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靠性设计手册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永华,丁连芬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7800460886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可靠性设计手册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0 范围1
1.1 一般信息2
1.1.1 元器件可靠性历史2
1.1.1.1 引言2
1.1.1.2 真空管时代(1940~1950)2
1.1.1.3 可靠性的10年和晶体管的崛起(1950~1960)3
1.1.1.4 集成电路的10年(1960~1970)5
1.1.1.5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0年(1970~1980)6
1.1.1.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的10年(1980~)7
1.1.1.7 结束语8
1.1.2 采用可靠元器件的必要性8
1.1.2.1 引言8
1.1.2.3 不可修复设备的情况9
1.1.2.2 元器件的安全性9
1.1.2.4 关键功能的应用10
1.1.2.5 元器件寿命周期费用10
1.1.2.4-1 在元器件或电路不同组装等级排除失效所需费用10
1.1.2.3-1 元器件类型及筛选标志10
1.1.2.5-3 非标准元器件后勤保障费用11
1.1.2.5-2 非标准元器件鉴定或试验费用11
1.1.2.5-1 文件编制费用(非标准元器件)11
1.1.3 目前的技术水平12
1.1.3.1 半导体技术和材料12
1.1.3.1.1 半导体器件的类别12
1.1.3.1.1-1 半导体器件类别12
1.1.3.2.1-1 制造双极集成电路的一系列掩模13
1.1.3.2-1 半导体器件的材料和制造过程13
1.1.3.2 半导体器件的材料和制造过程13
1.1.3.2.1 照像制造法13
1.1.3.2.3 膜式集成电路14
1.1.3.2.2 光刻法14
1.1.3.3 封装方法15
1.1.3.4 电子元器件的试验方法16
1.1.3.4-1 环境试验方法(100类)16
1.1.3.4-2 物理特性试验方法(200类)16
1.1.3.4-3 电特性试验方法(300类)16
1.1.4 发展趋势17
1.1.4.1 超高速集成电路18
1.1.4-1 小型化趋势18
1.1.4.2 其它新技术19
1.1.4.2-1 硅和砷化镓在300度K的特性19
1.1.4.2-2 数字技术的速度和功率能力的比较20
参考文献21
1.1.4.2-3 砷化镓实验室器件的噪声系数特性21
2.1 文件版本23
2.0 参照文件23
3.0 定义28
4.1.1 定义31
4.1 引言31
4.0 可靠性理论31
4.2 概率分布31
4.2.2 可靠性分析中应用的分布31
4.2.1-1 正态分布31
4.2.2.1 指数分布32
4.2.1-2 典型的概率密度函数32
4.2.2.1-1 指数分布33
4.2.2.3 威布尔分布34
4.2.2.2-1 对数正态分布34
4.2.2.2 对数正态分布34
4.2.2.3-1 威布尔概率纸36
4.2.2.3-2 失效前的时间、秩序号、百分位37
4.2.2.3-1 估计平均寿命百用的分比37
4.2.2.3-2 威布尔图示例38
4.2.2.4-1 伽玛分布39
4.2.2.4 伽玛分布39
4.2.3.1 指数分布均值的置信度40
4.2.3 置信区间40
4.2.4-1 理想的工作特性曲线41
4.2.4 统计质量控制41
4.2.4-2 典型的工作特性曲线42
4.3.1 阿列尼厄斯模型42
4.3 失效率与温度的关系42
4.3.3-1 失效率与温度的关系43
4.3.3 激活能43
4.3.2 艾林模型43
4.2.1 概述43
参考文献44
5.1-1 元器件选择和控制基本规则45
5.0 元器件可靠性设计考虑45
5.1 元器件的选择与控制45
5.1.1 元器件控制45
5.1.1-1 计划项目的元器件选择清单编制流程46
5.1.2 元器件选择47
5.1.2.1 微型电路可靠性估计程序和半导体器件可靠性估计程序47
5.1.3 元器件的批准48
5.1.3.1 元器件的合理性48
5.1.3.2 元器件的应用48
5.1.3.3 元器件参数48
5.1.4 关键元器件49
5.1.5 失效率预计50
