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轨时期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运作方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轨时期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运作方式
  • 耿明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091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轨时期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运作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

1.1 投资和投资体制1

1.1.1 投资1

1.1.2 投资要素7

1.1.3 投资体制10

1.2 计划经济投资体制的形成与演变13

1.2.1 计划经济投资体制的形成13

1.2.2 计划经济投资体制的演变15

1.3 投资体制改革的进展18

1.3.1 1979~1983年:计划经济投资体制开始裂变18

1.3.2 1984~1991年:市场经济投资体制开始萌芽21

1.3.3 1992~2000年:市场经济投资体制框架初步形成28

1.4 改革的思路及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39

1.4.1 当前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39

1.4.2 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目标模式47

第2章 政府投资领域的再界定53

2.1 转轨时期政府投资领域界定53

2.1.1 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领域的界定53

2.1.2 我国政府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54

2.1.3 重新界定和调整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原则与思路58

2.2 地方政府投资63

2.2.1 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特征63

2.2.2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扭曲的成因分析68

2.2.3 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扭曲的矫正策略72

第3章 投资、经济增长与投资调控76

3.1 关于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76

3.1.1 两种理论体系的阐述77

3.1.2 两种理论的异同比较80

3.1.3 对两种理论体系的整合分析84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86

3.2.1 关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86

3.2.2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中各要素贡献率的实证分析92

3.3 关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99

3.3.1 关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意见99

3.3.2 各要素合理调整与配置的几点看法101

第4章 我国股市的演变轨迹和发展方向104

4.1 我国股市发展的两个阶段104

4.1.1 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1984~1991)104

4.1.2 向成熟市场迈进阶段(1992~2000)106

4.2 我国股市发展的意义109

4.2.1 带动了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109

4.2.2 促进优势企业规模扩张111

4.2.3 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112

4.3 我国股市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114

4.3.1 我国股市当前存在的问题114

4.3.2 我国股市发展的方向117

第5章 中国股票市场会计信息分析120

5.1 关于会计信息的分析检验120

5.1.1 有效市场假说120

5.1.2 资本资产计价模型121

5.1.3 未预期盈利与非正常报酬率的关系122

5.1.4 未预期盈利的变动幅度与平均非正常报酬率的关系123

5.1.5 盈利公布与非正常报酬率方差的关系124

5.1.6 盈利与现金流量的关系124

5.1.7 信息含量的差异125

5.2 会计信息与有效市场125

5.2.1 会计信息与有效市场的关系125

5.2.2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131

5.3 中国股票市场的会计信息135

5.3.1 股票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35

5.3.2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136

5.3.3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139

5.4 审计报告与证券市场142

5.4.1 审计意见142

5.4.2 审计意见同样具有信息含量143

5.4.3 审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博弈分析144

第6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147

6.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一般理论147

6.1.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概念及其特征147

6.1.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条件及其规范化设计149

6.1.3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收益153

6.2 我国企业在境内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状况153

6.2.1 我国企业在境内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尝试153

6.2.2 我国企业境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情况154

6.2.3 我国境内外可转换公司债券实践中转换失败的原因分析154

6.3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功能及应用157

6.3.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直接融资功能157

6.3.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债务重组功能158

6.4 非上市国企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工作的难点及建议159

6.4.1 非上市重点国企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工作面临的难点160

6.4.2 顺利推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对策164

第7章 股份回购169

7.1股份回购的概念、类型、方式及时机选择169

7.1.1股份回购的概念169

7.1.2股份回购的类型169

7.1.3股份回购的主要方式172

7.1.4股份回购的时机175

7.2 国外的股份回购176

7.2.1 股份回购的产生与发展176

7.2.2 国外股份回购的功能177

7.2.3 国外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定179

7.3 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回购的现状和意义180

7.3.1 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回购的现状181

