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 刘洪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80053999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7

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7

第一章 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7

二、新中国成立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2

三、在当代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16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8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18

二、社会主义制度所显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21

三、社会主义在中国初步显示出优越性25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34

第二章 科学地认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34

第一节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3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基本特征4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52

三、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59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59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61

三、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63

第三章 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65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65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65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66

三、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71

四、实现战略目标的制约因素74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77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77

二、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转变80

三、实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战略方针82

第三节 实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主要途径85

一、确立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85

二、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首位88

三、大力发展农业91

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92

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94

六、继续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96

第四章 改革所有制结构98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98

一、所有制结构的演变98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必然性101

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04

第二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06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106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109

三、其它形式的公有制经济112

第三节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15

一、个体经济115

二、私营经济119

三、“三资”企业122

第五章 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1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27

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27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135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136

第二节 改革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139

一、经济体制及其选择原则139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演变141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45

第三节 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14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147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9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151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153

一、经济机制156

第六章 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156

第一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156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机制的特征157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158

第二节 建立责权利紧密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162

一、社会主义企业及其活力162

二、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164

三、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66

四、完善责权利结合的经营机制169

第三节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71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特征171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172

三、自觉利用市场机制,改革价格体系178

第四节 建立宏观经济调节体系181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81

二、建立宏观经济调节 体系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183

三、逐步完善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184

第七章 完善分配方式、正确指导消费1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国民投入和物质利益187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87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90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93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194

五、物质利益关系和物质利益原则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197

一、多种经济形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197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规律199

三、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202

第三节 改革分配体制,完善分配机制204

一、原有分配制度中的主要弊端204

二、改革工资制度206

三、体现社会公平和促进效率提高207

四、贯彻按劳分配与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210

一、个人消费品的含义、特点和作用21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211

二、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215

三、正确引导消费219

第八章 实行和坚持对外开放221

第一节 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221

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21

二、国际价值论是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223

三、当今世界的客观实际226

第二节 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29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29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232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234

三、政治协商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36

四、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238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领导241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47

一、民主的含义及民主政治的演变247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50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25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55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25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60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我国民主政治264

一、改革政治体制的必要性264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266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和方针269

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270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2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72

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275

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77

四、法制建设的长期性279

第十章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80

第一节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80

一、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280

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性质283

四、“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意义289

第二节 增强民族团结292

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92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94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97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99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299

二、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300

三、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01

四、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3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0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305

第十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0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310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311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13

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314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16

三、社会主义纪律建设317

四、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320

一、教育科学文化的重要性322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322

二、发展教育324

三、提高科学技术328

四、繁荣文化事业330

五、改革教育和科技体制331

第四节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精神文明建设334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334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337

三、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批判民族虚无主义338

第十二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341

第一节 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341

二、正确认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346

三、党能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349

第二节 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351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51

二、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353

第三节 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358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358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362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从严治党363

后记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