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法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 杨成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3251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语法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语法和语法理论1

1.1 “语法”的观念1

1.2 语法研究的对象: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3

1.3 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5

1.4 语言材料11

1.4.1 语料来源11

1.4.2 语料的合语法度12

1.4.3 语料的鉴定:心态21

1.5 语法描写26

1.6 描写(Description)和解释(Explanation)27

2语法模型的方法论37

2.1 语法定义和语法规律37

2.2 语法规律的性质38

2.2.1 语法规律的形式38

2.2.2 语法规律的效能39

2.2.3 语法规律的具体性40

2.2.4 语法规律的概括性41

2.3 语法模型的性质44

2.3.1 语法模型的层次性44

2.3.2 语法模型的系统性45

2.4 语法模型的逻辑结构50

2.4.1 形式系统和形式语言50

2.4.2 形式系统的性质:一致性、完全性、独立性52

3语言单位的符号性:形式和意义58

3.1 语言和符号58

3.2 语言符号的形式59

3.2.1 分解的观点和组合的观点59

3.2.2 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60

3.2.3 语言符号的广义形式观61

3.3 语言符号的所指66

3.3.1 话语意义的推演66

3.3.2 话语的意义单位67

3.3.3 意义单位和形式单位的关系68

3.3.4 一符一指原则70

3.3.5 语言符号的所指的确定76

4语言单位的结构性:分解与合成78

4.1 语言符号的分解与合成78

4.2 语言单位的意义:用法83

4.3 语言单位用法的递推原则84

4.4 意义,信息,用法87

4.5 语言单位的信息量89

4.5.1 语言单位的场合信息量90

4.5.2 语言单位的最小信息量92

4.6 语言单位的递归推演94

4.6.1 句子的意义和单词的意义94

4.6.2 语义分解原则96

4.6.3 语义分解的形式描述97

4.6.4 信息量的算法98

4.7 弗雷格(Frege)原理100

5语言单位的同一性106

5.1 同一性概念和莱布尼茨(Leibniz)定律106

5.2 从同一律看语言单位的同一性107

5.3 关于同一定律的方法论思考109

5.4 语言单位的狭义同一和广义同一111

5.5 语言学中的同一概念113

5.6 语言单位的同一性和语言单位的定性116

5.7 语言单位的同一性跟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121

6语法的最小单位:词125

6.1 语法和语法单位125

6.2 语法对象的最大单位和最小单位129

6.3 语法研究和词汇研究的关系130

6.4 语法规则和语法单位132

6.5 词、句子和语法规则的推演关系134

6.5.1 用词定义句子?135

6.5.2 词跟句子无关?136

6.5.3 用句子和语法规则定义词137

6.6 关于词的鉴定140

6.6.1 词和构词成分140

6.6.2 词和短语142

6.6.3 理论和实用143

6.7 词典、构词和语法的关系145

6.8 从构词到造句145

7语法规则的基本结构单位:词类150

7.1 语法规则和语法关系150

7.2 语法关系之间的蕴涵和层次151

7.3 语法规则的范畴性152

7.4 词类的概念154

7.5 语法关系和句子成分157

7.6 语法关系和词类159

7.7 句子成分确定词类160

7.8 词例和词位163

7.9 “入句辨品”之说166

7.10 “汉语实词不能区分词类”之说168

7.11 所谓“兼类”172

7.12 两个词类的关系179

附:汉语语法论著中的词类系统比较182

8句子的结构成分:主语和宾语185

8.1 语法关系和句子结构185

8.2 主语和宾语的功能观188

8.3 主动句和被动句:形式和意义189

8.4 “可能世界”和“事件”的概念190

8.4.1 可能世界和事件的结构190

8.4.2 可能世界和事件的表述191

8.5 事件结构和语言表述192

8.5.1 语言和事件的表述192

8.5.2 事件参与者和角色193

8.5.3 句子表述事件194

8.6 事件表述模式和主宾语概念195

8.6.1 事件表述模式195

8.6.2 事件角色分类和形式标志197

8.6.3 事件角色类型概念:事件和句子的中介200

8.6.4 事件角色类型和角色身分203

8.7 汉语句子的主宾语检讨206

8.7.1 对于话题概念的评价206

8.7.2 关于施受关系210

8.8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212

8.8.1 概括和分化212

8.8.2 “一锅饭吃十个人”213

8.8.3 “台上坐着主席团”215

8.8.4 “水流”和“流水”217

8.9 一元谓词和二元谓词220

8.9.1 AV,VA,FVA221

8.9.2 “张三折了胳膊”223

8.9.3 “张三在断钢丝”225

8.9.4 “开门”和“门开”225

8.9.5 AV→FVA→AVB226

9语法的最大单位:句子229

9.1 句子和交际功能229

9.1.1 句子的交际功能229

9.1.2 交际功能和表层形式230

9.2 句子和语法关系233

9.3 句子的信息量234

9.4 事件的模式信息235

9.4.1 事件模式235

9.4.2 名词谓语句238

9.4.3 独词句239

9.4.4 谓词的论元240

9.4.5 事件和谓词的表述模式241

9.4.6 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243

9.5 事件的时空信息244

9.5.1 事件的空间信息244

9.5.2 事件的时间信息245

9.5.3 汉语动词的时体246

9.6 话语的功能信息248

9.7 句子的结构和功能:完整句和非完整句251

9.8 句子和有关的概念252

9.8.1 短语和句子概念的内涵252

9.8.2 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255

9.8.3 确定标准的句子模式257

9.8.4 汉语的短语、小句和句子260

10总结263

10.1 语法模式263

10.2 符号原理263

10.3 形式和意义同构原理264

10.4 形式语言和词的概念267

10.5 语法关系和词类268

10.6 事件表述模式和句子成分270

10.7 交际功能和句子271

10.8 再论“语法”273

附录Ⅰ从汉语语法研究看中国语言学理论四十年274

附录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299

参考文献308

主题索引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