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国文学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战国文学史论
  • 方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73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战国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战国文学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战国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及方法1

一、作为时代概念的“战国”一词的出现1

二、战国文学史研究的时间范围8

三、战国文学史的学科内涵10

四、从欧洲文学的发展认识文学的历史性特征19

五、战国文学史的研究对象21

六、战国文学史的研究方法26

第一章 战国巨变与战国文学家人文环境的改变27

第一节 秩序与道德的崩溃与重构27

一、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精神价值的崩溃28

二、春秋至战国的蜕变34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41

一、七国的变革措施41

二、对七国变革措施的评价45

第三节 战国士人向文人的转变52

一、战国士人来源的开放性特点52

二、士人向文人的转变及士人学文的动力55

三、战国士人的新士风57

四、士人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58

五、士人的重要性及尊士的社会氛围61

第四节 战国士人的理性精神66

一、对天地原始问题的思考66

二、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68

三、赞扬禅让制度倡导社会公正71

四、反古与标新立异77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90

第五节 战国文人的怪诞与神秘91

一、文人的诡诞现象91

二、楚人及战国诸侯对神的崇拜93

第二章 战国文人的著述风气及著述的繁荣95

第一节 战国时期文人的著述风气95

一、私人著述开始于战国95

二、战国时私人著述的大量出现101

第二节 自觉的创作意识与体裁流派的多样化109

一、自觉的创作意识及现实使命感109

二、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学体裁及流派115

第三节 现存战国主要论说体文学著作119

一、《六艺略》所载战国论说体文学著作举要119

二、战国儒家著作举要130

三、战国黄老道家著作举要134

四、战国庄子学派著作举要139

五、战国其他诸子著作举要140

第四节 现存战国主要叙事体及抒情体文学著作146

一、《左传》的作者与传承146

二、《国语》及《战国策》的作者与成书150

三、战国抒情体文学及赋文学152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想154

第一节 孔门弟子记述的孔子文学观154

一、孔子强调对文及文学的重视154

二、孔子强调文学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作用156

三、孔子强调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本末和谐157

四、作为文学终极追求的尽善尽美理想159

第二节 《礼记·乐记》与孔子的礼乐理论165

一、批评礼乐文化以僭越为标志的衰亡165

二、对郑卫新乐的批判170

三、《乐记》各篇主要观点辨析176

第三节 孟子、荀子及《吕氏春秋》的文学观183

一、孟子的主要文学主张183

二、荀子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187

三、《吕氏春秋》的文学观193

第四节 战国的文学否定论198

一、道家文学观198

二、法家文学观202

三、墨家文学观207

第四章 战国论说体文学研究208

第一节 《论语》与《易传》的主要内容208

一、《论语》阐述的仁政思想209

二、《论语》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213

三、《易传》关于君子人格建设的思想223

第二节 《孟子》与《荀子》231

一、《孟子》的主要内容231

二、《荀子》及《晏子春秋》的主要内容241

第三节 从《黄帝四经》到《道德经》245

一、《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246

二、《文子》、《鹖冠子》与《管子》248

三、《老子》的主要内容250

第四节 从杨朱到《庄子》254

一、杨朱的主要观点254

二、《庄子》的主要内容257

第五节 从《法经》到《韩非子》262

一、早期法家著作的内容263

二、《韩非子》的主要内容267

第六节 阴阳名墨纵横诸家著作的内容271

一、阴阳家的主要主张272

二、名家的主要观点274

三、《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278

四、《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283

五、纵横、农、小说诸家的主要思想286

第七节 战国诸子文学的文章风格288

一、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形象性表达289

二、以寓言为媒介的形象化叙述295

三、人物个性的形神彰显301

四、辞达而已矣307

五、情感的同一性和风格的多样性313

第五章 战国叙事体文学318

第一节 战国史传文学的主题319

一、《左传》的主题320

二、《国语》的主题328

三、《战国策》的主题331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艺术340

一、以小说笔法实现完整叙事341

二、以情节及细节的叙述完成人物性格的描写345

三、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349

第三节 《国语》的叙事特点351

一、驾驭长篇故事的杰出能力351

二、《国语》的语言风格358

第四节 《战国策》的叙事风格363

一、铺张扬厉的结构方式363

二、精心安排的语言环境366

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369

第六章 屈原及战国抒情体文学374

第一节 关于屈原研究的几个问题374

一、屈原的主要事迹及职掌374

二、屈原的悲剧及性格问题378

三、屈原的“放流”问题392

四、屈原的政治才能问题401

五、屈原的悲剧根源问题404

六、屈原与爱国主义问题411

第二节 屈原的创作主旨414

一、《楚辞》的编辑与流传415

二、屈原的创作动机422

三、发愤以抒情427

第三节 《九歌》主旨新解436

一、《九歌》的命名及组成437

二、东皇太一与云中君442

三、湘君与湘夫人445

四、大司命与少司命449

五、东君河伯等其他各篇452

第四节 屈原楚辞文学的艺术特点457

一、叙事结构之奇458

二、抒情方式之奇463

三、语言形式之奇467

四、意境风格之奇470

第七章 宋玉及战国赋体文学477

第一节 辞向赋的演变478

一、《九辩》的作者问题478

二、《招魂》的作者问题481

三、《大招》的作者问题486

四、似赋之楚辞489

第二节 荀子、宋玉及战国赋文学496

一、宋玉赋的真伪问题498

二、宋玉赋的赋文学特征503

三、荀子《赋篇》及《成相》509

结语:战国文学主流及其历史地位515

一、战国文学主流515

二、战国文学的历史地位518

余论:对战国文学的再认识526

一、战国文学与六经及孔子526

二、战国时代及战国文学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541

主要参考文献561

索引567

一、人名索引567

二、书名索引582

第一版跋589

新版后记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