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剂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鸣,周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5961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方剂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方剂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1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2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9
一、联系基础与临床9
二、沟通中医与中药10
三、与现代多学科互渗10
第四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10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11
一、临床试验12
二、文献整理13
三、实验研究13
四、多学科研究14
第六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5
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15
二、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15
三、以章(法)为纲,以节(方)为目,纲目联系15
四、注意重点内容和基本功训练15
五、举一反三,拓展提高15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17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17
一、病证概述17
二、方剂与病证的关系17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18
一、治法内涵19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0
三、常用治法21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24
一、方药概述24
二、方剂与中药的关系25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27
第一节 方剂分类的理论27
一、七方27
二、十剂28
三、八阵28
四、八法29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29
一、按病证分类29
二、按组成或主方分类30
三、按治法(功效)分类30
四、综合分类法31
第四章 方剂的组方理论33
第一节 药物配伍33
一、配伍的概念33
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33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36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36
二、方剂的组成结构36
三、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38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39
一、药味的增减40
二、药量的加减40
三、剂型的变化41
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及用法44
第一节 剂型的概念44
第二节 常用剂型45
一、传统剂型45
二、现代制剂47
第三节 汤剂制备49
一、煎药用具49
二、煎药用水49
三、煎药火候50
四、特殊药物的处理50
第四节 服药方法51
一、服药时间51
二、服用方法51
三、药后调护51
第五节 服药食忌52
第六章 影响方剂疗效因素的现代研究54
第一节 方药因素54
一、药物54
二、配伍55
三、用量56
四、剂型56
五、煎煮方法56
第二节 机体因素57
一、生理状况57
二、病理状况57
第三节 方证因素58
第四节 其他因素58
一、药物的服法58
二、饮食因素59
三、与西药联用59
中篇 方剂各论61
第七章 解表剂61
第一节 辛温解表62
麻黄汤62
桂枝汤64
九味羌活汤67
香苏散68
小青龙汤69
第二节 辛凉解表71
桑菊饮71
银翘散7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74
柴葛解肌汤75
升麻葛根汤77
第三节 扶正解表78
败毒散79
再造散80
加减葳蕤汤81
第八章 泻下剂85
第一节 寒下86
大承气汤86
大陷胸汤88
第二节 温下89
大黄附子汤89
温脾汤91
第三节 润下92
麻子仁丸92
济川煎94
第四节 逐水95
十枣汤95
第五节 攻补兼施97
黄龙汤97
第九章 和解剂101
第一节 和解少阳102
小柴胡汤102
蒿芩清胆汤104
达原饮106
第二节 调和肝脾107
四逆散107
逍遥散109
痛泻要方111
第三节 调和脾胃112
半夏泻心汤112
第十章 清热剂116
第一节 清气分热116
栀子豉汤117
白虎汤118
竹叶石膏汤119
第二节 清营凉血120
清营汤121
犀角地黄汤122
第三节 清热解毒123
黄连解毒汤124
凉膈散125
普济消毒饮126
四妙勇安汤127
第四节 气血两清129
清瘟败毒饮129
第五节 清脏腑热131
导赤散131
龙胆泻肝汤132
左金丸134
泻白散135
清胃散136
玉女煎137
芍药汤138
白头翁汤140
第六节 清虚热141
青蒿鳖甲汤141
清骨散142
当归六黄汤143
第十一章 祛暑剂147
第一节 祛暑解表147
香薷散148
第二节 祛暑利湿149
六一散149
桂苓甘露散150
第三节 祛暑清热151
清络饮151
第四节 清暑益气152
清暑益气汤152
第十二章 温里剂154
第一节 温中祛寒154
理中丸155
吴茱萸汤157
小建中汤158
