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务业理论与实践 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阶段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昭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378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服务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服务业理论与实践 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阶段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业理论与实践3
第一章 产业结构理论框架修正3
一、理论分析框架3
(一)界定产业发展环境3
(二)设定结构服务化行为假设4
(三)给出制度安排6
(四)进行均衡分析7
(五)产业结构均衡8
(六)产业结构均衡路径11
二、分析框架的思路修正11
(一)我国学者研究的两个层面12
(二)框架分析修正的两条主线12
第二章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评析14
一、国外有关产业结构理论14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14
(二)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15
(三)钱纳里标准结构理论16
(四)霍夫曼系数17
(五)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18
(六)二元结构理论的发展19
(七)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21
(八)赫希曼基准22
二、国外有关服务化研究综述23
(一)服务23
(二)服务化24
(三)企业服务导向24
(四)制造业服务化25
(五)服务创新26
三、国内有关服务化理论评述28
(一)经济服务化的趋势28
(二)服务经济战略选择30
第三章 西方相关理论的反思与借鉴32
一、反思与借鉴:配第—克拉克定理32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基本内容32
(二)对中国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解释33
二、反思与借鉴:库兹涅茨人均收入论45
(一)库兹涅茨人均收入论的基本内容45
(二)“倒U型曲线”的局限46
三、反思与借鉴:罗斯托扩散效应48
(一)罗斯托扩散效应48
四、反思与借鉴:赤松要雁行理论49
(一)雁行理论的基本内容49
(二)雁行形态理论的局限52
第四章 民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54
一、现代化与民生经济54
二、现代化过程中的民生取向56
(一)从物本转向人本的维度56
(二)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的维度57
(三)从经济理性转向社会理性的维度58
三、民生建设中市场化的影响59
(一)市场化条件与民生建设水平59
(二)民生关联社会公平和正义60
(三)民生凸显政府服务能力问题61
(四)民生呼唤国家制度安排62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点63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63
(二)缩小产业结构二元化65
(三)Topsis分析实例66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71
第五章 中国服务结构调整的内在逻辑74
一、新语境下的产业结构调整74
二、服务结构调整的民生取向75
(一)物质层面76
(二)精神层面77
(三)发展层面78
(四)后发地区层面78
(五)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81
(六)GNH关怀应成为基本理念81
(七)把外部资源内生化81
(八)推动劳资力量均衡82
三、民生的路径抓手83
(一)加快民生幸福工程建设进程83
(二)转变现有发展方式83
(三)构筑“三业并举”格局83
(四)减少“后发劣势”的影响84
第六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85
一、对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85
(一)内生增长理论及对我国的意义85
(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87
(三)内生动力的发力点88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90
(一)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90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演化95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资源配置102
三、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110
(一)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110
(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111
(三)以经济效益为重心111
(四)着眼于就业的工业化道路113
下篇 基于区域性、阶段性发展的服务业理论与实践119
第七章 服务业集聚空间理论及效应119
一、服务业区位空间理论119
(一)中心地理论119
(二)同心圆理论121
(三)扇形核心理论121
(四)竞租理论122
二、服务业集聚的区域效应123
(一)集聚经济123
(二)灵活专业化124
(三)创新环境124
(四)合作竞争125
(五)路径依赖125
三、服务业集聚的区域竞争力126
(一)提高生产效率126
(二)刺激产业创新126
(三)促进企业增长127
(四)增强竞争性127
(五)形成产业品牌127
四、服务业集聚效益128
(一)区域集聚结构效益128
(二)区域影响指数128
(三)区域效益超越系数128
(四)区域投资产出效果系数129
五、服务业集聚区域分析129
(一)区位熵129
(二)集中系数130
(三)结构多样化指数130
第八章 区域服务业集聚的交互共生132
一、与对外贸易交互共生132
(一)空间集聚与资本积累132
(二)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134
二、与外国直接投资交互共生136
(一)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集聚的贡献136
(二)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139
(三)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资本的形成141
