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5096006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工业发展效益现状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综合篇第一章 对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分析3
提要3
一、工业增长与工业经济效益4
二、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7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工业经济效益的影响8
四、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9
五、工业技术进步的成效11
六、环境治理的效果和问题12
七、工业增长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14
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效益15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19
提要19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20
二、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统计表现22
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24
四、关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若干问题的讨论29
第三章 地区工业发展效益比较35
提要35
一、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比较36
二、地区工业社会效益比较43
三、地区工业生态环境效益比较51
四、促进地区工业效益全面提高的基本思路56
第四章 产业组织效益61
提要61
一、我国工业产业组织变化的状况和特点62
二、产业组织的经济效益69
三、产业组织的社会效益77
四、提高我国工业产业组织效益的建议82
第五章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87
提要87
一、我国全社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投资效益估测88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93
三、宏观投资的低效率和微观投资的高效益并存97
四、提高我国工业宏观投资效益的政策建议102
第六章 劳动力利用效率105
提要105
一、工业劳动力总量及结构的变化106
二、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109
三、工业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112
四、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120
五、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122
六、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123
七、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若干建议126
第七章 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治理129
提要129
一、中国工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约束130
二、资源利用效益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133
三、影响我国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效益的因素138
四、对策建议143
第八章 能源利用效率147
提要147
一、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动及国际比较148
二、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下降的宏观因素分析153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61
第九章 工业物流效益165
提要165
一、工业物流方式的发展与变化166
二、工业物流效益逐步提高170
三、限制工业物流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174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176
Ⅱ.产业篇第十章 能源工业效益183
提要183
一、2000年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183
二、能源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存在的问题188
三、能源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原因分析194
四、国内外能源工业对比200
五、促进能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205
第十一章 钢铁工业效益209
提要209
一、钢铁工业效益的总体状况210
二、中外钢铁工业效益状况的比较215
三、近年来钢铁工业效益变化的原因分析218
四、钢铁工业未来效益提高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21
五、促进钢铁工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224
第十二章 石油和化学工业效益231
提要231
一、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231
二、石油和化学工业效益分析234
三、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239
第十三章 建材工业效益245
提要245
一、建材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45
二、建材工业增长绩效评估249
三、建材工业发展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257
四、建材工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材261
五、发展对策建议263
第十四章 装备制造业效益267
提要267
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68
二、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269
三、装备制造业的社会效益分析274
四、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变化及其国际比较277
五、促进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途径280
第十五章 汽车工业效益分析285
提要285
一、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286
二、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分析289
三、汽车工业的社会效益297
四、汽车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298
第十六章 电子信息产业效益303
提要303
一、2000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304
二、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306
三、电子信息产业社会效益分析310
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313
第十七章 纺织工业效益315
提要315
一、纺织工业增长态势316
二、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318
三、纺织工业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324
四、提高纺织工业效益的途径327
第十八章 家用电器工业效益333
提要333
一、家用电器工业发展现状334
二、家用电器工业的效益特点与变化趋势338
三、家用电器工业发展前景与影响因素342
四、改善家电工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345
Ⅲ.企业篇第十九章 国有工业企业效益351
提要351
一、“十五”期间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351
二、“十五”期间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356
三、“十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运营效率361
四、基本评价364
第二十章 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369
提要369
一、2000年以来上市公司总体经济效益情况370
二、2000年以来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情况376
三、未来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情况的展望379
第二十一章 三资企业效益385
提要385
一、三资企业的总体状况385
二、三资企业的经济贡献387
三、三资企业的经济效益390
四、三资企业的社会效益392
五、三资企业的生态效益395
六、提高三资企业效益的总体思路396
第二十二章 私营工业企业效益401
提要401
一、私营工业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02
二、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财务状况406
三、私营工业企业在效益和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10
四、改善私营工业企业效益状况的对策建议414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419
