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宋玉普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5870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099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1113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荷载和地震作用1
1.1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1
1.1.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1
1.1.2 荷载组合3
1.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9
1.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9
1.2.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16
1.2.3 屋面活荷载17
1.2.4 屋面积灰荷载17
1.2.5 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18
1.2.6 动力系数19
1.3 吊车荷载19
1.3.1 吊车竖向和水平荷载19
1.3.2 多台吊车的组合20
1.3.3 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20
1.3.4 吊车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及准永久值20
1.4 雪荷载26
1.4.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26
1.4.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27
1.5 风荷载32
1.5.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32
1.5.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3
1.5.3 风荷载体型系数34
1.5.4 顺风向风振和风振系数37
1.5.5 横风向和扭转风振38
1.5.6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41
1.5.7 阵风系数42
1.6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49
1.6.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49
1.6.2 地震影响50
1.6.3 场地和地基51
1.6.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53
1.6.5 结构体系54
1.6.6 结构分析55
1.6.7 非结构构件56
1.6.8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56
1.6.9 结构材料与施工56
1.6.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58
1.6.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59
1.7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61
1.7.1 一般规定61
1.7.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64
1.7.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67
1.7.4 截面抗震验算68
1.7.5 抗震变形验算69
1.8 内力分析方法78
1.8.1 力法78
1.8.2 力矩分配法80
1.8.3 静定桁架的计算方法85
1.9 温度作用86
1.9.1 一般规定86
1.9.2 基本气温86
1.9.3 均匀温度作用86
1.10 偶然荷载87
1.10.1 一般规定87
1.10.2 爆炸88
1.10.3 撞击88
参考文献89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90
2.1 基本设计规定91
2.1.1 一般规定91
2.1.2 结构方案91
2.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92
2.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93
2.1.5 耐久性设计95
2.1.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97
2.1.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97
2.2 材料99
2.2.1 混凝土99
2.2.2 钢筋101
2.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5
2.3.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105
2.3.2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07
2.3.3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0
2.3.4 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3
2.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8
2.4.1 概述118
2.4.2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8
2.4.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2
2.4.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4
2.5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5
2.5.1 概述145
2.5.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46
2.5.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6
2.5.4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7
2.5.5 对称配筋双向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48
2.6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51
2.6.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51
2.6.2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64
2.6.3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66
2.7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167
2.7.1 受扭构件截面限制条件167
2.7.2 不需进行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的条件168
2.7.3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169
2.7.4 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69
2.7.5 在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71
2.7.6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171
2.7.7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172
2.7.8 多项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173
2.7.9 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174
2.8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8
2.8.1 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8
2.8.2 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9
2.8.3 矩形截面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80
2.9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83
2.9.1 截面尺寸限制条件183
2.9.2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84
2.10 疲劳验算187
2.10.1 基本假定187
2.10.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88
2.10.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89
2.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90
2.11.1 裂缝控制等级191
2.11.2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191
2.11.3 混凝土压应力、钢筋拉应力和预应力筋的等效应力计算193
2.11.4 抗裂验算194
2.11.5 变形验算199
2.12 构造规定203
2.12.1 伸缩缝203
2.12.2 混凝土保护层204
2.12.3 钢筋的锚固205
2.12.4 钢筋的连接207
2.12.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209
2.13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210
2.13.1 板210
2.13.2 梁214
2.13.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221
2.13.4 墙228
2.13.5 叠合构件229
2.13.6 装配式结构236
2.13.7 深受弯构件237
