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 介永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57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佛教史-研究-西北地区;佛教-地理分布-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历史宗教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

二、研究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的意义10

三、学术史回顾11

四、本书研究内容14

第一章 西北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17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17

二、隋唐时期30

三、宋夏金元时期53

四、明清时期65

第二章 西北佛教石窟的地域特色99

一、石窟寺的遗存状况99

(一)新疆地区100

(二)甘肃省104

(三)宁夏地区109

(四)陕西省109

二、石窟寺的区域分布112

(一)西域112

(二)河西114

(三)陇中116

(四)陇南118

(五)陇东118

(六)宁南121

(七)渭北121

三、石窟形制和造像的地域特色128

(一)“西域式”:西域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28

(二)“凉州模式”:河西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33

(三)“秦州模式”:陇南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41

(四)陇中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43

(五)陇东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45

(六)“黄土高原雕刻风格”:宁南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47

(七)“长安模式”:渭北石窟形制和造像的特色149

第三章 佛教学术文化在西北地区的弘扬155

一、译场与佛经翻译156

(一)西域157

(二)河西163

(三)关中168

二、律肆与律学弘持183

(一)《十诵律》183

(二)《五分律》186

(三)《僧祇律》187

(四)《四分律》189

三、义林与义学风尚194

(一)《涅槃》义林195

(二)“三论”义林200

(三)《摄论》义林203

(四)《地论》义林205

第四章 佛教主要流派在西北地区的传播214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小乘佛教的传播214

二、隋唐时期宗派佛教的传播224

(一)天台宗225

(二)三阶教230

(三)三论宗233

(四)法相宗235

(五)华严宗239

(六)禅宗242

(七)律宗248

(八)净土宗252

(九)密宗255

三、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的传播265

第五章 西北佛教文化区域及其重心的历史变迁297

一、西北佛教文化区域的历史变迁297

(一)汉魏—隋唐时期西北佛教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298

(二)宋元明清时期西北佛教文化格局的演变303

二、西北佛教文化重心的历史变迁311

(一)从西域到关中:晋唐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的转移311

(二)从关中到河湟:宋元明清时期西北佛教文化重心的转移315

主要参考文献322

表1 史传所见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地区佛教寺院23

表2 史传所见隋代西北地区佛教寺院31

表3 史传所见唐代西北地区佛教寺院39

表4 《大明一统志》所记元代西北地区创建的佛教寺院60

表5 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西北地区佛教寺院分布简表66

表6 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西北地区佛教寺院分布简表70

表7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西北地区佛教寺院分布简表84

地图Ⅰ 西域重大石窟分布示意图113

地图Ⅱ 河西石窟分布示意图115

地图Ⅲ 陇中石窟分布示意图117

地图Ⅳ 陇南石窟分布示意图119

地图Ⅴ 陇东主要石窟分布示意图120

地图Ⅵ 宁南石窟分布示意图122

地图Ⅶ 渭北主要石窟分布示意图124

地图Ⅷ 汉魏—隋唐时期西北地区佛教文化区示意图300

地图Ⅸ 宋元时期西北地区藏传佛教传播路线示意图307

地图Ⅹ 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区示意图309

图1 米兰遗址M.Ⅱ佛寺遗迹([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第1卷,图12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

图2 米兰遗址M.Ⅴ佛寺佛塔和圆形围廊遗迹([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第1卷,图12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1

图3 苏巴什遗址佛塔([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第3卷,图29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2

图4 法门寺佛指舍利(韩金科:《法门寺文化史》下册,彩版15,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年版)50

图5 承天寺塔(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西夏佛塔》,第17页,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56

图6 拜寺口双塔(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西夏佛塔》,第262页,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56

图7 白塔寺塔院山门遗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甘肃武威市白塔寺遗址1999年的发掘》,图版伍,《考古》2003年第6期)64

图8 龟兹中心柱形支提窟(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图版七,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29

图9 焉耆七格星明屋南大寺穹庐顶支提窟(阎文儒:《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图21,《文物》1962年第7、8期合刊)131

图10 莫高窟第79窟盛唐胁侍菩萨像(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3卷,第207页,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134

图11 莫高窟第384窟盛唐供养菩萨像(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图版22,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134

图12 莫高窟禅窟(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第3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5

图13 莫高窟中心塔柱式窟(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卷,第188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135

图14 莫高窟覆斗式窟(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卷,第188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135