一、全国工业发展、效益指标419
(一)1998~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419
(二)2005年全国和各地区工业、各所有制职工人数和职工平均工资状况421
(三)2000、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利润百分比及排位423
(四)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标425
(五)2005年全国工业各行业三废治理状况429
(六)1996~2005年三次产业及工业增加值占GDP百分比图示431
(七)1998~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图示431
二、各地区经济、工业发展水平及工业经济效益432
(一)2000、2005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在全国的地位432
(二)2000、2005年中国地区工业化水平434
(三)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比435
(四)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利润占全国相应数据百分比436
(五)2000、2005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全国平均水平之比437
(六)2005年各地区三废治理状况439
(七)1998~2005年四大地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比图示441
(八)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百分比图示442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443
一、2006年工业大事记443
二、2006年工业10件大事470
2007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The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rformance473
后记488
专栏1—1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18
2—1 中国与部分下中等收入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及人均GNI比较20
2—2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总收入国际比较33
3—1 2005年我国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58
4—1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80
5—1 清华北大联手证明中国并未过度投资99
5—2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103
6—1 全球劳动生产率排行榜出炉 中国增速第一127
7—1 北钢集团节能减排迈大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4
7—2 “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146
8—1 政府节能减排的措施162
9—1 将物流外包进行到底——青岛啤酒集团的物流变革之路178
10—1 国际石油价格对国内价格传导的一般途径196
10—2 能源工业发展的方针、重点领域和节能环保目标207
11—1 2006年全球钢铁工业8件大事226
11—2 我国组建钢铁城工业创新“航母”将产生社会效益228
12—1 轮胎工业应提高子午化率和翻新率242
12—2 自主创新是我国农药行业的唯一出路243
13—1 建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65
14—1 2006年1~6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前10名283
15—1 车企多赚钱,全靠出新车300
16—1 2006年电子信息百强排名出炉 华为盈利纳税独占鳌头314
17—1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330
18—1 家电企业: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347
19—1 2005年中央企业创造了一系列历史最好水平365
20—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践382
21—1 引资从重数量到重质量397
21—2 中国拟对外资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398
21—3 “两税合一”会不会影响外商投资398
22—1 私营工业企业在各个细分行业中的地位416
附表表1-1 2000~2005年全国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4
表1-2 2000~2005年全国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4
表1-3 2000~2005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变化(以2000年为100)5
表1-4 2000~2005年主要加工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100)5
表1-5 2000~2005年工资指数(以上年工资为100)6
表1-6 2003~2005年制造业工资总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
表1-7 2002~2005年工业企业流动负债及利息增长情况7
表1-8 2005年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8
表1-9 2000年和2005年工业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9
表1-10 2000年和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情况10
表1-11 “十五”时期工业污染变化情况13
表1-12 基础产业的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14
表1-13 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4
表2-1 1990~2003年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国际比较22
表2-2 1993~200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国际比较22
表2-3 1980~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的地位变化23
表2-4 中国制造业及主要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25
表2-5 2001年和2004年中国整体工业调整系数对比27
表2-6 2001年和2004年中国民族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27
表2-7 中国民族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28
表2-8 SITC的中国工业品贸易竞争指数29
表2-9 我国主要生产要素占全球的份额变化30
表2-10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31
表2-11 2007年第2季度企业景气指数32
表2-12 2004年中国主要能源资源消费的全球比较32
表3-1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37
表3-2 四大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39
表3-3 四大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0
表3-4 各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1
表3-5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增长情况44
表3-6 我国各地区工业和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情况46
表3-7 2005年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47
表3-8 2000年和2005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49
表3-9 各地区“两矿”安全生产情况50
表3-10 2005年和2006年我国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52
表3-11 2005年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3
表3-12 200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55
表4-1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变化62
表4-2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指标变化63
表4-3 2005年比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指标变化63
表4-4 2005年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状况65
表4-5 2000年以来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及其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67
表4-6 2005年与2003年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比重变化67
表4-7 2005年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规模指标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68
