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继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816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中国;信息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研究背景1
(一)实践背景1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界定1
一、关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界定方法——对“经济”的再思考1
导论——中国面临的双重选择1
(二)理论背景2
二、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5
(一)内容框架5
二、从经济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7
(一)从生产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7
(二)研究方法8
(二)从分工和交换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17
三、小结——工业化、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22
一、关于工业化中增长和发展的一般机理25
第二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机理的理论阐释(上)25
(一)“短期”经济增长28
(二)“短期”经济增长向“长期”经济增长过渡31
(三)由局部发展到整体发展34
(四)以铁路产业为例的进一步分析39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成长机理上的不同44
(一)两种不同的发展观44
(二)经济行为主体人格的变化47
(三)由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60
(四)增长和发展频率的变化61
三、小结——工业化、信息化中的增长和发展62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成长机理上的共同点63
(二)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成长机理上的不同点65
(一)运行周期论——经济成长变化的波动性66
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66
第三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机理的理论阐释(下)66
(二)科技革命论——“第一生产力”的超前性70
(三)内生增长论——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内在性77
二、制度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81
(一)新制度理论——对新古典范式的修正81
(二)演进博弈理论——经济变迁的演化分析87
(三)增长阶段论——“起飞”的条件及其前后关联91
三、需求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94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联系94
(二)需求不足论——对“萨伊定律”的否定103
(三)结构转化论——发展与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105
四、小结——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的“自然历史过程”107
一、指标设计所涉及到的几个关系111
(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11
第四章 工业化和信息化进展程度的衡量指标111
(二)占统治地位的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的关系113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关系115
(四)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18
(五)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18
二、对原有指标体系的评介119
(一)衡量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119
(二)衡量信息化进展程度的指标122
三、几种主要指标的设计及其依据127
(一)满足需要程度的指标127
(二)产业结构演进程度的指标129
(三)技术基础及生产工具状况的指标130
(四)资源配置及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指标132
(五)信用程度的指标133
四、小结——衡量工业化与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成134
(八)其他指标(略)134
(七)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134
(六)经济效率指标134
第二篇 历史与现状137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137
一、手工业演进——工业化萌发阶段的国际比较137
(一)英国138
(二)中国142
二、工业革命——工业化跃迁阶段的国际比较147
(一)世界工业化的三次高潮147
(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比较148
(三)工业革命爆发条件上的中外比较151
三、增长和发展——工业化成长过程的国际比较155
(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迟缓的进程155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特殊性158
(三)对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判断168
四、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落伍的原因分析171
(一)科技进步因素172
(二)制度因素176
(三)其他因素178
五、小结——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181
第六章 中国在世界信息化进程中的位置184
一、世界信息化的基本进程184
(一)新的信息革命的到来184
(二)新的信息革命引起的产业变革187
(三)信息化掀起高潮的经济背景194
二、几个主要国家的信息化状况200
(一)美国200
(二)日本204
(三)印度207
(一)我国信息化的成长历程及现状212
三、信息化在中国的进展情况212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差距和问题219
四、对目前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判断223
五、小结——我国信息化成长中新的差距229
第三篇 出路与对策231
第七章 中国缩小工业化和信息化差距的路径分析231
一、中国目前是否具备全面成长为信息化的产业基础231
(一)从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232
(二)从第二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238
(三)从第一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241
二、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整合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245
(一)历史根据245
(二)现实基础247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252
三、跨越式发展的难度分析252
(二)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矛盾259
四、小结——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整合是缩小差距的最佳路径262
第八章 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历史整合264
一、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264
(一)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化265
(二)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275
二、实行赶超战略和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280
(一)适时采取有利于赶超的技术发展战略280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283
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及其他手段相结合287
(一)市场调节——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基础性作用287
(二)其他手段——缩小工业化和信息化差距不可忽视的体制条件289
四、结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中后来居上292
主要参考文献294
后记308
热门推荐
- 267698.html
- 2031550.html
- 127786.html
- 929022.html
- 2328544.html
- 3326496.html
- 922117.html
- 2862639.html
- 1233868.html
- 2711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3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4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7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5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9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