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封锦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725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军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军事技术:电子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与背景1
1.1.1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1
1.1.2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提出的背景2
1.2发展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需求5
1.2.1适应现代化联合作战的需求5
1.2.2技术进步的推动6
1.2.3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6
1.3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C4ISR系统内涵及关系7
1.4军事变革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要求9
1.4.1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的军事变革9
1.4.2军事变革要求军事电子信息装备技术有新的突破10
第2章 未来战争特点及国际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21
2.1现代战争特点和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作用21
2.1.1现代战争特点21
2.1.2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23
2.2国际上国家级和战区级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23
2.2.1国际上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23
2.2.2美国和俄罗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24
2.2.3美国国家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25
2.2.4欧洲军队信息化发展情况27
2.2.5美俄战区(或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28
2.3美国等国际上发达国家陆军战术信息系统发展情况33
2.3.1美国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发展情况33
2.3.2美军数字化部队和单兵信息系统40
2.3.3美军地理信息系统与气象保障系统45
2.3.4美国未来作战系统(FCS)48
2.3.5法军数字化旅演练网络中心战系统50
2.3.6日本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情况51
2.3.7印军战术通信系统的发展情况51
2.4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52
2.4.1概述52
2.4.2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共用信息基础设施组成和发展53
2.4.3美军电子信息系发展趋势和特点59
2.5中国台湾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状况60
第3章 陆军战术机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与技术62
3.1陆军初级战术电子信息系统62
3.1.1基本工作流程和原理62
3.1.2特点与使命62
3.1.3系统主要组成和配置类型64
3.1.4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65
3.2合成集团军野战机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组成与轮廓67
3.2.1系统中功能分系统的划分67
3.2.2系统物理组成和功能69
3.3合成集团军野战机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总体要求73
3.3.1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73
3.3.2系统总体要求74
3.4合成集团军野战机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分系统轮廓和功能特点77
3.4.1指挥(所)控制分系统轮廓和功能特点77
3.4.2火力支援分系统的轮廓和功能特点78
3.4.3电子战分系统的轮廓和功能特点80
3.4.4野战防空分系统的轮廓和功能特点83
3.4.5战场情报侦察分系统的轮廓和功能特点84
3.4.6野战综合通信分系统的轮廓和功能特点84
3.4.7合成集团军后勤支援信息保障分系统轮廓及功能特点86
3.4.8气象、测绘、工、化(核、生、化)信息保障分系统轮廓及主要功能87
3.5合成集团军野战机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技术89
3.5.1系统总体主要技术89
3.5.2分系统主要技术90
第4章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技术94
4.1未来陆军特种作战数字化部队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技术94
4.1.1概述94
4.1.2系统应体现的原则94
4.1.3系统应满足的功能和要求95
4.1.4系统组成98
4.1.5系统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100
4.2陆军一体化实时战场态势感知数字化战斗指挥系统101
4.2.1系统概述101
4.2.2系统构成和功能103
4.2.3系统应用及前景105
4.3以陆军为主体的应急机动作战指挥控制信息系统106
4.3.1建设应急机动作战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的需求106
4.3.2陆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任务使命108
4.3.3应急机动机械化合成步兵师指挥系统组成109
4.3.4应急机动摩托化步兵师指挥系统组成109
4.3.5应急机动指挥控制系统应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和要求110