2.13.8 预埋件及连接件241
2.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45
2.14.1 一般规定245
2.14.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252
2.14.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255
2.15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265
2.15.1 一般规定265
2.15.2 材料270
2.15.3 框架梁270
2.15.4 框架柱及框支柱273
2.15.5 铰接排架柱279
2.15.6 框架梁柱节点281
2.15.7 剪力墙及连梁284
2.15.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92
2.15.9 板柱节点294
2.16 梁板结构317
2.16.1 单向板肋梁楼盖317
2.16.2 双向板肋梁楼盖321
2.17 单层厂房325
2.17.1 结构组成326
2.17.2 支撑作用和布置原则327
2.17.3 排架计算328
2.17.4 单层厂房柱的设计332
2.17.5 吊车梁设计333
2.17.6 屋架设计335
2.17.7 柱下锥形(阶形)单独基础设计338
2.17.8 厂房抗震计算要点343
2.17.9 抗震构造措施345
参考文献353
第3章 钢结构355
3.1 基本设计规定356
3.1.1 设计原则356
3.1.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356
3.1.3 材料选用358
3.1.4 设计指标359
3.2 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66
3.2.1 受弯构件强度计算366
3.2.2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368
3.2.3 受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及加劲肋设计370
3.2.4 梁的刚度377
3.2.5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378
3.3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392
3.3.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392
3.3.2 轴心受力构件的长细比计算393
3.3.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394
3.3.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398
3.3.5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401
3.3.6 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408
3.3.7 拉弯、压弯构件的长细比计算408
3.3.8 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09
3.3.9 实腹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0
3.3.10 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411
3.3.11 格构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2
3.3.12 格构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3
3.3.13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计算414
3.3.14 构件的计算长度414
3.4 构件的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及其连接材料的选用434
3.4.1 焊缝连接的构造要求434
3.4.2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的构造要求434
3.4.3 焊缝连接计算435
3.4.4 螺栓(铆钉)连接计算441
3.4.5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447
3.4.6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448
3.4.7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449
3.5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板及混合结构设计461
3.5.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一般规定461
3.5.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构造要求461
3.5.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设计462
3.5.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设计464
3.5.5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464
3.5.6 组合梁挠度计算466
3.5.7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468
3.5.8 混合结构设计470
3.6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及其构造要求479
3.6.1 钢结构疲劳计算的一般规定479
3.6.2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479
3.7 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484
3.7.1 塑性设计的一般规定484
3.7.2 塑性设计时构件截面板件宽厚比限值484
3.7.3 塑性设计时的容许长细比485
3.7.4 构件的计算485
3.8 钢管结构计算488
3.8.1 构造要求及一般规定488
3.8.2 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计算488
3.8.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489
3.9 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496
3.10 钢结构的制作、焊接、运输和安装497
3.11 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497
3.11.1 一般规定497
3.11.2 抗震验算497
3.11.3 抗震构造措施499
参考文献502
第4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503
4.1 砌体的分类及其力学性能504
4.1.1 砌体的分类504
4.1.2 材料强度等级505
4.1.3 砌体的计算指标506
4.2 基本设计规定512
4.2.1 设计原则512
4.2.2 房屋的静力计算514
4.2.3 耐久性规定521
4.3 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523
4.3.1 受压构件523
4.3.2 局压构件528
4.3.3 轴心受拉构件533
4.3.4 受弯构件533
4.3.5 受剪构件534
4.4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设计方法535
4.4.1 圈梁535
4.4.2 过梁536
4.4.3 墙梁537
4.4.4 挑梁544
4.5 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547
4.5.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547
4.5.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550
4.5.3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553
4.6 配筋砌块砌体的设计方法554
4.6.1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554
4.6.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57
4.6.3 构造规定558
4.7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563
4.7.1 墙、柱的高厚比563
4.7.2 一般构造要求566
4.7.3 框架填充墙567
4.7.4 夹心墙568
4.7.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569
4.8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571
4.8.1 一般规定571
4.8.2 砖砌体构件575
4.8.3 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584
4.8.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件586
4.8.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588
4.9 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592
4.9.1 木结构构件的计算592
4.9.2 木结构连接的计算599
参考文献605
第5章 地基与基础606
5.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607
5.1.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607
5.1.2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607
5.1.3 岩土工程勘察规定610
5.1.4 荷载规定611
5.2 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和岩土的分类613
5.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613
5.2.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617
