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任正非华为管理日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立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230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通信-邮电企业-企业管理-经验-深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任正非华为管理日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月 均衡发展——抓住最短的那块木板1
他是一个有“灰度”的人2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3
IPD、ISC为核心的华为管理变革4
果断反对完美主义5
华为备受重视的研发体系中也存在“短板”6
股权激励政策8
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9
领导岗位时刻开放10
看清年轻的优势与劣势11
任正非的习惯让其他高管失去了“开好车”的机会12
向优秀员工倾斜——华为在报酬和待遇上从不羞羞答答13
不要忘记英雄15
去一线发现目标和问题16
商业组织里,价值观和业绩同样重要17
需要的有限性和供给的无限性是信息产业的软肋18
如何发挥成本优势20
严冬中,保住同盟军21
华为有200多个盟军22
如果找不到光明就会荒废掉这个时代24
不需要的地方要节约,不该省的费用不能省25
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26
研发的价值体系要均衡27
从直线结构到矩阵结构28
拿出勇气,吸取教训:3COM的国际教训30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31
技术决定企业命运32
将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33
职业管理者的心态与行为35
华为的可持续发展36
优质的服务是均衡发展的重点37
总结成功经验、持续发展38
二月 高效运营——对人对事负责,区分本质41
高效流程——全球化企业的必经之路42
业务流程程式化——最安全的高效操作模式43
在华为,能力比资历重要45
坚决实行减人、增效、涨工资的政策46
考核应该更注重改进过程47
培养新进员工,打造高效团队48
向德国、日本一样重视生产制造环节49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基础50
擅自扩张,只能是自杀52
“少放臭屁”——任正非“直接沟通”的利弊53
重视知识产权54
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55
进行创新式规范化管理56
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进步的法宝57
高速发展中看到机遇与危机并存58
敢于创新,走向世界60
效率与品质相伴:高效、高质量61
“高效率、高工资、高压力”的“三高”企业62
在低迷期,队伍不能闲下来63
员工工资与效率64
华为薄利经营66
责任心决定生存空间67
把产品做好,避免短期行为68
公平建立于效率均等之上69
回报社会并不难,缓解就业压力就是很好的方式70
只有胸怀祖国才能走得更远71
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富72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73
三月 创新工具——自我批评和不盲目75
创新是华为的不竭动力76
不会自我批评的干部将被免职77
管理改进——坚决反对盲目创新78
创新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但企业的使命就是生存下去79
创新要靠组织而不是个人英雄80
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创新81
敢于在研发上投入82
创意只是运营中的一环,要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83
“概念”需要变成具体的东西84
企业领袖需要有自我批判精神84
重大决策性创新需慎之又慎85
10年华为,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87
创新需要内外动力88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坚定不移89
摒弃单方面,全心全意对产品负责90
持续投入,不断创新91
从技术创新到思想创新92
广开言路才能提高创新的效率94
华为的转型95
创新的入口是天堂还是地狱96
创新模式——“七伤拳”还是“九阳神功”97
创新与研发不会那么顺利98
华彩3G业务创新成就华为霸主地位100
从懵懂到积极创牌101
打造服务体系金字塔102
坚持实施自由雇佣制度104
必须今天有所修正104
激活沉下去的员工105
在残酷的竞争中学习107
华为运营,以守为攻108
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华为上市才是最大的突破109
四月 企业文化——最现实的是商业目的111
脱掉“草鞋”,换上“美国鞋”112
顾客需要什么,华为就做什么113
资源会枯竭,惟有文化会生生不息114
一个企业需要精神力量115
华为禁止一切消磨意志的活动116
军队的烙印影响着任正非的价值观117
无论如何诚信是基石,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走得更远118
利润源于出色服务119
华为如何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20
商业工程师队伍——华为的核心竞争力121
建立全球性商业生态系统122
放下面子,看重目标123
我们有务虚和务实两套领导班子124
削足适履125
下一道工序是用户126
集体利益127
《华为基本法》的起因128
