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上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36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658页
  • 主题词:大气环境-环境监测-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1

第一节 环境空气监测网络2

一、监测目的2

二、监测网络级别与类型2

三、点位功能与空间尺度5

第二节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7

一、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7

二、网络设计基本方法8

三、监测点位布局优化方法25

第三节 污染控制监测网和点位的设计32

一、目的和基本程序32

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估34

三、监测范围的确定方法36

四、监测点数量及位置设定37

第二章 空气颗粒物及其监测技术39

第一节 颗粒物的概念和来源40

一、空气颗粒物的定义40

二、颗粒物的来源45

第二节 颗粒物污染、危害及控制46

一、我国城市空气的颗粒物污染46

二、颗粒物的危害49

三、控制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措施55

第三节 颗粒物的采样与质量浓度监测技术57

一、我国的空气颗粒物采样和测定方法57

二、美国PM10和PM2.5联邦标准方法60

三、颗粒物监测的等效方法63

四、颗粒物监测的新技术64

五、空气颗粒物监测中的问题65

第四节 颗粒物的成分分析技术69

一、元素分析69

二、碳的成分分析70

三、水溶性成分分析70

四、有机成分分析70

五、单个颗粒物的分析71

第三章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73

第一节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概述74

一、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用途74

一、监测点位数量及布设75

第二节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75

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构成75

二、监测子站采样位置设置76

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76

第三节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点式仪器原理及应用85

一、点式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组成85

二、点式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仪器原理、结构及维护与检修86

第四节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仪器原理及应用105

一、DOAS系统发展与现状105

二、DOAS测量方法简介105

三、常用DOAS仪器结构组成107

四、DOAS监测仪器的校准检验110

五、故障及排除112

第五节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例行质量控制116

一、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标准追踪与传递117

二、校准系统组成119

三、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例行质量控制123

第四章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监测技术133

第一节 概述134

第二节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35

一、方法原理135

二、采样与样品保存技术135

三、影响实验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关键技术138

四、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140

五、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方法应用范围141

一、方法原理142

二、采样与样品保存技术142

第三节 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42

三、影响实验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关键技术143

四、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143

五、方法检出限、精密度与准确度144

六、四氯汞钾法与甲醛法特性比较144

第四节 其他测定方法简介144

一、溶液电导法144

二、电化学法145

三、紫外荧光法146

第五章 空气中铅的采样与测定技术148

第一节 铅的污染与危害149

一、空气中铅的污染来源及控制标准149

第二节 环境与源的采样及样品处理技术150

一、环境样品的采集150

二、铅污染的危害150

二、固定源的采样技术151

三、无组织排放源的采集技术151

四、样品的消解技术151

第三节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铅的有关技术152

一、测量波长的选择152

二、灯光源的选择152

三、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52

四、提高测定铅的灵敏度152

第四节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的几个技术问题153

一、铅及其化合物的某些性质153

二、石墨炉加热程序的选择154

三、测定铅的干扰及消除方法154

第六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的监测技术156

第一节 概述157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157

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主要特点157

第二节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仪器装置158

第三节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实验技术与方法159

一、氢化物发生方法及技术159

二、仪器参数设置159

三、氢化反应条件160

四、提高灵敏度的方法160

五、提高检测范围的方法160

六、克服干扰的方法161

七、分析方法的建立161

第四节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161

一、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砷162

二、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硒165

三、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汞167

四、其他应用168

第七章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技术171

第一节 多环芳烃概述172

一、多环芳烃的性质172

二、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浓度和分布状况174

三、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175

四、人体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风险评价方法177

五、多环芳烃的环境空气和职业卫生标准179

六、多环芳烃的污染防治措施179

一、空气和废气中PAHs的监测方法标准180

第二节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方法简介180

二、空气和废气中PAHs的监测流程181

第三节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的采样技术182

一、空气中PAHs在颗粒相和气相的分配比例和影响因素182

二、颗粒相PAHs的采集184

三、气相中PAHs的采集方法185

四、采样过程的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186

第四节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的样品预处理技术188

一、索氏提取法188

二、超声波提取法189

三、真空充氮升华法190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191

五、预处理过程的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192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93

