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体系结构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体系结构模式
  • (美)John Day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018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结构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体系结构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体系结构基础1

1.1 导言1

1.2 起源3

1.3 抽象级别5

1.3.1 模型7

1.3.2 服务7

1.3.3 协议与接口9

1.3.4 实现方式10

1.4 指定协议10

1.4.1 非正式规范11

1.4.2 形式描述技术11

1.5 后续章节内容13

第2章 协议元素15

2.1 简介15

2.2 协议体系结构15

2.3 数据单元22

2.3.1 构造协议25

2.3.2 PDU的大小27

2.3.3 机制和策略28

2.3.4 QoS与NoS31

2.4 数据传输机制的简略类别31

2.4.1 定界32

2.4.2 初始状态同步32

2.4.3 策略选择33

2.4.4 寻址33

2.4.5 流或连接标识符33

2.4.6 中继34

2.4.7 多路复用34

2.4.8 排序34

2.4.9 分解/重新组装34

2.4.10 组合/分离35

2.4.11 数据污染35

2.4.12 丢失和复制检测35

2.4.13 流程控制36

2.4.14 转发控制或确认36

2.4.15 压缩37

2.4.16 身份验证37

2.4.17 访问控制37

2.4.18 完整性37

2.4.19 机密性37

2.4.20 不可否认性38

2.4.21 活动性38

2.5 运行阶段38

2.5.1 注册阶段38

2.5.2 建立和同步阶段40

2.5.3 数据传输阶段40

2.6 小结40

第3章 协议中的模式41

3.1 简介41

3.2 两种主要的体系结构范例44

3.2.1 分层模型44

3.2.2 串珠模型45

3.3 无连接和连接之争48

3.3.1 背景48

3.3.2 寻找合成:简单部分53

3.4 机制的类型55

3.5 协议中PDU的数量56

3.6 协议的类型58

3.7 数据传输PM的体系结构61

3.8 寻找合成:难点部分63

3.9 小结70

第4章 上层体系结构研究71

4.1 简介71

4.2 一段历史72

4.2.1 1ARPANET的上层72

4.2.2 OSI尝试或“Green Side Up”81

4.2.3 网络管理91

4.2.4 HTTP和web94

4.2.5 目录或名称解析协议96

4.3 如何区分上层100

4.3.1 语义的重要性100

4.3.2 位置独立102

4.4 小结103

第5章 命名和寻址105

5.1 简介105

5.2 为什么需要命名和寻址106

5.3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106

5.4 命名和寻址的背景108

5.4.1 数学和命名基础109

5.4.2 电话学中的命名和寻址112

5.4.3 操作系统中的命名113

5.4.4 X.25和ITU114

5.4.5 Internet中寻址的演变:早期IP114

5.4.6 OSI和NSAP120

5.4.7 IPv6中的寻址125

5.4.8 IPv6回顾129

5.4.9“上层”或OSI中的应用程序寻址132

5.4.10 URI、URL、URN等:Intenet中的上层寻址135

5.5 小结135

第6章 探究层137

6.1 简介137

6.2 集合协议137

6.3 研究问题143

6.3.1 简介143

6.3.2 单系统内的通信144

6.3.3 两个系统之间的通信147

6.3.4 使假设无效151

6.3.5 所需的新元素152

6.3.6 两个系统之间的同时通信153

6.3.7 与N个系统的通信157

6.3.8 便宜地与N个系统通信160

6.3.9 初始结论165

6.4 回顾167

6.5 网络IPC体系结构(NetworkIPCArchitecture,NIPCA)168

6.6 组织层170

6.7 小结174

第7章 网络IPC模型177

7.1 简介177

7.2 基本结构178

7.2.1 定义178

7.2.2 基本系统概述180

7.3 为(N)—DIF和应用程序命名概念185

7.4 (N)—分布式IPC设备187

7.4.1 定义187

7.4.2 (N)—IPC—进程188

7.4.3 (N)—IPC—APM189

7.4.4 IPC管理任务194

7.4.5 网络管理协议和管理体系结构197

7.5 层的本质198

7.6 DIF的运行199

7.6.1 给(N)—DIF添加新成员200

7.6.2 创建新的DIF201

7.6.3 数据传输202

7.7 (N)—DIF中的标识符204

7.7.1 (N)-端口-ID204

7.7.2 应用程序进程名205

7.7.3 (N)-地址205

7.8 IPC设备209

7.8.1 IPC结构209

7.8.2 相同等级的多个(N)—DIF210

7.8.3 安全暗示211

7.9 小结212

第8章 让地址拓扑化213

8.1 简介213

8.2 寻址的一般属性215

8.3 在寻址中引入拓扑217

8.4 寻址的拓扑220

8.5 寻址中层次结构的作用222

8.5.1 层的层次结构223

8.5.2 地址空间的分层拓扑224

8.5.3 网络的层次结构225

8.5.4 混合地址空间和层的层次结构227

8.6 分层的寻址体系结构229

8.6.1 单层地址拓扑230

8.6.2 单层的分层地址拓扑230

8.6.3 层的层次结构的寻址拓扑231

8.6.4 层的多个层次结构的寻址拓扑234

8.6.5 混合公有Intenet234

8.7 小结236

第9章 多链路、多播与移动性237

9.1 引言237

9.2 多链路237

9.3 多播体系结构241

9.3.1 多播问题介绍241

9.3.2 多播模型243

9.3.3 多播寻址244

9.3.4 多播分发245

9.3.5 句子命名操作及其转换246

9.3.6 递归体系结构的多播分发247

9.3.7 多路复用多播组248

9.3.8 可靠多播249

9.4 移动性252

9.4.1 IP和蜂窝网络中的移动性252

9.4.2 NIPCA中的移动性254

9.4.3 对等移动网络257

9.4.5 移动应用程序进程258

9.5 小结259

第10章 退出死胡同261

10.1 引言261

10.2 巩固与下一代网络262

10.3 这是怎样发生的267

10.4 理论的重要性271

10.5 寻找新途径272

10.6 重点274

附录A 关于分离机制和策略的Gedanken实验的要点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