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292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74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溯本清源话未来1
上篇 20世纪的辉煌17
第一章 开创分析的时代17
第一节 从数学到哲学:弗雷格与罗素17
一 弗雷格论函数、概念和对象18
二 弗雷格论意义与意谓20
三 弗雷格与罗素论名称和交流25
四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27
五 弗雷格与罗素论间接引语30
第二节 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维特根斯坦34
一 哲学是力图去说那不可说之物35
二 哲学是治疗语言疾病的“语言游戏”37
三 两种哲学观的比较及其影响47
第三节 命题的意义在于证实方法:石里克49
一 “批判实在论”的认识论50
二 哲学的转变53
三 意义标准与证实原则55
四 伦理学问题58
第四节 描述的形而上学:斯特劳森62
一 “修正的形而上学”与“描述的形而上学”63
二 概念构架67
三 基本特殊72
四 人76
第五节 自然主义的呼唤:蒯因78
一 逻辑框架、中心论题及发生学方法80
二 自然主义—行为主义论题(NB)82
三 翻译的不确定性与本体论的相对性86
四 整体主义的知识观90
五 本体论学说和本体世界93
六 渊源与影响95
第二章 对存在和意识现象的探索99
第一节 在寻求最终确然性的途中:胡塞尔99
一 面对实事本身的态度与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00
二 心理主义初衷与心理主义批判102
三 本质直观与意向性描述分析103
四 纯粹现象学与先验还原105
五 先验自我论与先验交互主体性现象学108
六 生活世界与欧洲科学的危机110
七 当今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状113
第二节 不停地追问“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115
一 时间视野中的“存在”116
二 真理、澄明、无蔽122
三 诗、言、思128
第三节 超越实存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35
一 哲学的出发点是个人的实存状况136
二 实存实质上是一种自由138
三 实存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达到真理142
四 哲学信仰的基础在于“超越”143
五 作为超越的“大全”和面临“毁灭”的实存146
第四节 现象学的存在主义:萨特151
一 现象学心理学152
二 现象学本体论155
三 自为向自在整体化的存在哲学162
第五节 揭示知觉的奥秘:梅洛—庞蒂171
一 笛卡尔的幽灵172
二 知觉第一175
三 有生命的身体178
四 可逆性181
五 可见与不可见184
第三章 心理的批判与社会的批判187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之父:弗洛伊德187
一 无意识理论与心理结构说188
二 性本能论192
三 人格结构说194
四 社会历史学说197
五 新弗洛伊德主义200
第二节 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马斯洛203
一 方法论:科学与人学的联姻204
二 人性结构:“似本能”与需要层次论209
三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结合:高峰体验说214
四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我实现论218
第三节 人类认知结构的发生学:皮亚杰220
一 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前提221
二 动作和逻辑——认识的形式系列223
三 知觉与表象——认识的形象系统228
四 发生认识论的影响232
第四节 美国实用主义的传播者:杜威233
一 经验自然主义:自然是无所不包的经验235
二 实践和认识: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239
三 工具主义:真理是个人应付环境的工具242
四 社会历史观:基于人性的社会历史发展246
第五节 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者:马尔库塞251
一 对本能的必要压抑和额外压抑253
二 爱欲与死欲255
三 文明的辩证法256
四 作为否定性力量的理性规范259
五 科学技术对人的奴役261
六 虚假的需求263
七 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批判265
下篇 跨世纪的回声271
第四章 现代解释学的嬗变271
第一节 用生命理解生命:狄尔泰271
一 精神科学理论272
二 生命认识论274
三 生命解释学279
四 世界观学说284
第二节 批判与反批判:伽达默尔288
一 走向解释学的真理290
二 关于客观性的争论293
三 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批判300
四 解释学的挑战:伽达默尔与德里达306
第三节 语言解释的辩证法:利科312
一 语言中的话语因素313
二 言语与文字317
三 利科的新解释学321
四 几点评论324
第四节 哲学的转换:阿佩尔327
一 从语言分析到先验实用主义328
二 对解释学的发展:说明与理解相互补充330
三 交往社会的伦理学333
四 接受及其影响341
第五节 系谱学的解释学:霍伊343
一 尊重差异与反“乌托邦式思维”344
二 取消“自我”与拒绝虚无主义346
三 以开放式的“解释”取代图画式的“理论”348
四 作为反思方式的哲学的希望350
第五章 科学哲学与后分析哲学352
第一节 批判中的进步:波普尔352
一 分界与归纳:科学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353
二 猜想与反驳:科学动力学的进化逻辑357
三 世界1、2、3:科学本体论的建构和论证361
四 反对“历史决定论”:“渐进社会工程”的社会哲学365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增长:库恩370
