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陆键,张国强,项乔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20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公路交叉:平面交叉-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公路平交口选位3
第1章 公路功能分类及公路接入分类3
1.1 公路功能分类概述3
1.1.1 公路功能分析3
1.1.2 公路功能分类概念与定义4
1.1.3 公路功能分类的意义4
1.1.4 公路功能分类制定原则及依据5
1.1.5 公路功能等级划分与既有分类标准的关系6
1.2 公路功能分类标准7
1.2.1 干线型公路7
1.2.2 集散型公路8
1.2.3 地方道路9
1.3 公路接入分类9
1.3.1 公路接入分类含义9
1.3.2 公路接入分类与公路功能等级划分的关系9
1.3.3 公路接入分类制定原则10
1.3.4 公路接入分类的影响因素11
1.3.5 公路接入分类标准11
1.4 公路平交口类型划分12
第2章 公路平交口间距标准14
2.1 公路平交口间距分析基础14
2.1.1 平交口间距划分模式14
2.1.2 交叉口功能区17
2.1.3 平交口间距影响因素的确定19
2.1.4 间距分析范围的界定21
2.2 信号交叉口间距分析21
2.2.1 间距分析方法21
2.2.2 信号交叉口安全间距理论分析23
2.2.3 信号交叉口效率间距理论分析31
2.2.4 信号交叉口间距现场调查分析34
2.2.5 信号交叉口间距仿真分析37
2.3 接入间距与交叉口角净距分析44
2.3.1 接入间距44
2.3.2 交叉口角净距51
2.4 平交口间距综合分析52
2.4.1 交叉口间距52
2.4.2 接入间距与角净距54
2.4.3 平交口最小间距汇总55
第3章 交通流导入方法56
3.1 接入点交通流56
3.1.1 接入点的功能转换56
3.1.2 接入许可58
3.1.3 接入窗口的选择61
3.2 公路沿线区域接入组织63
3.2.1 区域交通流63
3.2.2 交通流冲突控制63
3.2.3 交通流接入控制方法64
3.3 交通流导入原则73
3.4 交通流导入仿真76
3.4.1 交通流导入仿真参数76
3.4.2 仿真路网建立76
3.4.3 数据分析77
3.4.4 结论79
第4章 平交口选位方法80
4.1 交叉口功能与选位80
4.2 交叉口间距与选位81
4.3 土地利用性质与交叉口选位81
4.3.1 国内外土地用途分类82
4.3.2 土地利用中的变量84
4.3.3 土地利用与交叉口选位84
参考文献87
第二篇 公路平交口几何安全设计第5章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91
5.1 设计车辆尺寸91
5.2 设计车辆的选择91
5.3 交叉口设计速度92
5.4 路缘石半径对转弯轨迹的影响92
5.5 设计车辆左右转的通行方法95
第6章 平交口的平纵横设计99
6.1 平面线形99
6.2 纵断面线形101
6.3 横断面设计102
6.3.1 车道宽度102
6.3.2 直行车道的设置原则102
6.3.3 左转车道103
6.3.4 右转车道103
6.3.5 过渡段的设计104
第7章 交叉口功能区106
7.1 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106
7.2 交叉口功能区的组成108
7.2.1 交叉口功能区上游车道108
7.2.2 交叉口功能区下游车道114
7.3 交叉口功能区长度建议值的确定115
7.4 计算实例115
第8章 交叉口视距设计118
8.1 引言118
8.1.1 无控交叉口118
8.1.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119
8.1.3 信号控制交叉口122
8.1.4 全停控制交叉口123
8.1.5 主路左转视距123
8.2 各类型交叉口视距计算123
8.2.1 理论基础123
8.2.2 数据收集方法126
8.2.3 数据分析结果128
8.2.4 视距标准130
8.3 平交口的识别距离133
8.4 计算实例134
8.4.1 无控交叉口视距计算134
8.4.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视距计算134
8.4.3 主路左转视距计算135
第9章 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137
9.1 接入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137
9.2 交叉口具体接入技术及其应用140
9.2.1 接入道路设计要求140
9.2.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关闭144
9.2.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145
9.2.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146
9.2.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的处理147
9.2.6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与合流148
9.2.7 交叉口U形转弯151
9.2.8 功能区内驶入接入道路的间接左转152
9.3 接入管理技术安全评价方法153
9.4 设计实例155
9.4.1 接入道路设计实例155
9.4.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关闭实例156
9.4.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接入顺序实例157
9.4.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处理实例158
9.4.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合并实例158
9.4.6 交叉口U形转弯实例159
参考文献160
第三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163
第10章 交通控制方式的选择163
10.1 交通控制的原则163
10.2 交通控制的分类164
10.3 交通控制方式选择流程图164
10.3.1 运行特性164
10.3.2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延误分析166
10.3.3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安全分析167
10.3.4 影响交通控制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168
10.4 不同交通控制方式选择的条件和依据169
10.4.1 停车让行控制交叉口169
10.4.2 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170
10.4.3 信号控制交叉口171
第11章 信号相位的设计188
11.1 引言188
11.2 信号相位选择方案188
11.3 不同信号相位交通运行特性189
11.4 影响信号相位选择的因素189
11.5 左转相位的设计190
11.5.1 左转相位的分类190
11.5.2 左转相位的设置条件191
11.5.3 左转保护式相位设置依据的特点199
11.5.4 左转保护式相位设置依据的应用程序199
11.5.5 左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形式199
11.6 右转相位的设计207
11.6.1 红灯时右转的设置207
11.6.2 右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条件208
11.6.3 右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形式209
11.7 行人和非机动车相位210
第12章 绿灯间隔时间的设计212
12.1 引言212
12.1.1 黄灯时间与全红时间的含义212
12.1.2 绿灯间隔时间内车辆的运行特性213
12.2 绿灯间隔时间215
12.2.1 没有全红时间提供的绿灯间隔时间设计215
12.2.2 有全红时间的绿灯间隔时间的设计217
12.2.3 黄灯时间与全红时间的协调219
参考文献220
第四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3章 标志图形223
