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柘荣清云宫马仙与道教文化丛书 万变之机 大六壬术数哲学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柘荣清云宫马仙与道教文化丛书 万变之机 大六壬术数哲学思想研究
  • 雷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1880008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迷信术数-哲学思想-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柘荣清云宫马仙与道教文化丛书 万变之机 大六壬术数哲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 篇2

第一章 术数源流2

第一节 术数学与早期道教起源的共同背景3

第二节 术数与方仙道、黄老道等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7

第三节 以术数占验为弘道手段的道教占验派9

第四节 《周易》流传及其与术数学的思想渊源16

第五节 术数:天人合一的沟通工具19

第二章 六壬术的天文学含义及计时特征23

第一节 部分已出土早期式盘简介25

第二节 “月将加时”的天文学阐释28

第三节 “时”、“辰”概念沿革30

第四节 计时方法的演变——自然特征计时法、太阳方位计时、十二时辰计时法32

第五节 土圭测景与漏刻计时——太阳方位计时、十二时辰计时法的实现33

第六节 十二时辰计时法与漏刻计时的结合36

第三章 六壬产生的天文学背景38

第一节 干支历法概述38

第二节 冬至点的确定与历元崇拜41

第三节 二十四节 气与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46

第四节 十二次的产生时代50

第五节 十二次、十二辰与二十八宿对应关系的建立54

中 篇58

第四章 太阳过宫考58

第一节 岁差对太阳过宫的影响60

第二节 六壬月将取用的天象依据62

第五章 太岁系统差异形成与纪年方式演变考66

第一节 岁星纪年到太岁纪年的演化及两种太岁系统的更迭66

第二节 干支纪年的疑惑:太初元年的干支问题——丙子年还是丁丑年之争71

第三节 太初元年的甲寅年之谜初探73

第六章 新天道观的形成与六壬术的太一、北斗崇拜79

第一节 新天道观的形成79

第二节 九宫系统形成的谶纬背景83

第三节 壬式天子之天乙贵人与太一崇拜89

第四节 六壬术中的北斗崇拜92

第七章 六壬范畴说解97

第一节 天机论97

第二节 应验论102

第三节 主客论106

第四节 刑德论109

下 篇114

第八章 道论:作为术数推类方法的哲学基础114

第一节 老子之“道”的认知方法论价值114

第二节 术数的认知对象及其价值内涵118

第三节 术数认知的基本方法及特征121

第四节 术数之知不同于科学之知124

第五节 实用与超越——六壬术的理性特征126

第九章 术数认知模式的体系差异及特征130

第一节 认知体系的差异130

第二节 四种认知模式的特征132

第三节 推类与类比逻辑的异同135

第四节 医易相通的基础——中医的推类模式140

第五节 现量与比量——佛教的推理方法142

第十章 因果关系与大六壬的认知途径145

第一节 佛教哲学对因果性的认识145

第二节 因果关系与必然性判断146

第三节 六壬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与模拟151

第十一章 六壬对事理的认识与模拟154

第一节 大六壬对事理的认识156

第二节 六壬宗门九课及其对事理的模拟160

第三节 大六壬课体对自然社会关系的模拟与判断166

第四节 宋明理学对六壬术的影响169

第十二章 易道之“能”的意象性分析179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意向性活动分析180

第二节 取象比类——作为理想活动的判断184

第三节 从意向性的角度看科学易与术数187

第十三章 易象之“辞”的逻辑自指性分析191

第一节 卦爻辞与卦象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191

第二节 卦象对卦爻辞逻辑关系的表达194

第三节 卦象的逻辑自指性与“观象系辞”的直观思维特征199

第十四章 六壬悖论现象分析与新逻辑观的建立201

第一节 有无悖论与术数占断的逻辑起点201

第二节 “心诚则灵、不诚无物”——作为卜筮准则的哲学意涵203

第三节 因果悖论与六壬的占断依据205

第四节 悖论产生的自指性原因206

第五节 悖论产生的根源:二元对立与思维的割离性211

第六节 “象”、“道”、“心”之观:二元对立的解决途径212

第七节 从泛演化逻辑的角度看壬占类象与历史概念类集的一致性217

附录:《景祐六壬神定经》223

柘荣清云宫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