表4-8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70
表4-9 2005年比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71
表4-10 2005年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72
表4-11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74
表4-12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较75
表4-13 2005年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比较76
表4-14 2000~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变动78
表4-15 2000~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变动78
表4-16 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乘数79
表4-17 2000~2005年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82
表5-1 1986~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和资本—产出比88
表5-2 1995~2006年我国新增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0
表5-3 1986~2006年我国工业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资本—产出比90
表5-4 2004~2006年我国按行业分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91
表5-5 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建设规模94
表5-6 2005年我国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95
表5-7 2001~2005年我国工业污染及其直接经济损失96
表6-1 2001年和2005年各行业从业人数占工业从业总人数比重的变化107
表6-2 2001~2006年各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的求人倍率109
表6-3 2001~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10
表6-4 2001~2005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因素贡献率111
表6-5 2001年和2005年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12
表6-6 分行业的劳动装备率和劳动投入增长率118
表6-7 2001~2005年按所有制分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21
表6-8 2001~2005年按所有制分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121
表6-9 2001~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123
表6-10 2004年世界银行等统计的世界各国/地区劳动生产率123
表6-11 2004年OECD加盟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125
表6-12 1995~2004年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水平125
表7-1 2005年主要国家矿产消费130
表7-2 2000年以来中国部分矿产资源的进口情况131
表7-3 2000~2005年全国水资源的供应与利用情况134
表7-4 1985~2006年工业污染物的排放136
表7-5 2004年与2000年比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变化138
表7-6 2001年和2004年主要耗能产业能源消耗变化139
表7-7 2004年与2000年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指标比较140
表7-8 2004年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能耗指标对比141
表8-1 1990~2005年中国代表性产品能耗变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153
表9-1 2000~2005年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167
表9-2 2000~2005年工业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169
表9-3 2000~2005年工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周转状况172
表9-4 2003~2005年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状况174
表10-1 2000~2005年按行业分城镇能源工业投资185
表10-2 2000~2006年主要能源生产量186
表10-3 2000~2006年能源工业总产值186
表10-4 2000~2006年能源工业增加值188
表10-5 2001年与2005年能源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191
表10-6 2005年能源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及经济效益比2000年增减情况195
表10-7 2001~2005年能源工业分行业出厂价格指数变化196
表10-8 2000~2005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200
表10-9 2000~2005年中国主要能源产量及其占世界比重201
表10-10 2003年主要国家的能源工业增加值和主要能源产量202
表10-11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3
表10-12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增加值率203
表10-13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3
表10-14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利润的比重204
表10-15 2003年各国能源工业劳动生产率205
表10-16 2002年能源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205
表11-1 2001~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增长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211
表11-2 2000~2005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经济效益及其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较211
表11-3 2001~2006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12
表11-4 2000~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社会效益状况213
表11-5 2000~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生态效益的变化215
表11-6 2005年国内先进与落后钢铁企业能耗指标的对比215
表11-7 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钢铁巨头经济效益指标的比较217
表11-8 2005年国内外钢铁工业能耗指标的比较217
表11-9 国内外重点钢铁企业环保指标比较218
表11-10 2000~2006年我国钢材价格的变化219
表11-11 2002年和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主要工艺技术装备情况220
表11-12 2001~2005年我国宝钢与世界主要钢铁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对比222
表12-1 2006年与2000年相比石油和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情况232
表12-2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233
表12-3 各地准备上马的主要煤化工项目237
表13-1 2000年和2005年建材工业所有制结构248
表13-2 2000和2006年建材工业的资产贡献率和资产负债率变化253
表13-3 2000~2005年中国建材产品贸易额254
表13-4 2000~2005年从全球目标市场看中国建材产品贸易竞争指数255
表13-5 2000~2005年从全球目标市场看中国建材产品出口价格指数255
表13-6 2000~2003年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256
表13-7 建材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国际比较257
表13-8 建材工业劳动报酬率国际比较258
表13-9 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259
表13-10 建材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比较260
表13-11 建材商品出口价格国际比较260
表13-12 建材工业能耗和废气排放量国际比较261
表14-1 2001~2006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的增长情况270
表14-2 2001~2006年装备制造业收入的变化271
表14-3 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资本利润率的变化272
