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 第2卷 哲学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治滨,郭伟总主编;周和风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418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 第2卷 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 论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开创新世纪中国哲学新境界&李景源1
一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1
二 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13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性问题2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2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视界融合29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的融合35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要求的融合39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41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等优秀哲学资源的融合4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必要57
一 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的不竭源泉58
二 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62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契合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的内在诉求7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78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世价值使其在中国本土化得以可能79
二 中西社会发展的异质同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得以可能奠定了现实基础89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和差异使两者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96
四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得以实现的保证10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113
一 从指导革命到指导建设114
二 从关注中国到关注世界117
三 凸显时代特征和“中国经验”121
四 从结合到创新126
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135
第五章 近代中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35
一 近代中国的国情135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38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147
第六章 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53
一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辩证结合153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中的初步运用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156
三《反对本本主义》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163
四《实践论》、《矛盾论》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169
五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187
六 基本的经验205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12
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212
二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226
三 基本的经验245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53
一 马克思主义改革哲学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253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创造性运用269
三 基本的经验282
第九章 新时期中国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85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8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294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302
四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308
五 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机制318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成果325
第十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325
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特色325
二 实事求是论328
三 实践论333
四 矛盾论338
五 群众主体论347
第十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356
一 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356
二 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基础357
三 邓小平理论的价值观视角364
四 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特色383
第十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39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贡献396
二 与时俱进论398
三 政治文明论403
四 先进文化论419
第十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432
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最新理论成果432
二 科学发展的自然观基础: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444
三 科学发展的社会观基础:人与人关系再认识452
四 科学发展的和谐观基础:效率公平再认识458
五 科学发展的人本观基础:发展目的再认识472
热门推荐
- 2101387.html
- 2889108.html
- 1941433.html
- 1302134.html
- 3383802.html
- 653309.html
- 3691188.html
- 2028550.html
- 1116522.html
- 532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4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0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4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2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6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8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