我们不搞终身雇佣制129
自动降薪,不断地向员工太平意识宣战130
使员工的目标远大化131
职务轮换与专长培养132
提拔干部有两种原则134
持续的鼓励荣誉部135
为中华民族通讯产业发光、发热136
要保持对事不对人的做事制度137
做好本职工作138
重点打击主要对手——压强原则139
人性化管理140
华为的加班文化141
赢得客户靠能力与态度143
五月 立足内外——内力强大,安静应对外界议论145
摆脱企业对人才的依赖146
华为的每一段历程都充满了任正非的理念146
当员工从很差进步到比较差147
本分、低调是任正非乃至华为的一贯作风148
忍受自己人生的悲伤才能体验到成功和幸福149
历史给了我们极大的压力和危机151
经营要诀是经受过很多挫折和磨难后才获得的152
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153
任正非的低调影响力154
几年前对华为有所怀疑的人,今天已经找不出任何理由了155
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156
华为走出去才能活下去156
低一些,才不会被风吹倒158
任正非背后看不见的财富159
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的议论160
向拉宾学习,用土地换取和平161
在海外拒绝机会主义,不打价格战162
“我们的研发成本只有国际公司的1/3”162
独特的《华为基本法》163
抛弃《华为基本法》165
小米加步枪的时代166
置之死地而后生167
不断变革创新才能适应市场168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169
用技术打造出中国人的品牌169
不对媒体负责170
把思想、目标贯彻到基层171
敬业,但要适可而止172
华为三权分立173
销售规模是必须的175
别让员工“贪得无厌”175
六月 战略管理——缔造狼性和国际化策略177
没有独裁就不会有民主178
将来华为董事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179
任正非的奇思妙想——狼狈为奸组织计划179
狼行天下,从华为起,自任正非初180
能够让“狼”奋不顾身是有办法的——让员工利益均沾181
全员导师182
如果大家都认为该走那条路了,那么那条路就不能走了183
战略就是要有突破,而且一定要有组织目标184
清理股权运动185
华为的“床垫文化”186
毛泽东不会打枪187
赌徒“任疯子”188
任正非攻防有术,华为“虎口夺食”189
奉陪到底,华为全身而退,对手中招190
注重与俄罗斯的大国伙伴关系191
郑李之争192
企业要发展一批狼193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华为思想194
奉献的三个层次195
以运动战度过寒冬196
国外也有焦裕禄197
与国际同行相比,华为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198
在自己的队伍里培养精英199
在沙漠中找绿洲200
引进“丙种球蛋白”201
与竞争对手手拉手202
华为3COM的前世今生203
做出产品,否则跳楼204
打击港湾——绝不手软205
群狼吓退狮虎206
七月 利润法则——有效、有序的程序控制209
名牌兴企,提高市场占有率210
华为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求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上210
华为注重成本控制212
融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13
对现金流要有足够的重视214
浪费是以死亡为代价的215
从无序到有序的营销渠道216
懂得规则才有发言权217
如果要顾全每个功臣的历史,那么华为就会灭亡218
满腹学问,在华为讲不出来就是没有学问219
丰厚的薪酬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与生活220
华为军事化管理221
华为的专家价值222
好的制度要比批评员工有效得多223
高绩效的服务文化223
既要有成本优势又要有利润225
华为绝地反击226
要领先但要适度226
竞争要有理性227
将3G进行到底228
IT微利时代的新出路229
放长线钓大鱼230
华为不断发展强国产业231
华为的利益链232
像军人一样233
要完善华为的价值链234
先有大家,才有小家的存在235
榜样的力量236
培养客户服务,华为才有利润可赚237
“化友为敌”背后的商业逻辑238
华为人豁出一切只为订单239
八月 发展步伐——没有成功,只有成长241
科学的入口就是地狱的入口——走进华为就是走进坟墓242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管理242
作为领导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地做事243
三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市场244
成为一流的接入网供应商——不想灭亡就要世界领先245
从后行者到领头羊再到佼佼者246
倒下四拨人才能起来一块市场247
“寒门”企业的崛起——知识和技术的紧密结合248
从“信息产业因为思科而改变”到“思科因为华为而改变”249
崇尚“知识就是力量”250
让研发痛一痛251
核心还是发展252
三年之内华为必定上市253
“巨大中华”——四足鼎力254
无为而治——管理最高境界256
做中国CMM的领头羊257
华为与中兴的博弈258
华为主力移师海外259
背靠华为好乘凉260
成长第一战略,而不是利润最大战略261
尽职尽责做好“成长”工作262
C&C08机是华为撬动市场的支点263
向终端产品延伸264
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行了,不必做到完美265
业精于勤,这是进步的基础266
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才能永葆活力267
消耗最慢的才能坚持到最后268
能活下来就是胜利269
珍视经验,求得成长269
