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李本和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362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理论基础与问题提出3

第一章 探讨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依据3

一、国内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借鉴及其应用3

二、关于国内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般规律的探讨9

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指导方针18

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探讨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33

第二章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及其互动机制研究41

一、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模式的选择及其区位理论的借鉴41

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48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中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及其互动机制60

第三章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下“中部崛起”问题的提出与分析65

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65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的科学依据71

三、中部崛起的基本内涵、衡量标准及其发展目标74

四、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可行性分析81

第四章 当前促进中部崛起面临的矛盾问题与对策思考87

一、当前促进中部崛起面临的矛盾问题87

二、当前促进中部崛起面临的政策机遇94

三、中部地区应抢抓机遇,奋力实现崛起的目标100

四、关于形成促进中部崛起协调发展系统的探讨106

第二篇 区域互动与协调发展117

第五章 东西部地区的“两环联动”与中部地区的“引体向上”117

一、东西部地区“两环联动”格局的形成及其因素分析117

二、东西部地区联动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121

三、中部地区已成为影响“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127

四、中部应在东西“两环联动”中实现自身的“引体向上”130

第六章 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的互动关系与协调发展136

一、东部客观上存在着向中部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136

二、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的战略意义141

三、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优势互补分析143

四、关于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互动发展情况的反思150

五、促进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思考154

第七章 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对策162

一、中西部互动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162

二、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67

三、关于中西部地区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172

四、基于博弈论对中西部地区合作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175

五、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模式及其机制的探讨179

第八章 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及其途径185

一、当前中部地区六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185

二、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193

三、关于建立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若干思考200

四、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动力系统的形成204

五、中部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208

第三篇 功能定位与建设布局215

第九章 中部地区的功能定位分析与空间布局构想215

一、对推进形成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215

二、按功能区构建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初步设想228

三、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功能定位分析235

四、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对中部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探讨241

五、关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构想247

第十章 扎实稳步推进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255

一、国内外有关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借鉴255

二、对中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基本判断261

三、新农村建设及其对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266

四、中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270

五、中部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及问题273

六、关于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277

七、促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支持政策282

第十一章 积极探索中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90

一、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特征290

二、对目前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297

三、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及原因302

四、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方向310

五、促进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314

六、中部六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及规划设想319

第十二章 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25

一、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325

二、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326

三、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328

四、中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31

五、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构想333

六、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对策及措施339

第十三章 大力推进中部地区的城市经济网络建设343

一、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的主要依据343

二、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的发展态势350

三、对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358

四、加快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360

五、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面临的矛盾及问题365

六、加快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的协调机制369

第四篇 科学发展与体制创新375

第十四章 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75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375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与要求378

三、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分析384

四、加快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战略390

第十五章 加快完善中部地区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399

一、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对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399

二、中部地区目前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401

三、中部地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407

四、完善中部地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途径418

第十六章 大力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主体427

一、创业主体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27

二、关于创业主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429

三、中部地区创业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433

四、努力提高中部地区各类创业主体的综合素质440

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众多创业主体的发展带来了商机444

六、努力为创业主体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451

第十七章 促进中部崛起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457

一、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政府的职能作用457

二、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460

三、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463

四、统筹区域发展中的中部崛起需要政府转变职能466

五、促进中部崛起中政府职能创新的制度安排与要求472

第十八章 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区域文化心理重构481

一、区域文化心理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81

二、中部与东西部的区域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89

三、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文化心理重构对策495

第五篇 区域合作与加快发展507

第十九章 促进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507

一、中部地区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507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影响作用510

三、沿江中部各省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经济互补性分析513

四、沿江中部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515

五、促进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思考及对策518

第二十章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东中部“3+1”模式的探讨524

一、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及其重大现实意义524

二、泛长三角“3+1”区域合作的现实基础与条件分析532

三、构建泛长三角“3+1”区域合作模式的若干思考539

四、安徽省在泛长三角中的区域分工及发展对策542

第二十一章 安徽正在奋力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546

一、安徽在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546

二、安徽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其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作用550

三、对实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556

四、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思考563

五、安徽功能区划分与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设想567

第二十二章 在中部崛起中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576

一、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问题的提出576

二、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579

三、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的条件分析与功能思考586

四、沿江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与“马芜铜宜”的功能定位592

五、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的战略构想595

六、促进“马芜铜宜”产业带率先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取向599

参考文献6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