图15 天梯山石窟第1窟中心柱四面立面图(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天梯山石窟》,第66页,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139

图16 金塔寺西窟中心柱(孙纪元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2卷,第7页,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140

图17 马蹄寺千佛洞第2窟中心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西石窟》,图一一九,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140

图18 麦积山第87窟北魏造像(孙纪元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2卷,第33页,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141

图19 麦积山第62窟北周造像(孙纪元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2卷,第102页,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142

图20 炳灵寺第169窟自然洞穴(孙纪元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2卷,第6页,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144

图21 炳灵寺第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墨书题记(甘肃省博物馆、炳灵寺石窟文物保管所:《炳灵寺石窟》,图一七,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145

图22 王母宫石窟中心柱北壁龛形及壁间浮雕(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调查简报》,图版伍,《考古》1984年第7期)147

图23 云冈第6窟后室中心柱东面下层龛(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第371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147

图24 须弥山石窟第5窟倚坐大佛雕像(韩伟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5卷,第185页,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148

图25 须弥山石窟第62窟西壁佛龛佛教造像(韩伟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5卷,第189页,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149

图26 慈善寺2号窟主尊佛像(西北大学考古学系、日本赴陕西佛教遗迹考察团、麟游县博物馆:《慈善寺与麟溪桥——佛教造像龛调查研究报告》,彩版五,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51

图27 慈善寺2号窟左壁大龛左胁侍菩萨像(西北大学考古学系、日本赴陕西佛教遗迹考察团、麟游县博物馆:《慈善寺与麟溪桥——佛教造像龛调查研究报告》,图版一二,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51

图28 北钟山石窟前壁罗汉雕像(延安群众艺术馆:《延安宋代石窟艺术》,第61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153

图29 万佛寺石窟童子造像(韩伟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5卷,第42页,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153

图30 梵文佛典断片([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248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56

图31 于阗文写卷([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第4卷,图1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58

图32 龟兹文写卷([英]奥雷尔·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第4卷,图15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60

图33 回鹘文佛典([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228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62

图34 隋唐间戒律抄本([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163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93

图35 唐写本《大般涅槃经》([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175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96

图36 唐写本《涅槃经》([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174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98

图37 唐写本《妙法莲华经》([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170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228

图38 金川湾石窟东壁第一层信行禅师撰《明诸经中对根浅深发菩提心法》一卷(张总、王保平:《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图八,《文物》2003年第5期)232

图39 金川湾石窟东壁第三层刻经“信行禅师撰”字样(张总、王保平:《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图一○,《文物》2003年第5期)232

图40 长安兴教寺玄奘塔(程平:《陕西古塔》,第8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236

图41 长安兴教寺窥基塔(程平:《陕西古塔》,第9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237

图42 唐写本《阿弥陀经》([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167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253

图43 长安香积寺善导塔(程平:《陕西古塔》,第9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254

图44 唐长安安国寺宝生佛(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19,《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8

图45 唐长安安国寺金刚手(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27,《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8

图46 唐长安安国寺降三世明王(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29,《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8

图47 唐长安安国寺马头明王(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33,《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8

图48 唐长安安国寺不动明王(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36,《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9

图49 唐长安安国寺不动明王(金申:《西安安国寺遗址的密教石像考》,图版37,《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259

图50 西安西郊出土的唐代手写经咒绢画(李域铮、关双喜:《西安西郊出土唐代手写经咒绢画》,《文物》1984年第7期)261

图51 莫高窟第321窟东壁北侧十一面观音(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3卷,图版55,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63

图52 莫高窟第334窟东壁门上十一面观音(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3卷,图版82,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264

图53 西夏文佛典([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第242页,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273

图54 青铜峡市一百零八塔(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西夏佛塔》,第263页,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274

图55 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塔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甘肃武威市白塔寺遗址1999年的发掘》,图版伍,《考古》2003年第6期)276

图56 马蹄寺上千佛洞三塔龛(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第256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278

图57 塔尔寺(杨贵明:《宗喀巴诞生地塔尔寺文化》,彩图1,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83

图58 塔尔寺印经院藏木刻经版(李志武、刘励中:《塔尔寺》,图194,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285

图59 拉卜楞寺(蒲文成主编:《甘青藏传佛教寺院》,彩图13,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86

图60 藏文石经(辛光武:《热贡艺术》,彩图20,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