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陆大地震中 长期危险性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大陆大地震中 长期危险性研究
  • M7专项工作者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4100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大地震-地震预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陆大地震中 长期危险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1章 科学思路、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6

1.1 国内外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简要回顾6

1.2 科学思路、研究目标与任务7

1.2.1 科学思路7

1.2.2 研究目标8

1.2.3 工作任务9

1.2.4 重点研究区9

1.3 技术路线10

1.4 已开展和完成的工作13

1.5 中国大陆大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趋势与地域分析16

1.5.1 未来十年及稍长时间的大地震活动趋势16

1.5.2 未来大地震的主体发生地域17

第2章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的地震地质研究20

2.1 地震空区及其识别的基础20

2.1.1 地震空区理论20

2.1.2 第Ⅰ、Ⅱ类地震空区的问题22

2.1.3 地震空区识别的基础——破裂信息的集成23

2.2 地震空区识别的方法与例子25

2.2.1 历史地震破裂位置与延伸的确定25

2.2.2 破裂时-空图像与地震空区识别33

2.3 地震空区危险背景的地震地质分析36

2.3.1 玉树地震空区36

2.3.2 安宁河地震空区38

2.3.3 地震空区潜在地震震级的估计40

2.3.4 地震空区及其危险性判定的不确定42

2.4 考虑地震构造与动力学背景的强震趋势分析44

2.4.1 问题的提出44

2.4.2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裂系统45

2.4.3 云南小江与曲江—石屏断裂带49

第3章 地震活动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57

3.1 引言57

3.2 地震目录完整性定量分析方法与应用57

3.2.1 震级-序号法58

3.2.2 定量的多参数方法58

3.3 沿断裂带b值等参数的扫描与填图方法及其应用60

3.3.1 沿断裂带b值等参数的填图方法与应用60

3.3.2 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组合分析方法与应用67

3.4 地震加速矩释放(AMR)模型及其应用研究73

3.4.1 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73

3.4.2 AMR扫描与计算方法75

3.4.3 AMR现象的震例剖析和适用性研究78

3.4.4 应用研究与结果81

第4章 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形变与大地震危险性85

4.1 中国大陆整体水平运动、形变场与大地震85

4.1.1 水平运动基本场与跨大型构造带形变85

4.1.2 水平应变空间分布图像与大地震88

4.1.3 小结90

4.2 中国大陆分区地壳运动、形变场与大地震90

4.2.1 资料与方法简述90

4.2.2 华北地区93

4.2.3 川滇地区97

4.2.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102

4.2.5 小结106

4.3 华北和首都圈的应变积累与主要构造带形变107

4.3.1 应变累积分布图像107

4.3.2 主要构造带现今变形状态109

4.3.3 小结113

4.4 断层形变协调比与运动分量合成分析114

4.4.1 断层形变协调比114

4.4.2 断层运动分量与速率合成120

4.4.3 小结124

4.5 跨断层垂直形变分析125

4.5.1 长水准测线的跨断层垂直形变125

4.5.2 跨断层形变区域群体性变化与强震的关系129

4.5.3 小结130

第5章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与大地震危险性131

5.1 中国大陆重力观测网、资料及其处理131

5.1.1 重力观测131

5.1.2 资料处理132

5.2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图像132

5.2.1 相邻两期的重力场变化132

5.2.2 较长时期的重力场变化135

5.2.3 重力变化与活动地块136

5.3 大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变化及其分析137

5.3.1 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138

5.3.2 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138

5.3.3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138

5.3.4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139

5.3.5 2003年新疆伽师6.8级地震139

5.3.6 2008年西藏改则6.9级地震和仲巴6.8级地震139

5.3.7 2002年吉林汪清7.2级地震140

5.4 区域重力场演化与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140

5.4.1 晋冀蒙交界地区140

5.4.2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143

5.4.3 川、滇、藏及其交界地区145

5.4.4 新疆天山地区150

5.4.5 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附近150

5.5 小结155

第6章 华北地区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156

6.1 华北区域地震地质背景156

6.1.1 区域地震构造格局与动力学环境156

6.1.2 华北主要地震构造带及地震破裂背景158

6.1.3 强震破裂空段判别小结164

6.2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164

6.3 山西地震构造带的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166

6.3.1 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166

6.3.2 加速矩释放(AMR)异常图像167

6.3.3 沿主要断裂带/段的震源深度图像167

6.3.4 b值等参数图像及异常部位170

6.4 华北平原及张-渤地震构造带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172

6.4.1 地震矩加速释放(AMR)现象分析172

6.4.2 地震空区及其现代地震活动分析173

6.4.3 b值图像及其异常区174

6.4.4 华北平原带南段的东支175

6.4.5 小结177

6.5 郯-庐断裂带和渤海的地震活动与参数图像177

6.5.1 区域地震活动图像177

6.5.2 沿断裂带的震源深度图像178

6.5.3 沿主要断裂带的b值等参数图像179

6.5.4 断裂带分段多参数组合图像180

6.5.5 加速矩释放(AMR)异常181

6.6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183

第7章 南北地震带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187

7.1 区域地震地质背景187

7.1.1 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背景187

7.1.2 主要地震构造带187

7.2 南北带北段的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194

7.2.1 历史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194

7.2.2 区域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195

7.2.3 地壳形变/重力异常区204

7.2.4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207

7.3 南北带中段的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211

7.3.1 历史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211

7.3.2 巴颜喀喇块体北、东缘大地震的关联性216

7.3.3 区域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219

7.3.4 地壳形变/重力异常区226

7.3.5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228

7.4 南北带南段的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230

7.4.1 历史强震活动与地震空区230

7.4.2 现代地震活动及参数异常图像236

7.4.3 地壳形变/重力异常区245

7.4.4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245

第8章 西北地区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249

8.1 西北区域地震地质背景249

8.1.1 区域地震构造格局与动力学环境249

8.1.2 主要地震构造带251

8.2 西北的强震活动趋势与未来主体活动区254

8.2.1 区域强震活动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分析254

8.2.2 未来大地震主体发生区/带分析257

8.3 主要构造带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分析258

8.3.1 历史破裂图像与地震空区258

8.3.2 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258

8.3.3 地壳形变/重力异常区269

8.4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273

8.4.1 危险区273

8.4.2 值得注意地区275

第9章 东南沿海地区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研究279

9.1 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279

9.1.1 区域地震构造格局与动力学环境279

9.1.2 东南沿海强震构造带280

9.2 东南沿海及邻近地区的强震趋势分析281

9.2.1 区域强震活动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281

9.2.2 未来强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分析283

9.3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性分析284

9.3.1 历史强震破裂图像与地震空区284

9.3.2 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286

9.3.3 地壳形变与重力异常区292

9.3.4 中-长期大地震危险区判定小结297

第10章 青藏块体中南部的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分析299

10.1 引言299

10.2 青藏高原块体划分与近年地震活动300

10.2.1 高原内部的活动构造块体划分300

10.2.2 主体区的近年地震分布图像300

10.3 主体区南边界的地震破裂空段302

10.4 小结308

第11章 结果与存在问题310

11.1 主要结果310

11.2 存在问题322

鸣谢323

参考文献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