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 林伯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3655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能源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煤炭1

1.1 概述1

1.1.1 煤炭简介1

1.1.2 煤炭的种类和指标1

1.1.3 煤炭在能源经济中的地位4

1.2 资源和储量6

1.2.1 煤炭储量的定义6

1.2.2 世界煤炭储量概况7

1.2.3 煤种和煤质8

1.2.4 中国的煤炭储量和分布特点10

1.3 煤炭生产和投资14

1.3.1 煤炭生产概况14

1.3.2 煤炭生产结构16

1.3.3 投资20

1.4 煤炭消费23

1.4.1 煤炭消费总量概况23

1.4.2 煤炭消费的行业分布26

1.4.3 煤炭消费的地区结构28

1.5 煤炭进出口33

1.5.1 全球煤炭贸易格局33

1.5.2 中国煤炭进出口情况34

1.5.3 中国煤炭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建议39

1.6 煤炭运输40

1.6.1 世界煤炭运输40

1.6.2 中国煤炭运输格局42

1.6.3 煤炭铁路运输43

1.6.4 煤炭水路运输46

1.6.5 煤炭公路运输48

1.7 煤炭行业产权状况49

1.7.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历程49

1.7.2 产权制度50

1.7.3 市场结构53

1.7.4 中国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58

1.7.5 优化煤炭产业市场结构58

1.8 主要煤炭企业的运营状况与竞争力分析59

1.8.1 大型煤炭企业生产概况59

1.8.2 大型煤炭企业运营概况61

1.8.3 中国主要煤炭企业介绍63

1.8.4 国外煤炭公司简介66

1.9 煤矿安全生产69

1.9.1 历年安全生产情况及特点69

1.9.2 2008年煤矿安全生产情况73

1.9.3 2008年煤矿安全生产政策73

1.9.4 煤矿安全生产的国际比较74

1.9.5 事故多发的原因74

1.9.6 政策建议75

1.10 热点问题讨论——煤电联动76

1.10.1 政策推出的背景——煤电之争76

1.10.2 煤价和电价的改革回顾77

1.10.3 煤电联动的内容78

1.10.4 煤电联动实施情况78

1.10.5 为什么煤电难以联动?80

1.10.6 中国实施煤电联动的必要性分析81

1.10.7 如何看待煤电联动82

1.10.8 煤电联动的国际比较83

参考文献84

第2章 石油87

2.1 概述87

2.1.1 石油概况87

2.1.2 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89

2.1.3 国际历次石油危机及其影响92

2.2 国内外石油储量、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状况分析94

2.2.1 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状况94

2.2.2 世界石油资源状况95

2.2.3 世界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状况98

2.2.4 世界石油供需发展趋势预测103

2.2.5 我国原油生产、消费、进出口量分析106

2.2.6 我国成品油市场状况分析110

2.3 石油市场与价格分析113

2.3.1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113

2.3.2 世界石油贸易与运输现状118

2.3.3 我国石油贸易与运输现状126

2.3.4 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132

2.3.5 国内外的主要石油公司介绍136

2.4 石油与能源安全热点问题探讨141

2.4.1 能源安全概述141

2.4.2 国内外的战略石油储备现状142

2.4.3 国内外的煤制油发展现状146

2.4.4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54

2.4.5 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154

参考文献158

第3章 天然气和煤层气160

3.1 天然气概述160

3.1.1 概念及分类160

3.1.2 天然气的优点及主要用途160

3.1.3 天然气在能源中的地位161

3.1.4 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63

3.2 天然气市场164

3.2.1 国际天然气市场动态及概况164

3.2.2 2008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概况及动态170

3.2.3 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前景展望181

3.3 天然气价格183

3.3.1 国外天然气价格走势183

3.3.2 中国天然气价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4

3.4 管道天然气186

3.4.1 世界天然气管道建设动态186

3.4.2 国内天然气管道建设189

3.5 液化天然气(LNG)191

3.5.1 液化天然气项目概述191

3.5.2 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动态191

3.5.3 中国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发展192

3.5.4 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95

3.6 液化石油气(LPG)197

3.6.1 液化石油气概述197

3.6.2 液化石油气的应用进展197

3.6.3 液化石油气行业动态199

3.6.4 中国液化石油气发展展望204

3.7 煤层气204

3.7.1 煤层气概述204

3.7.2 主要发达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205

3.7.3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207

3.7.4 中国煤层气政策与发展规划215

3.8 天然气主要企业概况217

3.8.1 国外主要企业简介217

3.8.2 国内主要企业简介220

参考文献225

第4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27

4.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述227

4.1.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定义和特点227

4.1.2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动因227

4.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29

4.2.1 国际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229

4.2.2 国际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现状236

4.2.3 国际新能源的发展趋势238

4.3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241

