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及保障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及保障技术
  • 郑洁,黄炜,赵声萍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652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建筑物-围护结构-建筑热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及保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绿色建筑1

1.1.1 绿色建筑的兴起1

1.1.2 绿色建筑的历史沿革10

1.2 建筑热湿环境19

1.2.1 环境及其构成要素19

1.2.2 建筑热湿环境20

1.3 热湿环境控制的意义20

1.3.1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的意义20

1.3.2 建筑环境性能的特点22

1.3.3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控制的特点23

1.4 绿色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3

1.4.1 建筑环境控制的现状23

1.4.2 绿色建筑环境控制的发展26

第2章 建筑热湿环境基础27

2.1 辐射27

2.1.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27

2.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29

2.1.3 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34

2.1.4 实际物体的吸收比与基尔霍夫定律36

2.1.5 辐射换热39

2.2 对流换热44

2.2.1 对流换热基础44

2.2.2 表面传热系数46

2.2.3 对流换热47

2.3 导热51

2.3.1 导热的基本定律52

2.3.2 通过平壁的导热54

2.3.3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55

2.3.4 导热热阻和形状因子56

第3章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58

3.1 基本参数58

3.1.1 温度58

3.1.2 湿度59

3.1.3 风63

3.1.4 气候70

3.2 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71

3.2.1 引言71

3.2.2 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77

3.3 负荷计算100

3.3.1 冷负荷100

3.3.2 热负荷119

3.3.3 湿负荷132

第4章 热湿环境134

4.1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134

4.1.1 人体的热调节生理学基础134

4.1.2 人体的体温调节及水盐代谢系统136

4.1.3 反映人体的体温调节及水盐代谢系统的生理指标137

4.2 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映描述143

4.2.1 人体对外界的热交换143

4.2.2 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147

4.2.3 人体热平衡模型147

4.2.4 热舒适方程及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148

4.2.5 稳态热环境下热舒适的评价指标159

4.3 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162

4.3.1 温度动态化研究162

4.3.2 人体对变化风速的反应162

4.3.3 人体在过渡空间环境的热舒适指标163

4.4 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164

4.4.1 热应力指数164

4.4.2 风冷却指数165

4.4.3 通用的室内热环境测试方法及仪器165

4.4.4 室内环境热舒适的标准167

第5章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控制技术170

5.1 我国建筑热工分区170

5.1.1 太阳辐射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影响170

5.1.2 气候变化对建筑围护结构的作用176

5.1.3 我国建筑热工分区179

5.2 小区建筑规划184

5.2.1 小区建筑规划的基本概念184

5.2.2 小区建筑规划与阳光采集186

5.2.3 风的作用与小区规划设计191

5.2.4 小区规划设计综述197

5.3 建筑设计199

5.3.1 建筑的冷、热损失与建筑得热、失热199

5.3.2 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利用203

5.3.3 炎热地区的建筑设计与降温212

5.3.4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219

5.4 围护结构220

5.4.1 围护结构冬季吸收太阳辐射与夏季遮阳221

5.4.2 围护结构的热量传递与保温隔热228

5.4.3 围护结构的防潮234

5.4.4 通风降温与防止冷风渗透237

5.5 建筑设备238

5.5.1 寒冷地区的供暖系统239

5.5.2 夏热冬冷地区的空气调节系统252

5.5.3 利用自然能源的采暖与空调276

第6章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的评价284

6.1 传统建筑的评价指标及方法284

6.1.1 有效温度284

6.1.2 合成温度286

6.1.3 英国指标288

6.1.4 范格舒适方程292

6.1.5 标准有效温度297

6.1.6 主观温度304

6.1.7 指标的选择307

6.2 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308

6.2.1 节能效益308

6.2.2 热平衡数HB310

6.2.3 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价方法BREEAM313

6.2.4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318

第7章 应用实例338

7.1 国外绿色建筑338

7.1.1 英国的BRE绿色环境楼338

7.1.2 英国Integer智能绿色住宅示范建筑339

7.1.3 英国诺丁汉国内税务中心340

7.1.4 德国爱森RWE办公楼340

7.1.5 丹麦斯科特帕肯低能耗建筑340

7.1.6 绿色办公室341

7.1.7 国外绿色住宅简介341

7.2 国内的绿色建筑342

7.2.1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概述342

7.2.2 建筑概况343

7.2.3 围护结构343

7.2.4 室内环境控制系统347

7.2.5 热水系统349

7.2.6 冷水系统350

7.2.7 溶液系统350

7.2.8 结论350

参考文献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