三、与金融集聚交互共生141
(一)外部经济共生效应141
(二)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145
四、服务业集聚的学理阐释147
(一)基于工业区位论的视角147
(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149
(三)基于竞争经济学的视角150
第九章 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152
一、服务业区域竞争力水平152
(一)指标的选取原则152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153
(三)服务业区域竞争力测算156
(四)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理论模型163
二、县域经济中的服务业发展164
(一)县域经济结构的服务化164
(二)县域经济结构服务化标准166
三、苏北县域经济结构服务化模型169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169
(二)解释变量的三个层次170
(三)对模型的几点解读171
四、苏北县域经济服务化基准173
(一)基本原则173
(二)县域经济服务化发展方向175
第十章 服务业发展中的城镇化建设177
一、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系177
(一)服务业与城镇化结构作用机理177
(二)城镇化要与县域经济兼容178
二、服务业推动城镇化179
(一)服务业促进城市聚集效应179
(二)服务业促进城镇化质上的进步181
(三)服务业促进城市的辐射效应182
三、苏北城镇化发展能力分析183
(一)苏北城镇化发展能力指标体系183
(二)苏北城镇化发展能力评述184
四、对苏北城镇化发展的反思188
(一)注重城镇建设总量,忽略成本质量188
(二)仍然在资源消耗型老路上徘徊189
(三)尚未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化190
五、要走“适度城镇化”建设之路191
(一)“适度城镇化”的发展理念191
(二)城镇化的适度性192
(三)城镇化适度性成效响应193
(四)“适度城镇化”的必由之路194
(五)“适度城镇化”的现实抓手195
第十一章 外贸服务发展的制度建设197
一、苏北外贸服务计量方法197
(一)基于聚类方法的分析197
(二)基于回归方法的分析198
(三)变量解释的综合分析199
二、苏北对外贸易制度的制约因素200
(一)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的约束200
(二)制度环境的约束201
(三)产权制度的约束202
(四)外贸调控和经营机制的约束203
(五)认识偏差方面的约束204
三、苏北外贸服务制度体系的政策取向205
(一)着力于外贸法规体系的完善205
(二)着力于外贸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207
(三)着力于外贸信用体系的营造208
第十二章 区域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拉动210
一、服务业进化过程及拉动需求因素210
(一)服务业进化的初始条件和结构210
(二)服务业拉动的需求因素212
二、服务业进化拉动的供给因素215
(一)资源禀赋215
(二)生产要素215
(三)技术进步因素216
(四)体制安排217
(五)政策选择220
三、服务业进化拉动空间的因素221
(一)放大苏北振兴战略效应221
(二)放大沿海开发开放效应222
(三)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223
(四)积极主动融入“一路一带”223
(五)要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224
第十三章 服务经济阶段发展理论226
一、相关理论的再审读226
(一)罗斯托经济阶段论审读226
(二)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审读228
(三)霍夫曼定理及其修正233
二、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236
(一)对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的讨论236
(二)对服务业发展态势的讨论237
(三)对服务结构演化方向及目标的讨论238
三、国内结构演化四阶段的相关论述239
(一)第一阶段:1949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239
(二)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240
(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241
(四)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243
第十四章 江苏服务业发展阶段及环境247
一、江苏服务业发展阶段及发展环境247
(一)江苏服务业发展阶段247
(二)江苏服务业发展阶段定位253
二、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和基础255
(一)环境优势系数255
(二)关联度的两个经济参数257
第十五章 服务经济阶段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匹配259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259
二、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260
(一)主导产业的定义260
(二)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261
三、主导产业匹配基准与约束条件262
(一)主导产业匹配基准262
(二)主导产业匹配限制条件263
四、主导产业阶段扩散265
(一)人口的集中规模265
(二)区内总人口计算265
(三)区位成本计算266
五、主导产业的关联系数267
(一)主导产业关联系数267
六、主导产业的选择269
(一)无量纲化转移269
(二)主导产业选择步骤269
参考文献272
热门推荐
- 182293.html
- 768126.html
- 2117562.html
- 3436993.html
- 837994.html
- 1169419.html
- 2578755.html
- 3824597.html
- 616359.html
- 1470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0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5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0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5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4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