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悲为美 词学中的审美意识抉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以悲为美 词学中的审美意识抉微
  • 曾永义主编;林佳莹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92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悲为美 词学中的审美意识抉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1

第二节 研究现况5

一、对悲的审美观照5

二、「以悲为美」主题的研究12

三、对词之「悲」的注意14

四、「以悲为美」主题於「词」领域中的待开发19

第三节 研究范围、进路与方法20

一、研究范围20

二、研究进路21

三、研究方法22

第二章 作者表述:词人悲伤情怀之发抒27

第一节 有情人生的悲感来源27

一、人生而有情27

二、个人生命历程的悲感29

三、外在偶然触动的悲感39

第二节 抒情治疗的创作需要49

一、从词体抒情特性进入49

二、由生命书写获得治疗51

第三节 推己及人的生命美学56

一、超越痛苦、对抗冲突的坚韧美56

二、关怀万物、同情他人的人情美60

本章小结64

第三章 作品呈现:悲情词之内容底蕴与艺术美感67

第一节 人生悲感的主题内容67

一、兴衰与往复的自然规律67

二、聚散与分合的社会关系70

三、追求与幻灭的自我调节76

第二节 化抽象悲情为具体化的艺术美79

一、突出悲情的谋篇技巧79

二、多元丰富的风格品类87

第三节 沉溺与超拔的生命美学98

一、因忧患意识的感知而沉溺98

二、借物我同一的移情以超拔102

本章小结106

第四章 读者回馈:与悲情词的作者、作品三维并生109

第一节 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交流109

一、多样化的读者身分109

二、读者的融入过程113

第二节 读者创造的审美影响120

一、拓展审美面向120

二、确立风格典范128

三、影响词的流传133

第三节 以悲为美的理想建构138

一、寄情求真的满足138

二、诗骚精神的展现141

三、情性道德的光辉143

本章小结146

第五章 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递嬗147

第一节 「以悲为美」的审美主体自觉147

一、娱乐与抒情由分立到互涉147

二、读者的感受为价值的来源149

三、作品须合多数读者的需要152

第二节 「以悲为美」的审美内容重点154

一、早期对词作的审美偏重形式154

二、宋代由随顺自然至期待教化154

三、宋末元初论词强调性情自然157

四、明代为近情主张的极度发扬159

五、清代因模仿风气再提倡性情161

六、清末后以性情之真超越正变165

第三节 「以悲为美」的审美客体价值169

一、视词为小道至特质的重视169

二、地位提升与价值建立方式170

三、以寄托悲情达到诗词合流的归趋价值178

四、悲、美、词的融合为一180

本章小结183

第六章 结论185

参考暨徵引书目189

附录 台湾地区古典词学学位论文汇编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