5.1.5.1 MIL-HDBK-217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50
5.2 元器件选择准则51
5.2.1 微型电路51
5.2.1.1-1 微型电路选择准则51
5.2.1.1 选择准则52
5.2.1.1.2-1 备选微型电路组件的制造和设计细节55
5.2.1.1.2-2 备选微型电路组件的速度和功率权衡55
5.2.1.1.2-3 SSI-MSI逻辑性能与功率的关系56
5.2.1.2 应用考虑56
5.2.1.1.2-4 备选微型电路组件的速度和应用场合57
5.2.1.1.2-1 LSI组件特性58
5.2.1.2.3-1 噪声类型和设计考虑60
5.2.1.2.3-2 不良的传输线回路产生的噪声61
5.2.1.2.3-1 电阻器比较图62
5.2.1.2.3-2 用于数据转换的电容器64
5.2.1.2.3.5 对“虚假接地”负载优化的负电源去耦65
5.2.1.2.3-3 电阻器安装方法65
5.2.1.2.3-3 精密电阻器温度考虑65
5.2.1.2.3-4 对“接地”负载优化的负电源去耦65
5.2.1.2.3-6 减法放大器解决接地问题65
5.2.1.2.3-6 印制电路板应用辅助手段66
5.2.1.2.3-4 印制电路板改善电性能的机会和缺陷66
5.2.1.2.3-5 要求慎重使用印制电路技术的典型场合66
5.2.1.3 通用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说明68
5.2.1.3-1 电压输出器电路69
5.2.1.3-2 电流放大器反馈回路70
5.2.1.3-3 采样和保持电路71
5.2.1.3-4 正电压调节器72
5.2.1.3-5 用R-2R电阻梯形网络构成的D/A转换器73
5.2.1.3-6 加权电阻器网络73
5.2.1.3-7 “闪现”或并联A/D转换器74
5.2.1.3-1 数目147的A/D转换74
5.2.1.3-8 双斜率积分算法75
5.2.1.3-9 锁相回路方框图75
5.2.1.4 通用数字微型电路的应用信息76
5.2.1.3-10 555定时器简化电路图76
5.2.1.4-1 激励能力为100毫安的单端器件基本结构78
5.2.1.6-1 处理部件特征80
5.2.1.5 通用大规模集成微型电路的应用信息83
5.2.1.6 微处理机、微型计算机和位片处理机85
5.2.2 分立半导体器件91
5.2.2.2 器件的选择91
5.2.2.1 引言91
5.2.1.7 降额91
5.2.1.7-1 线性微型电路降额91
5.2.1.7-2 数字微型电路降额91
5.2.1.7-3 混合器件降额91
5.2.2.3 一般应用信息92
5.2.2.2-1 半导体器件选择准则92
5.2.2.3-1 时间温度回归93
5.2.2.3.3 二次击穿(安全工作范围)96
5.2.2.3-2 极端工作条件下的二次击穿96
5.2.2.3-4 双极和MOSFET器件的电符号97
5.2.2.2-5 电流激励的双极晶体管和电压激励的MOSFET97
5.2.2.3-9 漏-源极特性方框图98
5.2.2.3-7 典型的开关波形99
5.2.2.3-8 栅加速电路99
5.2.2.3-9 栅加速电路及开关时间值99
5.2.2.3-10 有和无栅加速电路的开关时间与漏极电流的一般关系100
5.2.2.3-11 开关效率101
5.2.2.3-12 箝位的电感性试验电路101
5.2.3 电阻器103
5.2.2.4 降额103
5.2.2.4-1 晶体管降额因子103
5.2.3.1 引言103
5.2.2.4-2 二极管降额104
5.2.2.4-1 应力温度降额图104
5.2.2.4-2 晶体管保护105
5.2.2.4-4 CMOS保护106
5.2.2.4-3 可控硅整流器保护106
5.2.2.4-5 CMOS处理注意事项106
5.2.2.4-6 TTL保护107
5.2.2.4-7 二极管保护107
5.2.2.4-8 脉冲波形107
5.2.3.2 选择108
5.2.3.2-1 电阻器选择准则108
5.2.3.2-2 电阻器应用和选择108
5.2.3.3 一般应用信息112
5.2.3.3-1 固定电阻器在自由空气中的散热113
5.2.3.4-1 电阻分布特性116
5.2.3.4-2 降额曲线116
5.2.3.4 MIL-R-19 RA型低工作温度的线绕可变电阻器116
5.2.3.6-1 降额曲线117
5.2.3.7 MIL-R-94 RV型合成可变电阻器117
5.2.3.6 MIL-R-26 RW型功率型线绕固定电阻器117
5.2.3.5 MIL-R-22 RP型功率型非封闭式线绕可变电阻器117