表14-4 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及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变化273
表14-5 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率的变化274
表14-6 2000~2005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率的年均增长率277
表14-7 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279
表14-8 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生产率的国际比较280
表14-9 装备制造业劳动报酬生产率的国际比较280
表15-1 1978~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286
表15-2 2002~2006年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290
表15-3 2001、2006年汽车工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营利润率291
表15-4 2000年世界主要汽车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91
表15-5 全国工业效益平均指标与汽车工业效益指标292
表15-6 2000~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R&D投入293
表15-7 1985年9月~2005年7月世界汽车生产企业专利统计293
表15-8 2000~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量294
表15-9 2002年和2005年汽车工业能源、原材料消耗295
表16-1 2000~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和出口额304
表16-2 2000年和200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及其与全部工业对比307
表16-3 2000年和2005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电子产品数量变化311
表17-1 2000~2006年纺织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317
表17-2 2000~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变化317
表17-3 2000~2006年纺织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318
表17-4 2000年和2005年纺织、服装和化纤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工业的比较319
表17-5 纺织工业单位劳动力增加值的国际比较319
表17-6 2000~2005年纺织工业产品及面料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变化320
表17-7 2006年世界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对重点市场的出口增长率323
表17-8 1980~2004年世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变化325
表17-9 “十一五”时期纺织工业节能、降耗和环保指标327
表18-1 2000~2005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增长情况334
表18-2 2002~2006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金额336
表18-3 2003~2006年我国家用电器工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变化339
表18-4 2005年中外家电优势企业比较340
表18-5 2005年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341
表19-1 1999~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总产值及其比重的变化356
表19-2 1996~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投资额和比重357
表19-3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利润和税金总额及在全国总计中的比重358
表19-4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360
表19-5 2003年和2005年六大工业行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其比重362
表19-6 2003年和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总产值、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在全国行业合计中的比重363
表20-1 2005年不同行业的盈利状况378
表21-1 2000~2006年实际使用三资企业外方投资386
表21-2 三资企业外方投资的产业分布386
表21-3 2000~2006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资金来源国别(地区)变化387
表21-4 2000~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国际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的比重387
表21-5 1996~2006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88
表21-6 2002~2005年三资企业外方投资额及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388
表21-7 2001~2006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389
表21-8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经济的比重389
表21-9 2000~2005年三资企业增加值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389
表21-10 2000~2005年三资企业利润占高技术产业利润的比重390
表21-11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率390
表21-12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一)391
表21-13 2000~2006年三资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二)392
表21-14 2000~2006年三资企业就业人数及其比重392
表21-15 2000~2006年三资企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393
表21-16 2000~2005年以三资企业为主的涉外税收393
表21-17 2000~2006年三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394
表21-18 2000~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395
表21-19 2000~2005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中利用外资的金额及比重395
表22-1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402
表22-2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较403
表22-3 2001~2005年私营工业企业人均创利、人均工业增加值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的比较404
表22-4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及新增就业岗位比较404
表22-5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上缴国家税金比较405
表22-6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比较406
表22-7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规模比较407
表22-8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周转比较407
表22-9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投资效益比较408
表22-10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比较409
表22-11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营运资本比较410
表22-12 2001~2005年私营工业企业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的比较411
表22-13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比较411
表22-14 2001~2005年私营、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工业企业负债情况412
表22-15 各省区市2005年效益指标和资产周转比较413
表22-16 各省区市2005年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比较414
附图图2-1 1990~2006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20
图3-1 2006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43
图3-2 “十五”期间各地区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率44