第五节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的仪器分析方法193

二、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197

三、其他方法199

四、分析过程的注意事项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199

第六节 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监测实例和最新进展200

一、环境空气中PAHs的监测技术200

二、工业废气200

三、汽车尾气201

四、卷烟烟气202

五、空气中PAHs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203

第八章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与分析209

第一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概述210

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210

三、VOCs的污染状况212

二、空气中VOCs对人体的危害212

第二节 空气中VOCs的采样方法214

一、容器采样法214

二、固体吸附剂采样法220

三、冷冻吸附富集采样法225

四、固相微萃取法(SPME)226

五、采样罐采样和固体吸附剂采样分析结果比较227

第三节 空气中VOCs的前处理方法227

一、吸附剂的溶剂脱附(解吸)方法227

二、热脱附进样法228

第四节 空气中VOCs的分析方法230

一、VOCs标准的准备方法230

二、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条件232

三、VOCs测定的一般步骤及质控方法236

附录243

第九章 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监测和分析技术248

第一节 概述249

一、醛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49

二、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250

三、醛酮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251

四、国内外有关标准253

第二节 醛酮类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254

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254

二、气相色谱直接测定醛类化合物255

三、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255

第三节 大气中醛酮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261

第十章 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264

第一节 空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265

一、多环芳烃265

二、农药类265

三、多氯联苯266

四、酞酸酯类273

五、二噁英类274

六、内分泌干扰物276

第二节 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技术277

一、采样设备277

二、采样用吸附材料及其采样前的处理278

三、样品采集279

一、样品的前处理技术280

第三节 样品的前处理和净化280

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80

四、样品的保存和运输280

二、样品净化技术284

第四节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仪器分析286

一、气相色谱法286

二、气相色谱—质谱法288

三、液相色谱法290

四、液相色谱—质谱法290

第五节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291

一、多环芳烃291

二、有机氯农药296

三、多氯联苯299

四、内分泌干扰物303

五、酞酸酯类305

六、大分子量酞酸酯310

第十一章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现场快速检测技术314

第一节 室内空气中VOCs的来源、 种类及对健康的影响315

一、室内空气中VOCs的定义、来源与挥发模式315

二、种类及含量316

三、室内空气中VOCs对健康的影响317

第二节 室内空气中VOCs的主要检测方法319

一、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319

二、活性炭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321

三、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323

四、活性炭涂层固相微萃取325

一、气体样品直接采集法327

第三节 室内空气样品的采集327

二、气体样品浓缩采集方法——固体吸附法328

三、冷阱收集法332

第四节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现场检测技术333

一、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流程334

二、便携式色谱与台式色谱的对比分析结果340

三、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系统(GC-MS)341

第十二章 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343

第一节 概述344

第二节 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和分析方法345

一、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345

二、环境空气中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346

第三节 空气监测质量保证计划347

三、空气中有机物分析的特点347

一、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348

二、数据质量目标的制定349

三、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对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352

第四节 与有机分析相关的质量问题356

一、美国EPA方法检测限(MDL)的定义和适用性356

二、健康风险的评价对MDL和分析数据的质量要求360

三、使用替代品考察分析过程361

四、内标化合物和内标定量法362

五、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允许误差363

六、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分析方法对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364