5.2.3.5-1 降额曲线117
5.2.3.7-1 降额曲线118
5.2.3.8-1 降额曲线118
5.2.3.9-1 降额曲线118
5.2.3.9 MIL-R-12934 RR型精密线绕可变电阻器118
5.2.3.8 MIL-R-11804 RD型功率型非绝缘膜式固定电阻器118
5.2.3.11-1 降额曲线119
5.2.3.10-1 降额曲线119
5.2.3.11 MIL-R-22097 RJ型调节型非线绕可变电阻器119
5.2.3.10 MIL-R-18546 RE型功率型底座安装线绕固定电阻器119
5.2.3.12-1 电阻分布特性120
5.2.3.12-2 降额曲线120
5.2.4.2-2 电容器的选择和使用指南120
5.2.3.13 MIL-R-27208 RT型调节型线绕可变电阻器120
5.2.3.12 MIL-R-23285 RVC型非线绕可变电阻器120
5.2.3.14-1 降额曲线121
5.2.3.15-1 降额曲线121
5.2.3.13-1 降额曲线121
5.2.3.16 MIL-R-39007 有可靠性要求的RWR型功率型线绕固定电阻器121
5.2.3.14 MIL-R-39002 RK型半精密线绕可变电阻器121
5.2.3.15 MIL-R-39005 有可靠性要求的RBR型精密线绕固定电阻器121
5.2.3.18 MIL-R-39009 有可靠性要求的RER型功率型底座安装线绕固定电阻器122
5.2.3.17 MIL-R-39008 有可靠性要求的RCR型绝缘合成固定电阻器122
5.2.3.17-1 降额曲线122
5.2.3.16-1 降额曲线122
5.2.3.20 MIL-R-39017 有可靠性要求的RLR型绝缘的膜式固定电阻器123
5.2.3.19 MIL-R-39015 有可靠性要求的RTR型螺杆驱动线绕可变电阻器123
5.2.3.19-1 降额曲线123
5.2.3.18-1 降额曲线123
5.2.3.21 MIL-R-39023 RQ型精密非线绕可变电器124
5.2.3.20-2 降额曲线124
5.2.3.20-1 高频工作特性124
5.2.3.22 MIL-R-39035 有可靠性要求的RJR型螺杆驱动非线绕可变电阻器125
5.2.3.23 MIL-R-55182 有可靠性要求的RNR型膜式固定电阻器125
5.2.3.21-1 降额曲线125
5.2.3.22-1 降额曲线125
5.2.3.24 MIL-R-55342 有可靠性要求的片状膜式固定电阻器126
5.2.3.25 MIL-R-83401 RZ靠膜式固定电阻器网络126
5.2.3.23-1 降额曲线126
5.2.3.24-1 降额曲线126
5.2.3.25-1 降额曲线127
5.2.3.26-1 降额曲线127
5.2.4 电容器127
5.2.4.1 引言127
5.2.3.26 MIL-T-23648 RTH型绝缘热敏电阻器127
5.2.4.2 电容器选择129
5.2.4.2-1 电容器选择准则129
5.2.4.3 一般应用考虑135
5.2.4.3-1 各类电容器的工作频率限制136
5.2.4.4 MIL-C-20 有可靠性要求的CCR型瓷介温度补偿固定电容器138
5.2.4.5 MIL-C-81 CV型瓷介可变电容器139
5.2.4.6 MIL-C-10950 CB型钮扣式云母介质固定电容器139
5.2.4.8 MIL-C-14409 PC型活塞式管状微调可变电容器139
5.2.4.9 MIL-C-19978 有可靠性要求的COR型金属壳气密封塑料(或纸-塑料)介质固定电容器139
5.2.4.7 MIL-C-11015 CK型通用瓷介固定电容器139
5.2.4.10 MIL-C-23183 CG型气体或真空介质、陶瓷或玻璃外壳固定或可变电容器140
5.2.4.9-1 MIL-C-19978金属外壳管状电容器的最大直流电压与高度额定值之间的关系140
5.2.4.14 MIL-C-39006 有可靠性要求的CLR型非固体电解质钽电解固定电容器141
5.2.4.13 MIL-C-39003 有可靠性要求的CSR型固体电解质钽电解固定电容器141
5.2.4.12 MIL-C-39001 有可靠性要求的CMR型云母介质固定电容器141
5.2.4.11 MIL-C-23269 有可靠性要求的CYR型玻璃介质固定电容器141
5.2.4.15 MIL-C-39014 有可靠性要求的CKR型通用瓷介质固定电容器142
5.2.4.17 MIL-C-30922 有可靠性要求的CHR型气密封金属外壳金属化纸塑料薄膜或塑料介质交直流固定电容器143
5.2.4.16 MIL-C-39018 有可靠性和无可靠性要求的CU和CUR型铝氧化物电解固定电容器143
