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姚裕群主编;姚春序,李中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308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人力资源开发-高等学校-教材;人力资源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人力资源基本范畴3
一、“人”作为资源3
二、人力资源概念4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5
四、人力资源运动8
第二节 人力资源结构9
一、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9
二、人力资源的社会结构11
三、人力资源的经济结构13
第三节 人力资源思想的发展14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进14
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特征16
第四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18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环境18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微观环境19
第五节 人力资源的作用19
一、人力资源的基本作用19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实作用20
第二章 人力资源个体分析24
第一节 人的劳动能力24
一、劳动能力要素24
二、劳动能力结构27
第二节 人的个性人格28
一、个性人格范畴28
二、人格学说29
三、情感学说30
四、人格与工作匹配31
第三节 人的行为链条33
一、人的需要34
二、人的动机35
三、人的行为35
第四节 人的价值观36
一、基本价值观36
二、工作价值观37
第五节 人力资源的复杂性38
一、个人条件的多样性38
二、个性人格的差异性38
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38
四、人文背景的广阔性39
第三章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41
第一节 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41
一、人力资源数量41
二、人力资源质量42
三、人力资源总量45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45
一、人力资源——投资对象45
二、人力投资项目分析46
三、人力投资收益49
第三节 人力资源供求50
一、人力资源供给50
二、人力资源需求52
三、人力资源供求关系53
第四节 人力资源市场54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含义54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划分55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则55
第四章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58
第一节 人力资源社会权益58
一、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58
二、劳动立法59
三、人力资源团体——工会60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组织60
一、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60
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62
三、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心理契约63
第三节 社会体制与政府64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64
二、政府的角色与职责67
三、我国政府的人力资源职责67
第二部分 宏观篇73
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73
第一节 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73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73
二、人口再生产74
三、人口问题78
第二节 人力资源形成81
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81
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81
三、人力资源再生产83
第三节 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83
一、消费支出83
二、消费水平84
三、消费的来源85
第四节 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86
一、教育基本分析86
二、职业技能教育87
三、专业教育89
四、企业的员工教育90
第六章 人力资源配置93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分析93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93
二、人力资源配置模式93
三、人力资源配置层次95
四、人力资源配置状态96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原则97
一、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原则97
二、现实人力资源配置原则98
第三节 人力资源流动99
一、人力资源流动的含义99
二、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99
第四节 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100
一、市场成为配置主渠道100
二、政府进行存量和流量调控101
三、知识成为配置的核心101
四、职业模式与国际接轨101
第七章 人力资源就业103
第一节 就业基本分析103
一、就业与失业概念103
二、失业的类型104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105
第二节 就业岗位提供者106
一、用人单位与就业的关系106
二、企业的雇用动机106
第三节 就业目标107
一、充分就业目标107
二、公平就业目标109
三、多效就业目标111
四、积极就业目标112
第四节 就业政策112
一、确立就业的中心地位112
二、兼顾就业和经济发展113
三、控制失业率水平113
四、强化教育培训113
五、开展就业服务114
六、增强人力资源流动性114
第五节 我国的就业问题114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114
二、企业职工下岗问题115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118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120
第八章 人力资源养护124
第一节 人力资源自然保护124
一、人力资源自然保护范畴124
二、职业病的预防125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126
四、工作压力的克服126
第二节 人力资源社会保护127
一、社会保障127
二、人身权利保障131
三、工作生活质量132
第三部分 微观开发篇137
第九章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总论137
第一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分析137
一、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137
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138
三、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活动138
第二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理142
一、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原理142
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核心理念143
第三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趋势144
一、微观人力资源开发趋势144
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趋势145
第十章 人力资源规划148
第一节 组织148
一、组织模式148
二、现代组织的特征149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基本分析151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51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目标152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53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方法154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154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法156
第四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落实157
一、人力资源短缺的解决157
二、人力资源过剩的处理158
三、存量人力资源的维系158
第十一章 工作分析161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基本范畴161
一、工作分析161
二、工作岗位161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步骤162
一、计划阶段162
二、设计阶段163
三、信息收集与分析阶段164
四、分析完成阶段166
五、结果运用阶段166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方法166
一、观察法166
二、现场访谈法166
三、问卷调查法167
四、典型事例法167
五、工作日志法168
第四节 工作说明书168
一、工作说明书的作用168
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68
三、工作说明书的编写要求169
第五节 工作设计与再设计169
一、工作设计概念170
二、现代的工作再设计170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获取173
第一节 人力资源获取基本分析173
一、人力资源获取范畴173
二、人力资源获取原则173
三、招聘及其依据174
四、胜任能力175
第二节 人力资源招募176
一、内部获取176
二、外部征聘177
第三节 人力资源甄选182
一、甄选的原则182
二、常用的甄选方法183
三、甄选程序184
第四节 面试186
一、面试基本分析186
二、面试的类型187
三、面试过程188
四、面试的技巧189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测评192
第一节 人力资源测评原理192
一、人力资源测评概念192
二、人力资源测评的作用192
三、人力资源测评原则193
四、人力资源测评类别194
第二节 人力资源测评方法195
一、测验法195
二、面试法198
三、评价中心法199
四、其他方法200
第三节 人力资源测评过程201
一、明确测评目的201
二、确定测评内容201
三、设计测评指标体系202
四、选择测评方法203