供应商与客户同样重要270
不合理的制度要修改过后才可不遵守271
九月 商战秘籍——技术自立,企业方强273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技术274
研发——利益与风险同在275
选择客户需要的研发项目276
小灵通不是失误277
豪赌3G278
除了技术研发,中国别无选择279
产品研发的助推器——正确的决策280
技术领先半步281
不可一味的技术崇拜282
危险的技术创新283
技术适合市场,华为第一284
华为抢跑中国电信40G285
要想成为行业专家就要将技术与业务结合起来286
从技术立本到工程商人287
GSM颠覆国外技术垄断288
技术巨头也难逃厄运289
技术,卖出去才有价值290
技术商业化才是出路291
怎样做研发,本身就是一门学问292
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293
研发协作跨部门294
技术拿来主义——对外合作是一种趋势295
技术管理的难度不亚于研发296
产品怎样做,不再是研发说了算297
不要因暂时的成败论成功298
品牌=技术+服务+宣传299
核心技术就是生命300
潜力重于能力301
走出去的是帅才,留下来的也是英雄302
上下同心,营造一种归属感303
十月 危机控制——华为的冬天会来也会去的305
李一男的出走让任正非看到了“狼性”的后遗症306
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306
任正非在危机感中度日如年307
北国之春308
3000多名尖子的出走,华为也会摇摇欲坠309
等待3G牌照下发最苦的企业310
惶者生存311
现在是春天,离冬天也不远了312
“杯酒释兵权”——个人也应该有危机感313
繁荣背后存在危机314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被冻死315
冬天的寒冷是社会的净化过程,谁也逃不掉316
集体大辞职317
向IBM、百度等学习危机意识318
寻访日本企业“过冬”秘诀319
其实冬天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320
只要队伍不散,就有机会321
“令行禁止”的执行力322
“华为模式”的极限与挑战323
冲锋势头隐藏的危机324
标准的华为人325
成功占领欧洲市场326
初涉美国的风险327
军人的孤独328
只有改良,没有革命329
抢先战略的实施330
时刻警觉:创业难,守业更难331
剪刀加糨糊思维的枷锁332
心如止水的领导气质333
风口浪尖上的抉择335
自己成就的奴隶336
十一月 人才团队——华为打造的营销铁军337
英雄的色彩应该被淡化338
收购港湾让李一男回归339
是70%以上的员工推动了华为的前进340
一个能顶10000个用的人才341
群体接班思想342
华为工程师的任职资格体系343
茶壶里煮熟的饺子不是好饺子344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345
商业工程师的诞生346
能工巧匠是企业的宝贵财富347
硬汉的柔情——《怀念杨琳》348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349
实行同等贡献,同等报酬的原则350
额外报酬351
引入薪酬体系控制制度352
利润和报酬保持一致353
员工忧郁症怎样面对354
新同事关系355
待遇标准仅是中国业界最佳的八成356
只争人才357
男女一律平等358
北京研究所——技术里程碑359
干部从基层实践中来360
真正的专家要源于一线361
强调团队协作精神362
强化管理层和员工内部竞争机制363
人的能力的管理364
培训不能改变员工素质,但能提升能力365
商业工程师的事业是满足人们的需要366
运用低价打压对手367
十二月 精准眼光——长远的预测不适合企业369
脱胎换骨,做个踏踏实实的人370
华为“80后”370
辞退写“万言书”的人372
对默默有奉献的人心怀景仰373
人力资本增值优于财务资本增值373
华为立志服务社会374
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375
领导要注重创造远景和战略376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377
华为公司的愿景378
市场体系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联系379
信息产业将成为一个传统产业380
华为“接班人”迷局381
反对空洞的预测好理想382
培养超越自己的接班人383
华为接班人只能从内部产生384
把眼前的小客户当成上帝385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386
领先或灭亡387
没有院士,只有院土388
华为的大门随时敞开388
有一天,华为也会充满淤泥390
考核制度督促员工进步391
华为制度化用人392
华为的培训制度39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94
永远在思想上艰苦奋斗395
伟大的成就来自于点滴的进步396
以市场需求为向导397
加强员工队伍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398
变革财务管理为国际化399
热门推荐
- 3382570.html
- 3214558.html
- 1233452.html
- 220365.html
- 403696.html
- 138154.html
- 207034.html
- 1521316.html
- 3549152.html
- 787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2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2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0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5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