5.2.4.18 MIL-C-55365 有可靠性要求的CWR型片状钽固定电容器144
5.2.4.20 MIL-C-55681 有可靠性要求的CDR型片状多层瓷介固定电容器144
5.2.4.21-1 电容器降额144
5.2.4.21 降额因子144
5.2.5.1 引言145
5.2.5 磁性元件145
5.2.5.2-1 磁性元件选择准则146
5.2.5.2-2 磁性元件的选择和使用指南146
5.2.5.2 元件选择146
5.2.5.3 一般应用考虑146
5.2.5.2-3 规范规定的使用期和环境引起的参数变化148
5.2.5.3-1 变压器、电感器和线圈的降额准则149
5.2.5.3-2 对应于变压器、电感器和线圈中所用导线尺寸的电流降额值149
5.2.6 继电器149
5.2.6.1 引言149
5.2.6.2-1 继电器的功能及其选择指南150
5.2.6.2-2 继电器选择准则150
5.2.6.2 继电器选择150
5.2.6.3 应用考虑151
5.2.6.3-1 适用于继电器的军用规范151
5.2.6.3-1 电流对工作寿命的影响(典型特性)151
5.2.6.3-2 直流灭弧法152
5.2.6.3-2 降额因子153
5.2.7.1 引言155
5.2.7 开关155
5.2.7.2-1 几种开关选择准则156
5.2.7.2-2 开关的使用和选择指南156
5.2.7.2 开关选择156
5.2.7.3 应用考虑158
5.2.7.3-1 电流对工作寿命的影响(典型特性)159
5.2.7.5 降额160
5.2.7.4 环境考虑160
5.2.8.2 连接器选择161
5.2.8.2-1 连接器选择准则161
5.2.7.5-1 降额161
5.2.8.1 引言161
5.2.8 电连接器161
5.2.8.2-2 电连接器选择和使用指南162
5.2.8.2-1 使用寿命与热点温度的关系168
5.2.8.3 降额要求169
5.2.8.3-1 连接器降额(海平面)169
5.2.9 电子管170
5.2.9.1 引言170
5.2.8.3-2 不同高度的电压降额170
5.2.9.2 电子管选择准则170
5.2.10.2-1 电缆选择准则171
5.2.9.2-1 电子管选择准则171
5.2.9.3 失效模式和机理171
5.2.10 电缆171
5.2.10.1 引言171
5.2.10.2 选择171
5.2.10.3 选择和应用考虑172
5.2.11.2 规范和标准173
5.2.11 电-光学或纤维光学173
5.2.11.1 引言173
5.2.11.2-1 军用规范和标准174
5.2.12.1 引言175
5.2.12 印制电路175
5.2.12.2 印制电路设计和处理准则175
5.2.12.2-2 焊料连接的材料和工艺准则176
5.2.12.2-1 印制电路的设计和处理准则176
5.2.12.3 元器件安装(焊接)177
5.2.12.4 印制电路板的选择177
5.2.12.4-1 互连组件使用和选择指南178
5.2.13 标准电子模块(SEM)计划179
5.2.13.1 引言179
5.2.13.2 SEM计划的目标179
5.2.13.3 标准电子模块的选择和使用准则179
5.2.13.4 SEM计划的要求179
参考文献180
5.2.13.3-1 标准电子模块的选择和使用准则180
5.2.13.5 质量和可靠性180
6.1.1 耐环境特性182
6.1 环境考虑182
6.0 应用指南182
6.1.2-1 电子设备的环境应力、影响和可靠性提高方法182
6.1.2 环境因素182
6.1.2.1 温度影响183
6.1.2.4 电磁和核辐射184
6.1.2.2 机械冲击184
6.1.2.3 潮气和盐雾184
6.1.2.5 其它应力因素185
6.1.3 耐环境措施185
6.1.3.1 热防护185
6.1.3.1-1 元器件的低温下使用时可能得到的可靠性改善(以失效率表示)186
6.1.3.3 冲击和振动防护187
6.1.3.1-2 减少元器件过热的设计指南187
6.1.3.2 机械防护187
6.1.3.4 湿度、盐雾和砂尘的防护188
6.1.4 组装的一般考虑188
6.1.4-1 组装方法对比189
6.1.3.5 辐射防护189
6.1.5 生产环境应力189
6.1.6.2 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的失效类型、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190
6.1.6.1 引言190
6.1.6 静电放电控制(ESD)190