一 科学发展的图式371
二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377
三 科学革命和不可通约性382
四 理论选择与科学进步387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认识论:费伊阿本德390
一 对传统科学方法论的批判392
二 增殖原理与韧性原理394
三 无政府主义认识论396
四 自由社会的乌托邦400
五 一种后现代的科学哲学404
第四节 剪不断的真理情结:戴维森408
一 没有真理就没有意义410
二 真理是不可定义的415
三 形而上学中的真理418
四 拥有真理就拥有实在423
第五节 实在论的诘难者:达梅特428
一 哲学观和宗教观428
二 阐述弗雷格哲学思想的意义431
三 意义理论437
四 反实在论442
第六节 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普特南446
一 趋同的或内在的实在论447
二 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452
三 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460
第六章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467
第一节 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尼采467
一 生命本能的苏醒:酒神精神468
二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上帝死了471
三 对现代理性的挑战:强力意志474
四 超越人生:超人、永恒轮回、审美境界479
五 尼采的影响484
第二节 当代理性主义的重建:哈贝马斯485
一 对早期批判理论的批判486
二 “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与交往的合理性489
三 重建理性主义:当代理性与生活世界的联姻491
四 一种新型的伦理学:交往中的“商谈伦理学”493
五 对现代西方社会的诊断: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495
六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省与重建:语言、交往和经济基础500
七 为现代主义辩护:捍卫理性与乌托邦502
第三节 描绘后现代的状况:利奥塔505
一 后现代知识的状况506
二 知识的合法性:叙述知识和科学知识512
三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争515
四 知识论的哲学基础522
第四节 欲望的流动:德勒泽526
一 哲学史的解读527
二 差异哲学的建立536
三 “欲望”的政治学539
四 “根状茎”和“游牧民族”544
第五节 重塑哲学的形象:罗蒂548
一 摧毁传统的“镜式哲学”549
二 复兴实用主义的无镜哲学555
三 后哲学文化中的哲学位置561
第七章 走向结构主义之后569
第一节 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拉康569
一 对弗洛伊德的重读570
二 语言的功能572
三 “镜象阶段”论578
四 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581
五 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583
第二节 消解线性历史观的哲学系谱学:福柯588
一 源于尼采的系谱学589
二 追溯对象的出身593
三 标出对象的发生597
四 与传统历史观分道扬镳598
五 对真理和知识的系谱学考察602
第三节 从“我在”走向“他在”:列维那斯607
一 超越存在:从存在到存在者608
二 通向主体:从存在者到“超在”614
三 直抵伦理:从“超在”到“他在”619
第四节 空寂的文字:德里达625
一 逻各斯的历史危机626
二 德里达的理解方式628
三 哲学的开放与宽容640
第八章 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644
第一节 人应该怎样活:维廉姆斯644
一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645
二 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品格完整性647
三 对义务论的批判: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652
四 伦理学的未来:反思654
第二节 政治自由主义哲学家:罗尔斯657
一 《正义论》中的正义理论659
二 最初的批评与回应665
三 思想转变的《政治自由主义》668
四 罗尔斯—哈贝马斯之争670
第三节 自由之后,复兴传统:麦金太尔677
一 当代西方道德状况批判678
二 西方的德性传统686
三 实践、个人生活的整体和传统690
第四节 现代性的危机与出路:泰勒698
一 现代性的病症与自由主义的过分发展698
二 现代性的冲突与现代特性的形成703
三 社会道德空间中的自我710
后记716
进一步参考书目719
索引735
热门推荐
- 3109509.html
- 1711736.html
- 1258033.html
- 1249285.html
- 757605.html
- 1739724.html
- 771073.html
- 2622652.html
- 3359833.html
- 1829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1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5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4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9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4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1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7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