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春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30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美学的性质1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1
目录1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2
三、美学的分支学科4
第二节 美学的意义5
一、美学的知识学意义5
二、美学的哲学意义6
四、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7
三、美学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意义7
第三节 美学的历史8
一、西方美学的历史8
二、中国美学的历史10
三、中国美学的现代建设和发展问题12
第一章 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选讲)14
第一节 哲学与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14
一、古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14
二、近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16
三、现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19
四、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体系22
第二节 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2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27
二、确立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点29
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31
一、西方古典美学的方法论32
二、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方法论34
三、现代中国美学的方法论原则36
第二章 审美的本质41
第一节 审美本质的发现41
一、审美的自由性41
二、审美的超越性44
第二节 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一: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48
一、生存与生存方式48
二、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52
三、审美是自由个性的创造55
第三节 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58
一、体验与体验方式58
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60
三、审美是对存在意义的体悟61
第四节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64
一、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本质问题64
三、美是主客观的同一66
二、美是自由的对象和超越的意义66
第三章 审美的起源69
第一节 审美起源问题的分析69
一、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几种观点69
二、对诸种审美起源理论的分析、评价71
三、审美起源问题的内涵73
第二节 审美的原型74
一、审美的生理基础——生物习性74
二、审美的原型——原始巫术75
三、原始文化作为原型的意义77
一、原始劳动创造了审美的生理条件80
第三节 审美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80
二、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社会物质生存条件82
三、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需要84
第四节 审美起源的内在根据86
一、审美发生的深层心理动力86
二、审美发生的直接心理动力87
三、审美发生的心理创造能力87
第五节 审美起源的历史过程89
一、原始社会的瓦解和人类文明的发生89
二、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转化91
三、审美的确立92
第四章 意识与审美意识95
第一节 人类意识类型95
一、原始意识95
二、现实意识97
二、目由意识99
第二节 意识结构100
一、认知方面与意向方面100
二、意识层次101
三、意识水平105
一、审美意识的性质和特征108
第三节 审美意识108
二、审美意识的要素112
三、审美意识的创造113
第五章 审美符号(选讲)116
第一节 符号的性质和形态116
一、符号的性质116
二、原始符号118
三、现实符号122
四、超越性符号124
第二节 符号的分类和结构125
一、符号的形式分类125
二、符号的意义结构127
一、审美符号是意象性符号129
第三节 审美符号的性质129
二、审美符号是超越性符号132
三、审美符号的内涵语法134
第四节 审美符号的创造137
一、审美符号与现实符号的关系137
二、审美符号的生成139
第六章 审美对象和审美文化144
第一节 审美对象的分类144
一、按存在形态划分的审美对象144
二、按心理感受方式划分的审美对象146
三、按接受感官划分的审美对象149
第二节 审美文化150
一、文化的形态151
二、文化的结构152
三、审美文化的性质和特征153
第三节 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155
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155
二、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159
第四节 作为审美文化的艺术161
一、艺术的结构161
二、艺术的形态165
三、艺术的性质和意义169
第七章 审美范畴174
第一节 审美范畴的性质174
一、审美范畴与审美形态174
二、审美范畴的历史性与民族性176
三、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177
第二节 肯定性审美范畴180
一、优美180
二、崇高182
三、喜剧186
一、丑陋189
第三节 否定性审美范畴189
二、荒诞192
三、悲剧195
第八章 审美解释(选讲)199
第一节 审美解释的性质199
一、审美体验是审美解释的基础199
二、审美解释是审美意义的呈现过程201
三、审美解释是审美释义与审美评价的同一202
四、审美解释的历史性与超历史性203
第二节 审美理解与审美判断207
一、审美理解(判断)是审美体验与审美阐释(批评)的中介207
二、审美判断及其标准208
三、审美理解及其依据210
一、审美阐释(批评)是对审美理解(判断)的反思和分析211
第三节 审美阐释与审美批评211
二、审美阐释(批评)的依据是更新的审美观念213
第四节 艺术批评214
一、艺术批评是审美解释的典范214
二、艺术批评的多种形态216
三、艺术批评的社会作用219
第九章 审美的历史发展222
第一节 审美历史的特性222
一、审美历史悖论222
三、审美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223
二、审美是时间性与超时间性的统一223
四、审美是发展与超越的统一225
五、审美是规律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26
第二节 审美历史发展的动因227
一、社会发展是审美发展的现实条件227
二、人的发展是审美发展的根据228
三、社会发展与审美发展的不平衡性229
第三节 审美历史的结构分析231
一、审美文化模式和审美传统231
二、审美思潮232
三、审美历史的古典与现代234
第四节 审美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235
一、审美发展中的继承235
二、审美发展中的革新237
三、审美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239
第十章 审美的功能与美育241
第一节 审美的功能241
一、审美对抗异化的解放作用241
二、审美介入现实的批判作用242
三、审美超越现实的终极关怀作用244
四、审美升华原欲的美感娱乐作用244
五、审美消除主客对立的协调作用245
六、审美陶冶心灵的教化作用246
第二节 审美作用的特点248
一、审美作用的不可抗拒性248
二、审美作用的超功利性249
三、审美社会作用的间接性251
四、审美作用的内在性和潜移默化性251
第三节 美育252
一、美育的性质和任务252
二、美育的原则和途径254
三、美育对儿童的特殊意义257
后记261
热门推荐
- 2749164.html
- 3549390.html
- 626039.html
- 1860299.html
- 3475631.html
- 3171358.html
- 3339889.html
- 174576.html
- 1223389.html
- 2493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0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9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7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