6.1.6.3 失效模式和机理191
6.1.6.4 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VZAP试验)192
6.1.6.5 静电放电防护器材和设备192
6.1.6.5-1 摩擦生电样本材料系列195
6.1.6.6 设计中的静电放电防护措施196
6.1.6.7 静电放电控制计划197
6.1.6.8 资料来源198
6.2 可靠电路设计指南198
6.2.1 电降额198
6.2.1-1 分立半导体器件基本失效率参数199
6.2.1-2 第一组晶体管(硅,NPN)的基本失效率200
6.2.1-1 第一组晶体管(硅,NPN)的应力/温度曲线201
6.2.1-2 半导体器件典型降额曲线201
6.2.1-4 功率二极管IN3263 的多点降额曲线202
6.2.1-3 实际的恒结温曲线202
6.2.2.1 温度对可靠性的影响203
6.2.2 热设计203
6.2.2.2 热和传热理论204
6.2.2.2-1 元器件的等效热回路205
6.2.3.1-1 采用普通冷却方法时每单位面积的最大热耗散量206
6.2.3.1 冷却方法的限制206
6.2.3 可靠热设计指南206
6.2.3.1-2 模块式微电子器件采用强迫空气冷却方法的限制206
6.2.2.2-2 散热片的热回路206
6.2.3.1-3 各种冷却方法的限制207
6.2.3.2 元器件的位置和布局207
6.2.3.2-3 自由对流冷却设备207
6.2.3.2-2 强迫对流冷却设备207
6.2.3.2-1 利用自由对流冷却设备时,不要将元器件正好放在高耗能元器件的上方207
6.2.3.3-1 混合微型电路的安装208
6.2.3.3 元器件安装208
6.2.3.3-2 大功率元器件的安装208
6.2.4 热设计的管理209
6.2.3.3-5 冷壁冷却插件的安装209
6.2.3.3-4 多层印制线路板冷却方法209
6.2.3.3-3 导热化合物的利用209
6.2.4-1 热系统管理过程流程图210
参考文献211
6.2.5 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211
7.0 采购期间的技术要求和控制212
7.1.1 筛选的理论和目的212
7.1 元器件筛选212
7.1-1 寿命特性曲线212
7.1.2 元器件筛选的设计213
7.1.1-1 可靠性筛选213
7.1.2.1 有可靠性要求的无源元件214
7.1.2.2 JAN、JANTX、JANTXV和JANS半导体214
7.1.2.1-1 MIL-STD-202 试验方法一览表215
7.1.2.2-1 JAN、JANTX和JANTXV类器件的程序安排框图216
7.1.2.2-2 JAN、AJNTX和JANTXV类器件的另一种程序安排框图217
7.1.2.2-3 JANS类器件的程序安排框图217
7.1.2.2-1 失效率的相对差别218
7.1.2.2-2 MIL-STD-750的分立半导体器件试验方法218
7.1.2.3 微型电路的质量和可靠性等级220
7.1.2.3-1 MIL-STD-883的微型电路试验方法221
7.1.3 筛选的费用效能222
7.1.3-1 微型电路缺陷和筛选222
7.1.3-2 筛选法比较224
7.1.3-1 筛选的费用效能227
7.3.3-4 MIL-STD-883试验的效果228
7.1.3-3 MIL-STD-883 5094 法的筛选顺序228
7.2 微型电路测试229
7.2.1 测试概念229
7.1.3-5 B类器件的筛选试验费用229
7.2.1.1 逻辑整体测试230
7.2.1.2 交流测试230
7.2.1.3 直流(静态)测试230
7.2.2 存储器测试231
7.2.2-1 测试方法比较232
7.2.3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随机逻辑测试233
7.2.2-2 各种测试类型的成功率比较233
7.3.1 元器件选择和控制234
7.2.3-1 典型特征信号产生算法234
7.3 可靠元器件的管理234
7.3.2 可靠性计划235
参考文献236
8.1 贮存237
8.0 后勤保障237
8.1-1 电子元器件在贮存期间的失效模式238
8.1.1 元器件贮存的一般考虑239
8.1.2 微型电路贮存特性240
8.1.2-3 存储器/大规模集成器件的失效模式和机理的信息记录241
8.1.2-1 数字和线性器件的主要失效机理241
