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2004-2005 军民融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2004-2005 军民融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32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科学研究事业-研究报告-中国-2004~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2004-2005 军民融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提要1

第一部分 中国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3

第一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新模式3

1.1 引言3

1.2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4

1.3 资源节约型社会创新模式8

1.4 促进资源节约型创新的措施和政策建议13

第二章 实现全面小康的我国产业技术政策若干问题探讨15

2.1 引言15

2.2 重化工业产业技术政策问题探讨16

2.3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政策问题探讨22

2.4 结语26

第三章 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情况28

3.1 2004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28

3.2 影响2005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34

3.3 2005年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5

第四章 我国生物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37

4.1 生物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37

4.2 中国生物产业的技术创新状况39

4.3 关于构建中国国家生物产业创新系统的初步构想40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42

第五章 我国参与欧洲伽利略计划的产业组织及政策思考45

5.1 欧洲伽利略计划所提供的服务及市场前景45

5.2 以公私伙伴关系(PPP)为伽利略计划管理的主导模式46

5.3 PPP模式下我国企业如何参与伽利略计划48

5.4 政府企业在导航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实施PPP模式49

第六章 从2004年《洛桑报告》看中国科技竞争力52

6.1 2004年我国科技竞争力概览52

6.2 科技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基础54

6.3 简短的结论57

7.1 计量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58

第七章 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研究与政策建议58

7.2 国家计量体系的内涵、运行原理与组织架构59

7.3 国家计量体系的经济学特性与公共支持理论62

7.4 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现状分析65

7.5 建设与完善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政策建议67

第八章 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70

8.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70

8.2 我国有关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现状72

8.3 世界各国或地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实践74

8.4 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77

1.1 建设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83

第一章 构建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83

第二部分 军民融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83

1.2 军民融合问题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空白89

第二章 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97

2.1 有关概念与内涵97

2.2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研究的分析框架101

2.3 我国国防创新系统基本情况105

2.4 有关专业术语107

第三章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111

3.1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111

3.2 从军民结合角度看当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22

第四章 我国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27

4.1 国防创新系统技术“溢出”的情况127

4.2 民用创新系统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情况131

4.3 加强技术双向转移的政策与措施135

第五章 四川绵阳推进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140

5.1 军工科研实力雄厚,军民结合起步早,为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141

5.2 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统筹与协调、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军民融合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体制保障142

5.3 增强创新要素活力、促进知识和技术在军民间的流动,是建设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途径143

5.4 结论147

6.1 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军民结合的历程149

第六章 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军民融合149

6.2 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军民结合的现状151

6.3 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军民结合存在的问题152

6.4 美国信息技术与产业领域实现军民结合的案例分析154

6.5 措施建议160

6.6 结论161

第七章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问题研究163

7.1 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重要意义163

7.2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成就166

7.3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主要矛盾167

7.4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171

7.5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对策措施172

第八章 世界典型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177

8.1 “军民一体化”模式177

8.2 “寓军于民”模式182

8.3 “先军后民”模式184

8.4 “以军带民”模式186

8.5 结论188

第九章 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涵义191

9.1 军民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统筹谋划、分步实施191

9.2 关于相关政策与措施的思考194

9.3 结束语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