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甘宁边区史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陕甘宁边区史纲
  • 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013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263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史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甘宁边区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陕甘宁边区的改制1

第一节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1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陕西政局1

二、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地区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5

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16

四、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31

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发展40

第二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50

一、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落脚西北革命根据地50

二、中共中央对陕北错误“肃反”的纠正59

三、红军东征、西征与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西北63

四、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67

第三节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内和平局面的出现73

一、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73

二、中共对东北军、西北军的争取与西北大联合局面的形成75

三、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79

第四节 工农苏维埃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的转变86

一、瓦窑堡会议精神在西北根据地的贯彻86

二、国共两党关于陕甘宁边区改制的谈判及苏维埃政权向特区政权的转变90

三、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与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93

四、陕甘宁边区选举制度的确立与第一次民主选举95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及各项建设的肇始99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99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99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及行政组织与区域101

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及第一届第一次参议会105

四、《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颁布112

五、边区双重政权局面的形成和结束115

第二节 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安定社会秩序118

一、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留守兵团和边区其他军事组织的建立118

二、保卫河防与打退日军进攻124

三、陕甘宁边区的反“磨擦”斗争128

四、剿匪锄奸与安定边区社会秩序135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建设138

一、边区中共组织的建设138

二、边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建设143

三、边区各界群众团体组织的建立145

四、边区的法制建设153

五、边区党政联席会议的召开157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160

一、休养民力与发展农业160

二、边区的工商业162

三、边区的盐业和交通运输业165

四、边区金融和财政体制的初步形成168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文化建设172

一、抗战爆发前边区的文化教育状况172

二、边区干部教育水平的提升174

三、边区国民教育的普及181

四、边区社会教育的发展184

五、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87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在困境中巩固和发展191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困难局面的出现191

一、皖南事变及其形势191

二、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对边区的封锁195

三、边区连年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97

四、边区战胜困难的各项对策200

第二节“三三制”新型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的建立202

一、“三三制”建政原则的提出202

二、“三三制”政权的民主选举205

三、“三三制”政权在边区的建立209

四、中共与非党人士民主合作制度的初步形成213

五、“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边区政府215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和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220

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220

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222

三、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的召开226

四、毛泽东《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讲229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232

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232

二、边区的三次精兵简政236

三、《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的颁布239

四、边区精兵简政的主要成效243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246

一、大生产运动的缘起和指导方针246

二、大生产运动在边区的广泛开展251

三、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及历史意义257

四、大生产运动中的劳模群体和劳模精神259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的整风运动268

一、整风运动在边区的开展268

二、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的召开271

三、边区整风过程中的审干与“抢救”运动274

四、边区整风运动的成就和经验277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上)28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在边区初步形成280

一、边区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280

二、建立和发展公营经济282

三、扶持和发展合作社经济288

四、保护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01

五、发行边币与稳定金融303

第二节 减租减息政策在边区的贯彻307

一、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土地状况307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09

第三节 边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316

一、边区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316

二、边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327

三、边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333

四、边区体育事业的发展341

第四节 边区人民新文化的大繁荣347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347

二、文学艺术的新发展353

三、新闻出版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359

四、边区文教工作大会的召开363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下)367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367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367

二、边区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370

三、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新的进攻377

四、边区周边的军事统一战线工作382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改造385

一、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旧习385

二、优待难民、移民393

三、边区的社会保障及成就399

四、改造“二流子”406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对外关系412

一、边区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412

二、边区交际处的成立和活动415

三、外国友人在边区419

四、美军观察组在延安428

五、爱国侨胞在边区435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441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召开441

一、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的召开441

二、毛泽东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445

三、边区各界人民响应和拥护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447

第二节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450

一、中共七大的筹备与召开450

二、陕甘宁边区与中共七大召开457

三、边区学习和贯彻中共七大精神460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人民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462

一、边区支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日反攻462

二、边区发起筹备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465

三、爷台山反击战的胜利469

四、边区各界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73

第七章 陕甘宁边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47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边区的形势与任务477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局和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477

二、陕甘宁边区的形势与任务481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各界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485

一、边区各界声援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485

二、边区各界民众公祭“四八”烈士489

三、加强边区周边的统战工作与国民党军的反内战起义493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的新发展499

一、边区的第三次民主选举499

二、边区第三届一次参议会的召开505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的颁布509

四、军政人员的复员与精简机构511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513

一、边区军事力量的精简与整编513

二、边区军民的练兵运动514

三、边区的生产与减租、查租519

四、《五四指示》与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的颁布523

第八章 陕甘宁边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527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反对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527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边区的形势527

二、边区民众的参军支前热潮530

三、挫败国民党军夹击边区的斗争534

第二节 延安保卫战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538

一、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和边区自卫战争的部署538

二、延安保卫战542

三、中共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历程545

第三节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552

一、青化砭战役的胜利552

二、羊马河战役的胜利553

三、蟠龙战役的胜利555

四、真武洞祝捷大会558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内线反攻的胜利560

一、中共中央小河会议560

二、西北人民野战军的建立563

三、榆林、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565

四、边区群众性的游击战争568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570

一、边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广泛开展570

二、边区的整党运动573

三、西北野战军的新式整军运动576

第九章 陕甘宁边区迎接新中国的建立583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发展的新阶段583

一、中共中央十二月扩大会议的召开583

二、边区学习贯彻中共十二月会议精神586

三、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扩大联席会议的召开589

第二节 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和延安光复592

一、宜川、瓦子街战役的胜利592

二、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东渡黄河,前往华北597

三、西府、陇东战役与延安光复599

四、西北野战军进军关中604

五、陕中战役与西安解放608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区域的扩大和各项建设的恢复611

一、边区人民战胜“胡祸”与天灾的斗争611

二、边区行政区域的扩大613

三、边区各项建设的恢复615

四、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政府委员与晋绥代表联席会议的召开618

五、边区党政军机关进驻西安619

六、边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622

第四节 解放大西北625

一、扶眉战役的胜利625

二、解放甘肃、青海、宁夏628

三、进军河西走廊633

四、国民党新疆当局和平起义635

第五节 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和陕甘宁边区历史使命的完成637

一、西北人民庆祝新中国的诞生637

二、毛泽东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640

三、西北各省筹备新生人民政权642

四、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645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在陕甘宁边区奠基649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649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649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651

三、新型和谐社会的典范654

四、延安精神的家园656

第二节 中共中央和中共领导人对陕甘宁边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659

一、对边区政治建设的领导和指导659

二、对边区经济建设的领导和指导661

三、对边区军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663

四、对边区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665

五、对边区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667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669

一、坚持与时俱进开创新民主主义制度669

二、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671

三、坚持建设清正廉洁和人民满意的政府673

四、坚持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队伍676

五、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678

主要参考文献682

后记6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