8.1.2-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小规模集成/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失效率模式和机理的信息记录241
8.1.3 分立半导体贮存特性242
8.1.4 电阻器贮存环境242
8.1.5 电容器贮存特性243
8.1.5-1 固体钽电容器失效机理分析243
8.1.6 电感性器件贮存特性244
8.1.5-2 钽箔电容器的失效机理分析244
8.1.6-1 受各种使用和贮存条件影响的失效模式244
8.1.8 防护方法245
8.1.7 印制电路贮存特性245
8.2.1.2 空军的备件要求246
8.2.1.1 主要武器系统的元器件控制246
8.2.1 已装备的军用设备和系统的元器件控制246
8.2 备件供应246
8.2.2 备件供应方法247
8.2.2.1.1-1 雷达的主要组件248
8.2.2.1 备件和维修设施的优化248
8.2.2.1.1 问题248
8.2.2.1.1-2 数字印制电路板的数量249
8.2.2.1.1-3 维修方针249
8.2.2.1.2 问题的求解249
8.2.2.1.1-1 维修方针250
8.2.2.1.1-2 各修理线的任务250
8.2.2.1.2-1 D1和D2的重迭区251
8.2.2.1.2-2 修理时间的分布251
8.2.2.1.2-1 转换矩阵252
8.2.2.1.2-3 马可夫过程252
8.2.2.1.2-4 货源模式及库存水平253
8.2.2.1.3-1 供应线路254
8.2.2.1.3 修理设施254
参考文献255
9.0 故障报告和分析256
9.1 故障报告256
9.1.1 闭环境报告和改正措施系统256
9.1.1-1 闭环故障报告和改正措施系统257
9.1.3 故障报告表258
9.1.4.1 用户数据报告系统258
9.1.4 数据收集和保存258
9.1.2 故障报告系统258
9.1.3-1 故障报告表(样件)259
9.1.3-2 故障分析报告表(样件)260
9.1.3-3 改正措施申请表(样件)261
9.2 故障分析264
9.2.2 故障分析仪器265
9.2.1 故障分析的一般考虑265
9.2.1-1 故障分析研究流程图266
9.2.1-2 通用故障分析流程图(第一部分)267
9.2.1-2 通用故障分析流程图(第二部分)268
9.2.3 由故障分析获得的信息269
9.2.4 零件故障的共同原因269
9.2.5 故障种类269
9.2.2-1 初步故障分析实验室269
参考文献270
附录A 影响元器件失效率的因素271
附录A271
1 影响失效率的因素271
2 (a)电阻器272
2 (b)电容器272
2 (c)继电器、开关和连接器272
3 半导体器件的其它失效率影响因素272
4 单片和混合微型电路的其它失效率因素272
5 微型电路的熟练因子/失效率系数272
附录B 电子管的基本失效率(包括偶然和耗损失效)273
5.2.4.19 MIL-C-55514 有可靠性要求的CFR型非金属外壳塑料或金属化塑料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1444
热门推荐
- 2269964.html
- 2811030.html
- 2005389.html
- 797110.html
- 2673483.html
- 2930684.html
- 2738278.html
- 49846.html
- 1586253.html
- 2095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3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9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8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1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8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4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9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3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4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