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分析实验室在QA/QC上的总体要求366

第十三章 烟气二氧化硫的监测技术369

第一节 概述370

第二节 原理及干扰371

第三节 碘量法373

一、吸收液pH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3

二、采样流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3

三、采样管加热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4

四、稳定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4

五、采样位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消除376

六、抽气泵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消除376

第四节 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77

第五节 自动滴定—碘量法378

一、吸收液的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8

二、抽气流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8

五、干扰及消除379

三、抽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9

四、碘标准溶液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79

六、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380

七、方法比较380

第六节 定电位电解法381

第七节 其他方法382

第十四章 烟尘和粉尘的采样与监测技术384

第一节 概述385

一、排放烟气的特征385

二、烟尘和粉尘特性386

三、测定方法简述387

第二节 采样位置选择和采样点的确定389

一、采样位置选择389

四、测定前的准备工作389

二、采样孔和采样点确定390

三、采样平台393

第三节 烟气状态参数、成分和流速流量测定393

一、烟气温度测定393

二、烟气含湿量测定394

三、烟气压力测定397

四、大气压力测定398

五、烟气密度测定399

六、烟气流速、流量的测定400

一、原理和影响因素405

第四节 烟尘浓度测定405

二、称量法烟尘测定仪器408

三、浓度直读法烟尘测定仪器415

第五节 烟尘分散度的测定417

一、尘粒直径及大小分布的表示方法417

二、尘粒分散度测定方法419

第六节 采气体积、烟尘浓度和排放率计算424

一、采气体积计算424

二、烟尘浓度计算425

三、烟尘排放率计算426

附录426

第十五章 不透明度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433

二、不透明度的测定方法434

三、不透明度的排放和管理434

第一节 概述434

一、概念434

第二节 浊度仪的分类435

第三节 浊度仪的设计和性能技术要求436

一、设计技术标准的修订436

一、设计标准438

三、性能技术指标440

第四节 浊度仪的性能技术指标检测440

一、制造者应检测的浊度仪的性能技术指标440

二、用户应检测的浊度仪的性能技术指标444

三、制造者和用户检测浊度仪性能技术指标的比较446

第五节 浊度仪的安装447

一、安装准备447

四、质量验收报告447

二、选择安装位置的原则448

三、安装位置448

四、零点调节和光路的准直450

第六节 浊度仪的设计450

一、光纤技术浊度仪451

二、切光技术浊度仪451

三、斩光技术浊度仪452

四、探头式技术浊度仪453

五、激光雷达技术浊度仪453

六、低价格单光程浊度仪453

第七节 质量保证453

一、日常检查453

二、性能审核454

三、审核标准与纠正活动454

第八节 计算455

第十六章 烟尘和粉尘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457

第一节 概述458

一、概念458

二、烟尘、粉尘来源及危害458

三、烟尘、粉尘的监测459

第二节 分析技术459

一、光衰减法颗粒物测定仪(浊度仪)460

二、光散射法颗粒物测定仪461

三、光闪烁法颗粒物测定仪467

四、β射线吸收法颗粒物测定仪468

五、摩擦与感应起电法颗粒物测定仪470

第三节 颗粒物CEMS的选择471

六、湿烟气中颗粒物的监测471

第四节 颗粒物CEMS性能和技术指标473

一、标准473

二、技术指标的比较478

第五节 颗粒物CEMS的安装479

第六节 颗粒物CEMS的相关校准482

一、编制校准检测方案482

二、颗粒物CEMS的现场校准检测482

三、相关校准的有关问题485

四、相关校准检测实例487

第七节 质量保证488

一、颗粒物CEMS质量保证488

二、手工采样数据质量保证491

第八节 计算492

第十七章 烟气二氧化硫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495

第一节 概述496

一、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496

二、二氧化硫排放的监测496

第二节 抽取式气体CEMS500

一、抽取技术500

二、误差来源515

第三节 抽取式气体CEMS分析技术520

一、红外光谱技术521

二、紫外光谱技术530

三、UV-荧光光谱技术533

四、定电位电解技术536

第四节 在线式(直接测量)气体CEMS537

一、点在线气体CEMS538

二、线在线气体CEMS538

第五节 在线式气体CEMS分析技术538

一、分析技术538

二、校准技术543

三、误差来源545

第六节 抽取式气体CEMS与在线式气体CEMS特性的比较547

第七节 气体(SO2、NOx、CO2、O2等)CEMS的性能技术指标及检测548

一、标准548

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549

三、技术指标的现场检测550

第八节 质量保证555

二、数据质量目标556

一、质量控制要求556

三、职责557

四、校准漂移评估558

五、数据准确度评估558

六、质量控制560

七、计算CEMS数据准确度561

八、纠正活动561

九、报告要求562

第九节 计算564

第十节 实例565

第十八章 烟气氮氧化物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568

第二节 分析技术569

第一节 概述569

一、抽取系统570

二、在线系统572

第三节 与技术相关的说明573

第四节 实例573

第十九章 烟气流速(流量)的在线自动监测技术576

第一节 概述577

第二节 监测方法577

一、皮托管法577

二、热平衡法579

三、超声波法581

四、声波法582

五、靶式流量计法583

七、红外线法584

六、光闪烁法584

第三节 流速CMS性能技术指标及检测585

一、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585

二、参比方法及流速CMS的安装和测量位置的要求586

三、技术指标的检测588

第四节 测量误差589

第五节 质量保证591

一、日常检查591

二、定期检查591

三、校准漂移调节591

四、失控591

五、失控的处理591

第六节 计算592

六、未通过准确度审核时的纠正措施592

第七节 流速CMS数据的校准593

一、速度场系数法校准流速CMS593

二、相关法校准流速CMS594

三、低流速的处理方法596

第二十章 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认定、认定复查和验收检测597

第一节 概述598

第二节 认定检测599

第三节 认定复查检测599

第四节 认定和认定复查检测程序599

第五节 验收检测602

第六节 检测报告602

附录602

仪器设备名录表631

作者通讯录6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