第二节 回阳救逆159
四逆汤160
参附汤162
回阳救急汤163
第三节 温经散寒164
当归四逆汤164
黄芪桂枝五物汤166
第十三章 表里双解剂169
第一节 解表清里170
葛根黄芩黄连汤170
石膏汤171
第二节 解表温里172
五积散172
第三节 解表攻里174
大柴胡汤174
防风通圣散176
第十四章 补益剂179
第一节 补气180
四君子汤180
参苓白术散182
补中益气汤184
玉屏风散186
生脉散187
人参蛤蚧散188
第二节 补血189
四物汤189
当归补血汤191
归脾汤192
第三节 气血双补193
八珍汤193
炙甘草汤194
第四节 补阴196
六味地黄丸196
左归丸198
大补阴丸200
一贯煎201
第五节 补阳202
肾气丸202
右归丸204
第六节 阴阳并补205
地黄饮子206
龟鹿二仙胶207
第十五章 固涩剂210
第一节 固表止汗210
牡蛎散211
第二节 敛肺止咳212
九仙散212
第三节 涩肠固脱213
真人养脏汤213
四神丸214
第四节 涩精止遗215
金锁固精丸215
桑螵蛸散217
第五节 固崩止带218
固冲汤218
固经丸219
震灵丹220
完带汤221
易黄汤222
第十六章 安神剂224
第一节 重镇安神224
朱砂安神丸225
珍珠母丸226
第二节 补养安神227
天王补心丹227
酸枣仁汤229
第三节 交通心肾230
交泰丸230
第十七章 开窍剂233
第一节 凉开233
安宫牛黄丸234
紫雪235
至宝丹236
行军散238
第二节 温开238
苏合香丸239
紫金锭240
第十八章 理气剂242
第一节 行气242
越鞠丸243
柴胡疏肝散244
金铃子散245
瓜蒌薤白白酒汤246
半夏厚朴汤247
厚朴温中汤248
天台乌药散250
暖肝煎251
加味乌药汤252
第二节 降气253
苏子降气汤253
定喘汤254
四磨汤256
旋覆代赭汤257
橘皮竹茹汤258
丁香柿蒂汤259
第十九章 理血剂262
第一节 活血祛瘀263
桃核承气汤263
血府逐瘀汤265
补阳还五汤267
复元活血汤268
温经汤270
生化汤271
失笑散272
大黄?虫丸274
第二节 止血275
十灰散275
咳血方277
小蓟饮子278
槐花散279
黄土汤280
第二十章 治风剂283
第一节 疏散外风283
川芎茶调散284
大秦艽汤285
消风散287
牵正散288
玉真散290
小活络丹291
第二节 平息内风292
羚角钩藤汤292
镇肝熄风汤294
天麻钩藤饮296
大定风珠297
阿胶鸡子黄汤298
第二十一章 治燥剂301
第一节 轻宣外燥301
杏苏散302
桑杏汤303
清燥救肺汤304
第二节 滋润内燥306
养阴清肺汤306
百合固金汤307
麦门冬汤309
玉液汤311
增液汤312
第二十二章 祛湿剂314
第一节 化湿和胃315
平胃散315
藿香正气散316
第二节 清热祛湿318
茵陈蒿汤318
八正散319
三仁汤321
甘露消毒丹322
连朴饮323
二妙散324
当归拈痛汤325
第三节 利水渗湿327
五苓散327
猪苓汤328
防已黄芪汤329
五皮散331
第四节 温化水湿332
苓桂术甘汤332
真武汤333
实脾散334
萆薢分清饮335
第五节 祛风胜湿336
羌活胜湿汤336
独活寄生汤337
第二十三章 祛痰剂340
第一节 燥湿化痰341
二陈汤341
温胆汤342
第二节 清热化痰344
清气化痰丸344
小陷胸汤345
滚痰丸346
第三节 润燥化痰347
贝母瓜蒌散348
第四节 温化寒痰349
苓甘五味姜辛汤349
三子养亲汤350
第五节 治风化痰351
止嗽散351
半夏白术天麻汤352
定痫丸353
神仙解语丹355
第二十四章 消散化积剂357
第一节 消食导滞358
保和丸358
枳实导滞丸359
第二节 消痞化积360
健脾丸360
枳实消痞丸362
第三节 消癥化积363
海藻玉壶汤363
鳖甲煎丸364
桂枝茯苓丸366
软坚散结汤367
第四节 消疮散痈368
仙方活命饮369
阳和汤370
犀黄丸371
透脓散373
大黄牡丹汤374
苇茎汤375
第二十五章 驱虫剂379
乌梅丸380
化虫丸381
肥儿丸382
第二十六章 涌吐剂385
瓜蒂散386
救急稀涎散387
盐汤探吐方388
参芦饮389
下篇 方剂应用391
第二十七章 临床处方的规范391
第一节 中药处方的种类391
第二节 中医处方的书写格式和要求392
一、书写格式392
二、书写要求392
第二十八章 临证处方的基础及技术395
第一节 临证处方的基础395
一、治则与治法对临证组方的意义395
二、临证选方的经验背景396
三、成方化裁与直接组方397
第二节 临证处方的技术397
一、基本思路397
二、重视病机398
三、病证结合399
四、讲究配伍400
五、合方运用403
第三节 临证古方新用403
一、扩展古方适应证404
二、演绎方证病机404
三、发掘古方新功用404
四、创新病机理论405
五、汲取现代研究成果405
第二十九章 方剂学PBL教学407
第一节 PBL概述408
第二节 方剂学PBL教学409
第三节 方剂学PBL案例编写410
第四节 方剂学PBL案例411
附录一 古今药量参考416
附录二 方剂歌诀汇编418
附录三 方名拼音索引427
主要参考书目434
热门推荐
- 2713525.html
- 722093.html
- 2373919.html
- 596134.html
- 204111.html
- 1024096.html
- 3094952.html
- 3899332.html
- 2637055.html
- 2093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0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2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2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6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2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7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0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