5.2.3 其他工程特性指标620
5.2.4 岩土的工程分类624
5.3 土中应力计算627
5.3.1 自重应力627
5.3.2 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628
5.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635
5.4 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642
5.4.1 单一土层的变形计算642
5.4.2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643
5.4.3 《规范》推荐的最终变形计算法644
5.5 挡土墙土压力与稳定性分析657
5.5.1 土压力产生的条件及种类657
5.5.2 朗肯土压力理论658
5.5.3 《规范》推荐的土压力计算方法670
5.5.4 挡土墙设计673
5.5.5 地基稳定性计算678
5.6 地基承载力计算679
5.6.1 地基承载力的有关概念679
5.6.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79
5.6.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687
5.7 岩土工程勘察简介695
5.7.1 岩土工程勘探方法695
5.7.2 岩土工程测试696
5.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698
5.8.1 基础埋置深度698
5.8.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702
5.8.3 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设计704
5.8.4 扩展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09
5.8.5 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设计718
5.8.6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723
5.8.7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724
5.9 桩基础设计734
5.9.1 桩基础的基本概念734
5.9.2 桩的竖向承载力的确定——《规范》方法735
5.9.3 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规范》方法737
5.9.4 桩基沉降计算——《规范》方法739
5.9.5 桩基承台设计与计算——《规范》方法742
5.9.6 岩石锚杆基础——《规范》方法750
5.9.7 桩基计算——《桩规》方法752
5.10 软弱地基处理782
5.10.1 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782
5.10.2 换填垫层法783
5.10.3 预压地基786
5.10.4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792
5.10.5 复合地基796
5.10.6 注浆加固814
5.10.7 微型桩加固814
5.11 场地、液化与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815
5.11.1 场地、地基和基础815
5.11.2 天然地基和基础817
5.11.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818
5.11.4 低承台桩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824
参考文献825
第6章 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827
6.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828
6.1.1 一般规定828
6.1.2 房屋适用高度与高宽比829
6.1.3 结构布置831
6.1.4 楼盖结构836
6.1.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837
6.1.6 构件承载力设计表达式839
6.1.7 结构的设防要求和抗震等级839
6.1.8 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842
6.1.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843
6.1.10 抗连续倒塌设计846
6.2 高层结构计算分析847
6.2.1 一般规定847
6.2.2 荷载效应组合850
6.2.3 构件内力的调整852
6.2.4 重力二阶效应与结构整体稳定853
6.2.5 结构变形验算856
6.3 框架结构设计857
6.3.1 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857
6.3.2 框架梁设计860
6.3.3 框架柱设计865
6.3.4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870
6.3.5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874
6.4 剪力墙结构设计876
6.4.1 一般设计原则876
6.4.2 剪力墙设计878
6.4.3 连梁的设计888
6.5 框架及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91
6.5.1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91
6.5.2 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93
6.6 筒体结构设计897
6.6.1 一般规定897
6.6.2 框架—核心筒结构898
6.6.3 筒中筒结构899
6.7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900
6.7.1 一般规定900
6.7.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901
6.7.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907
6.7.4 错层结构907
6.7.5 连体结构908
6.7.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908
6.8 混合结构设计910
6.8.1 一般规定910
6.8.2 结构布置911
6.8.3 结构设计912
6.8.4 构件设计912
6.9 地下室设计919
6.9.1 一般规定919
6.9.2 地下室设计规定919
6.10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920
6.10.1 一般规定920
6.10.2 施工测量920
6.10.3 基础施工922
6.10.4 垂直运输923
6.10.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924
6.10.6 模板工程924
6.10.7 钢筋工程926
6.10.8 混凝土工程927
6.1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928
6.10.10 混合结构施工929
6.10.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930
6.10.12 施工安全930
6.10.13 绿色施工930
6.11 高耸结构设计932
6.11.1 基本规定932
6.11.2 荷载与作用936
6.11.3 钢塔架和桅杆结构938
6.11.4 混凝土圆筒形塔946
6.12 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952
6.12.1 结构体系和布置952
6.12.2 作用效应计算953
6.12.3 钢构件设计956
6.12.4 节点设计962
参考文献978
第7章 桥梁结构979
7.1 桥梁结构的总体布置979
7.1.1 概述979
7.1.2 桥梁横断面设计980
7.1.3 桥梁平面设计982
7.1.4 桥梁纵断面设计983
7.1.5 桥面系布置986
7.2 桥梁结构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988
7.2.1 永久作用989
7.2.2 公路桥涵设计可变作用990
7.2.3 城市桥梁设计可变作用998
7.2.4 偶然作用1000
7.2.5 荷载组合1002
7.3 钢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1005
7.3.1 钢桥的材料1005
7.3.2 设计方法1006
7.3.3 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1007
7.3.4 构件的疲劳验算1009
7.4 钢筋混凝士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010
7.4.1 材料1010
7.4.2 承载力计算1013
7.5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设计计算1021
7.5.1 行车道板计算1021
7.5.2 钢筋混凝土主梁的计算1032
7.5.3 挠度、预拱度计算1053
7.6 桥梁墩台的设计1054
7.6.1 桥梁墩台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1054
7.6.2 重力式桥墩计算1064
7.6.3 桩柱式桥墩的计算1071
7.6.4 柔性墩计算1077
7.7 桥梁支座设计与计算1082
7.7.1 支座的布置1082
7.7.2 支座的计算1083
7.8 桥梁抗震设计1090
7.8.1 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090
7.8.2 抗震设计方法分类1091
7.8.3 地震力的计算1091
7.8.4 抗震验算1093
7.8.5 抗震措施和对策1096
参考文献1099
热门推荐
- 1079432.html
- 100767.html
- 330192.html
- 3196599.html
- 1567343.html
- 2468955.html
- 2812945.html
- 1948761.html
- 3529353.html
- 2890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6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3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2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