第5章 战区战役级(联合作战)军事电子信息系统113
5.1战区战役级(联合作战)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功能组成和指标类型113
5.1.1战区战役级(联合作战)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113
5.1.2各功能分系统组成115
5.1.3系统的主要指标类型119
5.2战区战役级(联合作战)军事信息系统的物理分系统120
5.3战区战役级(联合作战)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分系统122
5.4引入信息栅格技术的战区战役级电子信息系统125
第6章 多军兵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127
6.1海、空、天信息力量是陆军信息化作战能力新的增长点127
6.1.1海、空、天信息力量是陆军信息化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27
6.1.2陆军信息化作战必须有强大的空间信息作保障127
6.1.3陆军空间信息作战力量的分类和发展128
6.1.4海上信息作战力量是陆军信息作战力量的重要补充129
6.2以网络为中心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及技术129
6.2.1以网络为中心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129
6.2.2空间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主要应用技术129
6.2.3空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相关应用技术134
6.2.4海军作战指挥信息系统143
6.2.5导弹部队作战指挥信息系统146
6.2.6海军陆战队作战指挥信息系统147
6.2.7军事信息系统的网络瞄准技术及其应用149
6.3多军兵种综合信息系统的信息栅格技术和网络中心战技术153
6.3.1多军兵种综合信息系统的信息栅格技术153
6.3.2多军兵种综合信息系统的网络中心战技术158
6.4多军兵种综合信息系统相关战术数据链的组织运用163
6.4.1建立分布式情报链,实现战场各种态势信息实时共享163
6.4.2建立跨越式指控链,实现指控过程与信息系统的融合165
6.4.3多军兵种综合信息系统与战器系统战术数据链运用166
6.4.4建立贯通式协同链,增强协同作战能力167
6.4.5建立动态式保障链,增强物资器材保障水平168
第7章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软件技术169
7.1系统软件工程化169
7.1.1“软件工程化”含义169
7.1.2软件开发方法170
7.1.3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过程控制172
7.1.4软件开发过程阶段划分和应完成的主要工作173
7.2软件工程开发特点及开发模型技术177
7.2.1软件工程实施的基本宗旨177
7.2.2衡量软件工程成功的指标177
7.2.3传统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特点178
7.2.4软件工程过程180
7.2.5软件生命周期181
7.2.6软件开发模型185
7.2.7软件项目管理185
7.3软件需求技术186
7.3.1软件需求概述186
7.3.2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186
7.3.3软件系统需求分类186
7.3.4获取软件需求的方法188
7.3.5软件需求工程步骤190
7.3.6系统模型193
7.3.7软件需求与软件原型199
7.3.8软件需求说明书203
7.4传统方法的软件设计205
7.4.1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205
7.4.2软件设计的原则206
7.4.3软件概要设计212
7.4.4软件详细设计215
7.4.5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与设计评审216
7.5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及设计218
7.5.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18
7.5.2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优点221
7.5.3面向对象建模222
7.5.4面向对象分析过程224
7.5.5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226
7.6软件测试技术235
7.6.1软件测试的概念与原则235
7.6.2软件测试目标239
7.6.3软件测试策略240
7.6.4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243
7.6.5测试计划和测试分析报告248
7.7软件维护和软件重用技术249
7.7.1软件维护技术249
7.7.2软件重用技术254
7.8软件项目管理技术255
7.8.1概述255
7.8.2软件项目计划256
7.8.3软件项目管理258
7.8.4软件质量管理259
7.8.5软件过程改进262
7.9系统的应用软件模块化技术262
7.9.1系统的模块化组合应用技术262
7.9.2应用软件模块化技术265
第8章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持和共性技术269
8.1电子信息系统的参考模型269
8.1.1 OSE参考模型269
8.1.2技术参考模型(TRM)274
8.1.3 DoD技术参考模型276
8.2公用操作环境(COE)279
8.2.1 COE的开发279
8.2.2 COE的特点279
8.2.3 COE的版本280
8.2.4 COE的定义280
8.2.5 DII COE的概念281
8.2.6 COE的体系结构283
8.3信息系统互操作等级(LISI)290
8.3.1概述290
8.3.2 LISI各要素291
8.4 DGSA安全管理292
8.5通用信息处理平台及选择298
8.6网络、文电、图形、数据库技术301
8.6.1通信网络系统技术301
8.6.2文电处理系统技术303
8.6.3图形图像系统技术304
8.6.4数据库系统技术307
8.6.5多媒体与视频会议系统技术309
8.7系统监控技术310
8.7.1系统监控310
8.7.2定时、定位310
8.7.3系统监控软件311
8.8系统安全保密技术311
8.8.1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密技术311
8.8.2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312