4.3.1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技术基础241

4.3.2 中国新能源的资源储量与分布242

4.3.3 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现状251

4.3.4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展望255

4.4 国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257

4.4.1 国外新能源政策简介257

4.4.2 国外新能源电价政策比较258

4.5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和价格政策267

4.5.1 中国可再生能源相关法规267

4.5.2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271

4.5.3 中国可再生能源定价问题和政策分析274

4.6 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产能和发展状况276

4.6.1 风电企业产能和发展状况276

4.6.2 中国太阳能企业产能及发展状况280

4.6.3 生物质发电企业介绍284

4.7 政策建议286

参考文献288

第5章 电力与电力设备289

5.1 概述289

5.1.1 电力工业概述289

5.1.2 中国电力工业现状290

5.2 电力生产295

5.2.1 中国电源结构295

5.2.2 电力生产现状(2008年)297

5.2.3 水力发电部分299

5.2.4 火力发电部分306

5.2.5 核电311

5.3 电力输送317

5.3.1 电网布局及运营317

5.3.2 电网建设及规划321

5.3.3 区域电能交易323

5.3.4 特高压输电技术324

5.3.5 智能电网326

5.4 电力消费332

5.4.1 电力消费结构332

5.4.2 电价改革333

5.5 电力产权339

5.5.1 国际电力行业的产权现状339

5.5.2 中国电力行业的产权现状344

5.5.3 中国主要电力企业348

5.6 电力设备354

5.6.1 电力设备简介354

5.6.2 发电设备354

5.6.3 输配电设备358

5.6.4 国外电力设备行业现状359

5.6.5 中国主要电力设备企业361

参考资料364

第6章 节能减排:需求侧管理366

6.1 关于需求侧管理366

6.1.1 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定义366

6.1.2 需求侧管理的目标367

6.1.3 需求侧管理的对象368

6.1.4 需求侧管理的内容369

6.2 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手段371

6.2.1 行政手段371

6.2.2 技术手段372

6.2.3 经济手段377

6.2.4 引导手段380

6.3 需求侧管理的运作模式381

6.3.1 电力公司主导的运作模式381

6.3.2 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382

6.3.3 中介结构主导的运行模式384

6.4 需求侧管理的操作机制387

6.4.1 需求侧响应机制387

6.4.2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391

6.4.3 白色证书机制394

6.5 国外的需求侧管理运行中政府的作用398

6.5.1 日本399

6.5.2 德国404

6.6 案例分析408

6.6.1 美国加州DSM项目408

6.6.2 中国上海DSM项目417

参考文献420

第7章 低碳经济421

7.1 低碳经济概述421

7.1.1 低碳经济产生背景421

7.1.2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425

7.2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436

7.2.1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436

7.2.2 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463

7.2.3 国际合作概况465

7.2.4 发达国家推动低碳经济着力点471

7.2.5 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475

7.3 低碳经济在中国480

7.3.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480

7.3.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485

7.3.3 未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495

7.4 专题504

7.4.1 可持续发展504

7.4.2 低碳城市507

参考文献513

第8章 碳税515

8.1 碳税515

8.1.1 碳税的概念和经济学基础515

8.1.2 碳税的历史517

8.2 碳税的影响522

8.2.1 碳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522

8.2.2 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24

8.2.3 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25

8.3 中国实施碳税的设想528

8.3.1 碳税对中国的影响528

8.3.2 中国实施碳税的设想533

参考文献536

第9章 能源价格和能源补贴539

9.1 国际能源价格概览539

9.1.1 国际煤炭价格539

9.1.2 国际石油价格541

9.1.3 国际天然气价格544

9.1.4 国际电力价格548

9.2 中国的能源价格状况551

9.2.1 中国煤炭价格552

9.2.2 中国石油价格563

9.2.3 中国天然气价格565

9.2.4 中国电力价格570

9.2.5 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574

9.3 国际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及改革577

9.3.1 国际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分析577

9.3.2 世界上的能源价格改革典型案例593

9.4 中国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601

9.4.1 改革的宏观环境601

9.4.2 改革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602

9.4.3 对改革的评价612

9.5 能源补贴概述613

9.5.1 能源补贴的相关定义613

9.5.2 能源补贴的利弊615

9.5.3 能源补贴的影响616

9.6 某些国家能源补贴现状618

9.6.1 美国619

9.6.2 伊朗624

9.6.3 德国的硬煤补贴627

9.6.4 印尼的燃油补贴630

9.6.5 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633

9.7 中国的能源补贴状况636

9.7.1 电力交叉补贴636

9.7.2 石油补贴638

9.7.3 可再生能源补贴640

9.8 能源补贴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机制的改革643

9.8.1 能源补贴的必要性643

9.8.2 能源补贴改革应遵循的原则6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