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泽应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1288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概说6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6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8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忠诚观念12
爱国主义是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行为实践14
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政治准则15
爱国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17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发展20
古代的爱国主义21
近代的爱国主义28
现代的爱国主义32
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34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35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共同内容40
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44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46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48
精神宏阔,兼收并蓄51
气岸高标,大义凛然53
第二章 关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56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57
民族的含义、起源和类型57
关于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61
关于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64
二、爱国主义与忠君观念71
忠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72
忠君与爱国的复杂关系77
对传统爱国主义与忠君关系的评述82
三、爱国主义与传统伦理道德84
传统伦理道德概说85
爱国主义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88
四、爱国主义评价的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92
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述论93
坚持历史标准与道德标准的统一95
第三章 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100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101
中华民族凝聚力概说101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105
二、爱国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114
当今时代的主旋律115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117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121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意义124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125
有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129
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133
第四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及炎黄部族的繁衍138
一、伏羲女娲的传说和中华民族的起源138
盘古开天辟地与伏羲女娲的传说138
中华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4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与文化144
二、炎黄部族的斗争与融合147
炎黄的传说与文明初曙147
炎黄阪泉之战及炎黄部族的融合150
炎黄子孙称谓的爱国意蕴153
三、尧舜禹时代各部落集团的融合155
唐尧的禅让与协和万邦155
虞舜的勤政与敬敷五教158
大禹治水与统一九州161
四、民族的初步形成与国家的产生166
华夏民族的形成166
四周民族集团的出现168
国家的孕育与成型174
第五章 夏商至西周时期的民族融合与爱国主义的萌生180
一、夏商周三族的兴起与民族融合180
夏族的兴起与建国181
商族的起源及其建国183
周族的起源及其建国186
夏商周三族的认同与融合189
二、兴亡观念及忧患意识的形成193
《虞夏书》中的忧患意识195
《商书》中的兴亡观念与忧患意识197
《周书》中的兴亡观念与忧患意识200
三、公忠体国和天下为公思想的倡扬204
公私观念的起源204
普天率土观念的产生205
公忠体国和为国尽忠208
四、民为邦本与重民爱民观念的形成210
夏商统治者力倡敬德保民211
周初统治者主张以民为本213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治国之道和民族精神的求索218
一、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国主张和成仁取义论219
孔子的德政和仁义学说219
孟子的仁政和舍生取义223
孔孟儒家成仁取义思想的合理因素228
二、墨家兼爱尚同的治国理想和断指存腕论230
墨子的兼爱尚同思想和兴利除害论231
后期墨家的泛爱主义和断指存腕学说236
墨家思想与民族精神239
三、法家法治主义的强国方略和革故鼎新思想241
前期法家的法治观和贵公论241
韩非的君利中心论和富国论247
法家以法治国论的影响与价值251
四、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和与民休息学说253
老子的道法自然和以百姓心为心思想253
庄子的社会批判和顺民情理论260
老庄道家无为而治的民本因素265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267
一、九合诸侯管仲竭力报国267
为国举贤,鲍叔牙力荐管仲268
管仲“社稷先于亲戚”的主张270
管仲的爱民富民政策272
九合诸侯推进中国统一274
二、忠勇节 俭晏婴体国恤民278
力倡民为邦本与民同乐278
忠于社稷讲求节 义282
睦邻友好捍卫国格284
三、卧薪尝胆勾践矢志复国287
吴越冲突及越国之败287
勾践石室养马和卧薪尝胆290
众志成城勾践报仇雪耻293
四、上下求索屈原忧国忧民297
初入政坛,志在富国强兵297
忧国忧民而赋《离骚》298
热恋故土魂系祖国300
五、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爱国人物志304
蔺相如完璧归赵304
叔詹、华元、申包胥忠肝义胆307
同执干戈卫社稷309
第八章 秦国的变法图强与统一中国315
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315
变法前的秦国316
商鞅变法的内容317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319
二、秦灭六国,天下一统323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328
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328
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331
北伐匈奴,南戍五岭333
四、秦王朝的宏大气象与建筑成就336
万里长城及其民族精神意蕴336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宏大壮阔339
阿房宫之靡丽与南北驰道之宽畅341
第九章 汉代的建立及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344
一、亡秦教训的总结与汉初的治国方略345
总结楚汉相争和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345
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347
文景之治时期的公忠体国风范349
二、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与中央集权的强化354
七国之乱的由来354
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357
汉景帝加强中央集权358
三、汉武帝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举措359
改革用人制度,选拔杰出人才359
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63
巩固和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367
四、东汉王朝的建立及光武中兴374
削平群雄,“复高祖之业”374
简政以安民,集权以统一380
体国恤民,怀柔天下385
第十章 两汉爱国主义的伟大史诗389
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389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389
班超威名震西域393
二、昭君出塞与文姬归汉400
王昭君出塞和亲400
蔡文姬弃子归汉404
三、苏武牧羊与马援请缨408
杖汉节 苏武坚贞不屈408
忧边患马援年迈请战413
四、霍去病、卜式 赵充国等人的爱国壮举421
一代名将霍去病421
卜式输财为助边424
赵充国七十请战427
忠谏义士朱云、桓谭431
第十一章 两汉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435
一、陆贾、贾谊的爱国主义思想435
陆贾的逆取顺守和治国论436
贾谊的忧国情思和治安策439
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及其大一统学说444
《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思想444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及民族大义447
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451
三、司马迁的忧患意识和班固的民族精神456
司马迁的爱国主义思想456
班固的爱国主义思想462
四、王充和王符的爱国主义理论466
王充“周不如汉”论及其对民族未来的信心466
王符“崇本抑末”论及其对兴国安邦的思索469
五、汉赋的爱国之情与忧国之思474
司马相如赋中的讽谏与豪迈意绪475
东方朔、王褒赋中的哀怨与圣贤气象479
扬雄、张衡赋中的忧思与人文睿智484
本卷结语493
热门推荐
- 2855733.html
- 378122.html
- 1894285.html
- 892774.html
- 2016049.html
- 2096404.html
- 3837692.html
- 3187598.html
- 1257117.html
- 2942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7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1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8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2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5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