类与流速的选择194

10.4.2 柱长和柱径的选择195

10.4.3 柱温的选择195

10.4.4 进样条件的选择195

10.5 气相色谱检测器195

10.5.1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195

10.5.2 热导池检测器(TCD)196

10.5.3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197

10.5.4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198

10.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198

10.6.1 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198

10.6.2 利用文献保留数据定性199

10.6.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199

10.7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201

10.7.1 峰面积的测量201

10.7.2 定量校正因子202

10.7.3 常用的定量方法202

10.7.4 影响定量分析准确性的因素204

10.8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204

10.8.1 毛细管色谱柱205

10.8.2 速率理论方程式205

10.8.3 毛细管色谱柱的色谱系统205

10.8.4 毛细管色谱法的特点206

10.9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206

10.9.1 永久性气体分析206

10.9.2 合成顺丁橡胶污水的分析207

10.9.3 农药残留量分析207

思考题207

习题207

第11章 液相色谱法209

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209

1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09

11.1.2 高效液相色谱仪210

11.1.3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211

11.1.4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213

11.1.5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实例214

11.2 平板色谱法215

11.2.1 平板色谱法简介215

11.2.2 平板色谱的固定相和移动相216

11.2.3 平板色谱的操作技术217

11.2.4 平板色谱应用实例219

思考题219

习题219

第12章 分析化学的实践220

12.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20

12.1.1 试样的采取220

12.1.2 试样的分解222

12.1.3 测定方法的选择224

12.2 复杂物质分析实例225

12.2.1 粘土的经典系统分析法225

12.2.2 粘土的快速分析法226

12.2.3 粘土的快速系统分析法226

12.2.4 硅酸盐分析方法的进展227

1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的最优化228

12.3.1 单因素试验的设计与分析228

12.3.2 多因素的试验设计230

12.3.3 试验条件的最优化235

12.4 分析测定的质量控制235

12.4.1 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235

12.4.2 日常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236

12.5 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发展239

思考题240

习题240

附录242

附录1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242

附录2 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243

附录3 一些商品试剂的近似密度244

附录4 常用的缓冲溶液244

附录5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46

附录6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IgKMY)247

附录7 标准电极电位(18~25℃)248

附录8 条件电极电位250

附录9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1

附录10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85年)252

附录11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53

参考文献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