13.1 引言223
13.2 设计原则223
13.3 改善设计方法224
13.3.1 标志的认识率分析224
13.3.2 标志的认识错误分析224
13.3.3 标志图形改善设计225
第14章 基于视觉特征的标志的设置230
14.1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的原则230
14.2 交通标志对人、车、路机理分析231
14.2.1 对驾驶员的作用机理231
14.2.2 对道路环境的作用机理233
14.2.3 交通标志对车辆的作用机理233
14.2.4 标志设计参数的确定234
第15章 标志信息量的选择239
15.1 引言239
15.2 指路标志的规划设计239
15.2.1 指路标志的分类239
15.2.2 指路标志的设置240
15.2.3 指路标志的现况分析241
15.2.4 指路标志的设计242
15.3 指路标志信息分级体系及选用原则245
第16章 不同类型交叉口标志和标线的设置248
16.1 干线公路与干线公路交叉248
16.1.1 标志的设置248
16.1.2 标线的设置248
16.1.3 交叉口内250
16.2 干线公路与主要集散公路交叉251
16.2.1 标志的设置251
16.2.2 标线的设置252
16.2.3 交叉口内253
16.3 干线公路与次要集散公路交叉253
16.3.1 标志的设置253
16.3.2 标线的设置255
16.3.3 交叉口内255
16.4 主要集散公路与主要集散公路交叉256
16.4.1 标志的设置256
16.4.2 标线的设置256
16.5 主要集散公路与次要集散公路交叉257
16.5.1 标志的设置257
16.5.2 标线的设置258
16.6 干线公路出入口258
参考文献259
第五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分析第17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263
17.1 引言263
17.1.1 主要背景263
17.1.2 道路设施服务水平分析现状264
17.1.3 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266
17.1.4 技术路线267
17.2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268
17.2.1 公路平交口的分类268
17.2.2 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268
17.3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275
17.3.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275
17.3.2 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282
17.4 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参数标定288
17.4.1 不同冲突点造成的交叉口潜在危险度权重的确定288
17.4.2 不同种类冲突点恶性程度的确定289
17.4.3 次要影响因素修正模型权重的确定294
17.5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数据采集方法295
17.5.1 交叉口冲突点的采集295
17.5.2 交叉口交通行为实体运行信息的采集296
17.5.3 次要影响因素数据的采集305
17.6 平交口冲突点的计算方法310
17.6.1 虚拟车道与交叉口象限310
17.6.2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冲突点计算方法313
17.6.3 信号控制平交口冲突点计算方法317
17.7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330
17.7.1 安全服务水平等级的划分331
17.7.2 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定性描述332
17.8 实例分析336
17.8.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实例分析336
17.8.2 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实例分析341
第18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诊断与改善方法349
18.1 引言349
18.1.1 主要背景349
18.1.2 诊断与改善方法简介349
18.1.3 主要技术路线350
18.2 平交口交通安全诊断表351
18.2.1 诊断调查表的设计351
18.2.2 诊断调查表的具体形式352
18.2.3 显著性和可能造成事故恶性程度的评判标准353
18.3 交通安全问题排序方法364
18.3.1 排序模型364
18.3.2 排序模型权重系数的标定364
18.3.3 排序结果分析365
18.4 交通安全改善对策365
18.4.1 改善对策的分析流程365
18.4.2 改善对策的目标和主要内容365
18.4.3 几何设计的改善对策367
18.4.4 交通控制的改善对策376
18.4.5 交通组织管理的改善对策382
18.4.6 交通环境的改善对策382
18.5 改善对策排序方法382
18.5.1 排序指标的确定382
18.5.2 改善对策表386
18.5.3 改善对策的应用389
18.5.4 改善对策排序方法设计390
18.6 实例分析392
18.6.1 交叉口概况392
18.6.2 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394
18.6.3 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排序分析395
18.6.4 交叉口改善对策分析396
18.6.5 改善对策的筛选和优化397
18.6.6 改善对策排序分析398
第19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方法399
19.1 引言399
19.1.1 主要背景399
19.1.2 目的与意义399
19.1.3 国内外养护概况399
19.1.4 评价范围400
19.1.5 技术路线400
19.2 评价指标体系401
19.2.1 评价对象401
19.2.2 安全功能及病害分析402
19.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409
19.2.4 评价指标体系410
19.3 评价模型411
19.3.1 路面及路肩评价模型411
19.3.2 交通安全设施评价模型411
19.3.3 照明设施评价模型411
19.3.4 交通管理设施评价模型412
19.3.5 综合评价模型412
19.3.6 模型参数412
19.4 数据采集413
19.4.1 数据采集方法的选用413
19.4.2 数据采集表格的设计413
19.4.3 评价指标的扣分标准415
19.5 评价等级划分420
19.5.1 路面及路肩评价等级划分421
19.5.2 交通安全设施评价等级划分421
19.5.3 照明设施评价等级划分421
19.5.4 交通管理设施评价等级划分421
19.5.5 交叉口安全养护综合评价等级划分422
19.5.6 安全养护评价等级划分汇总422
19.6 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实例422
19.6.1 实例一422
19.6.2 实例二426
参考文献430
附录A 交通安全问题与交通安全改善对策对应表432
附录B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对策造价表434
热门推荐
- 3208463.html
- 1940767.html
- 3473411.html
- 345056.html
- 662480.html
- 2039025.html
- 3597444.html
- 2879105.html
- 2862063.html
- 1193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4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2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9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3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