7.3.2 我国资本市场股份回购的意义183

7.4 我国股份回购实施的障碍和操作思路186

7.4.1 我国目前开展股份回购存在的障碍186

7.4.2 实施股份回购的政策性安排188

7.4.3 实施股份回购的技术性安排190

第8章 股票指数期货198

8.1 股票指数期货的一般理论198

8.1.1 股票指数期货的概念198

8.1.2 股票指数期货的发展历程199

8.2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与证券市场风险规避201

8.2.1 证券风险的规避201

8.2.2 股票市场风险与股指期货交易202

8.3 股指期货的功能分析203

8.3.1 套期保值203

8.3.2 投机功能205

8.4 我国股指期货开发的可行性206

8.4.1 中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回顾206

8.4.2 我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开发的需求分析207

8.4.3 开发我国股票指数期货的经济基础分析209

8.5 开发我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规划212

8.5.1 交易品种的开发212

8.5.2 市场构造215

8.5.3 保证金制度216

8.5.4 交割结算制度217

8.5.5 监管体系及法规建设218

第9章 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221

9.1 期权及其交易221

9.1.1 期权的概念222

9.1.2 期权的分类及作用223

9.1.3 期权交易的基本策略227

9.2 Black—Scholes公式的介绍230

9.2.1 权利金的组成231

9.2.2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231

9.2.3 股票价格行为的一种模式233

9.2.4 B—S公式的推导237

9.3 B—S公式的运用及实际操作技巧240

9.3.1 定价模型中各变数的分析240

9.3.2 理论价值的运用246

9.3.3 期权价值变动的分析250

9.4 期权理论在公司理财方面的应用251

9.4.1 实物期权的意义251

9.4.2 实物期权的具体例子254

9.4.3 研究期权理论对我国的意义258

第10章 风险投资及其运作方式262

10.1 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262

10.1.1 风险投资262

10.1.2 风险资本263

10.2 风险投资的产生和发展265

10.3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探索267

10.4 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271

10.5 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273

10.5.1 组建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273

10.5.2 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选择274

10.5.3 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募集方式选择274

10.5.4 投资组合的项目选择及支持方式277

10.5.5 多渠道开辟风险基金来源278

10.5.6 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281

10.5.7 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组建283

10.6 创设风险资本市场——第二板市场285

10.6.1 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285

10.6.2 我国二板市场模式与地点选择287

10.7 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290

10.7.1 市场初创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291

10.7.2 市场开发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292

10.7.3 市场化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294

10.7.4 完全市场化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296

第11章 投资银行信用风险分析298

11.1 投资银行概要298

11.1.1 投资银行定义298

11.1.2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299

11.2 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300

11.2.1 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300

11.2.2 信用风险理论解释303

11.2.3 投资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表现305

11.3 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309

11.3.1 新的风险控制手段的开发利用309

11.3.2 采取更加精确的风险测量技术311

11.3.3 对信用风险的一般指导性控制原则313

11.3.4 国外投资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315

11.4 对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的启示317

11.4.1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状况318

11.4.2 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319

第12章 BOT融资建设模式及其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应用326

12.1 BOT模式326

12.1.1 什么是BOT模式326

12.1.2 BOT模式的组织结构327

12.1.3 BOT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328

12.1.4 BOT模式的优缺点329

12.1.5 BOT试点项目和拟采用的方式331

12.1.6 BOT项目的风险332

12.2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333

12.2.1 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状况333

12.2.2 我国现阶段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方式334

12.2.3 现阶段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336

12.2.4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面向资本市场337

12.3 BOT方式在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运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及其相应的对策345

12.3.1 BOT方式在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运作中的困难与障碍345

12.3.2 采用BOT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程序及审批步骤346

12.3.3 BOT投资方式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财务评价354

12.3.4 BOT方式中的国有资产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361

12.3.5 公路基础设施13OT项目融资者的组成结构365

12.3.6 BOT项目在国内高等级公路应用中的风险回避368

参考文献371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