8.8.3系统的网络攻防和新的信息对抗技术313
8.9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装载车辆配置与装车集成设计技术314
8.9.1电子信息系统的装载车辆和设备配置结构设计314
8.9.2电子信息系统的装车集成设计技术316
8.10系统的供电保障设计技术319
8.10.1电源保障系统的要求和特点319
8.10.2车载机动系统的电源保障320
第9章 军事电子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324
9.1系统总体技术324
9.1.1系统体系结构324
9.1.2系统指标体系327
9.1.3系统需求分析研究328
9.1.4系统的互通性技术329
9.2信息系统中的决策支持应用技术330
9.2.1军事决策支持系统发展情况330
9.2.2军事决策支持系统的职能、组成和决策过程332
9.2.3军事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方法333
9.2.4军事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设计中注意的问题334
9.2.5决策支持专家系统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335
9.3信息系统的效能评估应用技术338
9.3.1概述338
9.3.2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方法340
9.3.3通信对抗系统干扰效能评估344
9.3.4信息网络对抗系统的效能评估347
9.4适应陆军野战机动综合信息系统的机敏性、抗毁性、生存性技术350
9.5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353
9.5.1信息系统集成的内涵353
9.5.2信息系统的集成需求和系统集成要解决的问题356
9.5.3信息系统集成的原则357
9.5.4信息系统集成的层次358
9.5.5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分步实施361
9.5.6加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364
9.5.7 Web服务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369
9.6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技术371
9.6.1信息融合基本概念371
9.6.2信息融合与信息集成关系372
9.6.3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375
9.6.4信息融合系统结构分析与信息融合功能378
9.7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380
9.7.1概述380
9.7.2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特征381
9.7.3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关系及差异382
9.7.4数据仓库的组成、体系结构和相关工具383
9.7.5与数据仓库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385
9.8满足未来机动作战的通信系统技术388
9.8.1未来机动作战对通信系统的要求388
9.8.2未来机动作战中多种无线通信手段和技术的融合运用390
9.8.3未来机动作战中战术通信网络管理技术397
9.8.4未来机动作战中的军用认知无线电及其关键技术402
9.8.5未来机动作战中指控与通信计算机终端技术405
9.8.6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和未来战术通信系统技术410
9.9机动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中的通信稳定平台应用技术413
9.9.1概述413
9.9.2本机陀螺稳定在机动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414
9.9.3调平和踪踪环路414
9.9.4压电晶体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系统应用技术415
9.10系统中的战术数据链应用技术417
9.10.1概述417
9.10.2数据链路的内涵419
9.10.3战术数据链的构成422
9.10.4数据链路的组成和功能423
9.10.5数据链路的基本工作方式424
9.10.6数据链路技术在战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425
9.11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复杂电磁环境及技术427
9.11.1电磁技术与电磁防护427
9.11.2复杂电磁环境分析与技术428
9.12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及电磁兼容性设计431
9.12.1概述431
9.12.2电磁频谱资源的国际组织和频谱管理的军事应用431
9.12.3战场频谱管理系统433
9.12.4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系统功能和管理过程437
9.12.5多频谱资源综合利用和战场自动化实时频谱管理技术438
9.12.6战场频谱管理发展趋势439
9.12.7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440
9.12.8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防电磁泄露设计443
第10章 系统质量保证与可靠性设计技术447
10.1系统质量保证和标准化要求447
10.1.1概述447
10.1.2质量保证448
10.1.3标准化450
10.2系统可靠性及其计算方法452
10.2.1系统中硬件可靠性452
10.2.2工程研制中的可靠性措施453
10.2.3工程研制中软件可靠性的考虑454
参考文献458
热门推荐
- 1016663.html
- 1339035.html
- 1696364.html
- 824915.html
- 2568562.html
- 1643630.html
- 3314892.html
- 3269046.html
- 1287791.html
- 3100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3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1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