图3-3 2003~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就业效果45
图3-4 2000~2005年各地区工业职工平均工资相对水平及增长幅度47
图3-5 2005年各地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51
图3-6 “十五”期间工业废物排放量增长情况54
图5-1 1986~2006年全社会和工业资本—产出比89
图6-1 2001~2005年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变动106
图6-2 2001~2005年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115
图6-3 2001~2005年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状况116
图6-4 2001~2005年采矿业和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状况117
图6-5 2001~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22
图6-6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124
图7-1 我国部分产品国内资源消耗强度135
图7-2 “十五”期间工业污染排放强度136
图8-1 1980~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变化149
图8-2 以不变价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149
图8-3 按汇率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150
图8-4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能源利用效率151
图8-5 能源利用弹性效率的国际比较151
图8-6 能源供给效率国际比较155
图8-7 按汇率算法的能源消费效率国际比较155
图8-8 按购买力平价算法的能源消费效率国际比较156
图8-9 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57
图8-10 能源利用效率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对比158
图8-11 1980~2005年我国商品进出口差额160
图9-1 2006年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166
图9-2 1991~2006年GDP物流需求系数166
图9-3 2004~2005年制造企业生产线物流系统改善程度168
图9-4 2004~2005年企业运输业务外包比重169
图9-5 2005年运输业务外包比重最高的前四大工业行业169
图9-6 2000~200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171
图9-7 1998~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172
图9-8 2000~2005年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周转状况173
图9-9 2005年物流费用率最高的前三大工业行业173
图10-1 1989~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184
图10-2 2000~2005年能源生产、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85
图10-3 2000~2005年能源工业的增加值率187
图10-4 2001~2005年当年价格和2001年不变价格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188
图10-5 2000~2006年能源工业的利润总额情况189
图10-6 2000~2005年能源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190
图10-7 1989~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92
图10-8 2001年和2005年能源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工业的比重193
图10-9 2001年和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001年不变价)及其增长的比较198
图10-10 2000~2005年能源工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99
图10-11 2000~2005年中国主要能源产量年均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202
图11-1 2001~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10
图11-2 2003年中外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216
图11-3 2000~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及其增长率224
图12-1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233
图12-2 2000~2006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234
图13-1 2000~2006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变化246
图13-2 2000~2006年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变化247
图13-3 2000~2005年东、中、西部建材工业企业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布247
图13-4 2000~2005年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250
图13-5 2000~2005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250
图13-6 2000~2005年建材工业增加值率及其变动251
图13-7 2000~2006年建材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及其变化情况252
图13-8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水泥和平板玻璃价格指数262
图15-1 1991~2006年轿车产量变化287
图15-2 1999~2005年重点推广应用城市(地区)燃气汽车拥有量296
图18-1 2003年和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家电工业中的地位338
图18-2 2003~2006年家用电器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变化339
图18-3 2002~2007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家用电器零售价格指数季度变化341
图19-1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比重的变化357
图19-2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358
图19-3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359
图19-4 2000~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税金总额及其比重的变化359
图19-5 2001~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的变化359
图19-6 1999~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年均就业人数的变化360
图20-1 2000~2006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情况370
图20-2 2001~2006年上市公司数量和亏损数量及比重371
图20-3 2001~2005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372
图20-4 2001~2005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372
图20-5 2001~2005年上市公司总资产利润率的变化372
图20-6 2001~2005年上市公司盈利现金保障倍数的变化373
图20-7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股本收益率的变化373
图20-8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变化374
图20-9 2001~2005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的变化375
图20-10 2005年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376
图20-11 2005年上市公司的行业资产分布情况377
图20-12 2001~2005年上市公司成长性情况381
热门推荐
- 3711201.html
- 2963157.html
- 621365.html
- 2921063.html
- 1174283.html
- 787905.html
- 762702.html
- 2728763.html
- 852606.html
- 1131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8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4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2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9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0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