五、测评过程管理203
第十四章 培训与发展205
第一节 培训流程205
一、培训的一般流程205
二、培训需求分析206
三、培训规划设计210
四、培训活动实施211
五、培训工作评估212
第二节 培训与发展分类214
一、按岗位关系分类214
二、按培训对象分类215
第三节 培训与发展方法217
一、培训与发展方法选择原则217
二、培训与发展常用方法218
第十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221
第一节 职业生涯基本分析221
一、职业概念221
二、职业生涯范畴222
三、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225
第二节 职业生涯的关键点226
一、走上职业岗位226
二、全面适应职业226
三、建立心理契约227
四、确定生涯方向228
五、认定终身职业229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231
一、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231
二、组织的职位阶梯232
三、技术道路与管理道路232
第四节 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操作233
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233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234
三、职业生涯规划评价237
四、职业生涯面谈237
五、日常职业生涯工作238
第四部分 微观管理篇243
第十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243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分析243
一、劳动关系范畴243
二、劳动关系处理策略244
第二节 劳动人事合同与管理245
一、劳动人事合同的功用245
二、劳动合同订立原则246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247
四、集体合同248
五、劳动合同管理248
第三节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249
一、对劳动争议的认识249
二、劳动争议基本分析250
三、劳动争议处理原则251
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251
第十七章 人力资源使用255
第一节 组织与员工255
一、组织的类型255
二、组织发展256
三、组织员工的归属感257
第二节 人力资源激励259
一、激励范畴分析259
二、激励理论260
三、激励的应用263
第三节 工作满意感265
一、工作满意感的基本内容265
二、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266
三、工作满意感测试267
第四节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268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68
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269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270
第十八章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273
第一节 绩效考核基本分析273
一、绩效考核范畴273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274
三、绩效考核原则276
第二节 绩效管理思想与模型277
一、绩效管理基本思想277
二、绩效管理系统与模型278
第三节 绩效考核流程280
一、制订考核计划280
二、进行技术准备281
三、选拔考核人员281
四、收集资料信息283
五、做出分析评价283
六、考核结果反馈285
七、考核结果运用286
第四节 常用绩效考核方法286
一、简单排序法286
二、强制分配法287
三、要素评定法287
四、工作记录法288
五、关键事件法与行为锚定法288
六、360度考核法290
第五节 绩效考核与管理一体化方法291
一、目标管理法291
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法)292
三、平衡计分卡295
第六节 绩效管理操作299
一、控制考核误差299
二、考核申诉与处理301
三、完善绩效管理的措施302
第十九章 薪酬与福利305
第一节 薪酬与福利基本分析305
一、薪酬与福利概念305
二、薪酬管理主要学说306
三、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309
第二节 薪酬福利制度原理311
一、薪酬福利分配的基础——劳动形态311
二、薪酬福利结构311
第三节 薪酬制度方案设计313
一、岗位工作评价313
二、市场薪资调查314
三、绘制工资等级表315
四、薪酬水平的社会定位317
第四节 薪酬管理实施318
一、薪酬管理的原则318
二、薪酬制度的基本类型319
三、薪酬制度的常见类型320
第二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诊断325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概述325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内容325
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因素326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327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328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思路328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329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330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332
一、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概述332
二、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标准336
三、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方法337
第五部分 综合篇343
第二十一章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343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基本分析343
一、战略的基本内容343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343
三、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的因素344
第二节 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344
一、有效调控人力资源数量344
二、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老化345
第三节 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战略345
一、大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345
二、进一步发展教育346
三、提高人的素质水平346
第四节 人力资源就业战略347
一、下大力开拓就业岗位347
二、多方面挖掘就业需求348
三、强化国有企业改造348
四、调动民间创业力量348
五、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349
六、实行就业扶助349
七、进行就业预测与调控350
第五节 人力资源市场化战略350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350
二、强化人力资源流动351
三、完善劳动人事仲裁制度351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51
第二十二章 微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354
第一节 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354
一、组织战略基本范畴354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分析355
第二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说356
一、波士顿矩阵环境模型357
二、不同生命周期的职能模型358
三、泰森—费尔斯管理角色模型358
四、斯多利管理功能模型359
五、康奈尔管理战略模型360
第三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作361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流程361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363
三、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366
第四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体368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能力要求368
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369
三、直线经理369
四、相关专家370
五、人力资源总监370
第二十三章 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373
第一节 人才资源基本分析373
一、人才资源范畴373
二、人才资源特点374
三、知识劳动与创造375
第二节 人才资源生产377
一、人才资源生产的条件377
二、人才资源生产的方针378
三、人才资源生产的方式379
第三节 人才资源利用380
一、人才资源利用原则380
二、人才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381
三、人才资源的人性化管理382
第四节 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383
一、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383
二、优化人才资源的社会环境384
三、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385
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386
五、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386
热门推荐
- 2583821.html
- 784225.html
- 451984.html
- 1733682.html
- 2564721.html
- 696042.html
- 1027323.html
- 346769.html
- 2463253.html
- 2847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9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9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2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7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0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