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人骥,潘其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258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经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络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序1
第一部分经络现象1
第一章导言1
1.1 人体经络现象的概念4
1.2 人体经络现象的生物学内涵4
1.3 客观表述人体经络现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5
1.4经络科学的目的、范畴与概念6
1.5经络功能特征7
1.6建立经络科学的可能性7
1.7 开展经络科学实验研究需要阐明的问题7
1.8 经络科学的发展方向8
第二章人体经络现象的客观性9
2.1 人体经络现象的提出和理解9
2.2 对于经络存、废争论焦点的理解10
3.2 经络科学明证——明仿北宋铜人14
第三章经络科学明证14
3.1 中华古代自然理念与实践背景14
3.3 经络系统是气血通路28
第四章经络科学概念总论30
4.1 同一概念30
4.2 时间概念30
4.3空间概念31
4.4死生概念35
4.5 显隐概念37
4.6整体概念39
第五章人体经络现象的生物科学审视42
5.1 人体经络现象的自然科学归属42
5.2 人体经络现象的形态学疑点44
5.3 人体经络现象的生理学疑问45
5.4 人体经络现象的神经生物学难题46
第六章人体体表电学参数的实验测定48
6.1 对电学测定条件的估计48
6.3 四电极方法的可信性49
6.2 对二电极测定人体被动电学性质的认识49
第七章低阻经络客观实在性的实验证明56
7.1 测定人体表面电阻的实验设计56
7.2群体间皮下电阻测定差异的图示比较56
7.3个体皮下电阻分布的双侧比较57
7.4 人体皮下电阻分布的时间稳定性58
7.5 低电阻点的纵向连线显示60
7.6 不同人体皮下低阻线的对比63
7.7低阻经络客观存在64
7.8穴位的物理学参数65
第二部分经络现象的实验探索——功能与结构66
第八章实验研究经络现象的生理学机制66
8.1 哺乳类动物实验检测针刺效应66
8.2研究经络现象建立低等动物实验模型的71
必要性71
第九章应用生物学模型研究人体经络通路现象73
9.1 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问题和策略73
9.2人体经络通路现象及其特征73
9.3探索神经生物学实验模型的必要性74
9.4探索水蛭神经生物学实验模型的可行性75
第十章 中华宽体金线蛭中枢型标定机械77
感觉神经元特性77
10.1 机械感觉神经系统77
10.2 标定神经元次级轴突分支对称性79
10.3 机械感觉神经元轴突在神经索中分布对称81
10.4单个机械感觉神经元跨体节轴突分布82
神经元间的机能关系83
10.5 相同体神经节中不同机械感觉型83
10.6 相邻体神经节中的机械感觉神经元84
以电突触连接84
第十一章中华宽体金线蛭前宝塔神经元(AP)对86
机械感觉信号的部位分辨功能86
11.1 前宝塔神经元(AP)的标定86
11.2 AP神经元轴突分支对称86
11.3AP神经元功能探索87
11.4 AP神经元的电学性质标定88
分辨功能的标定89
11.5 AP神经元突触对感受野部位89
11.6 AP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区不同部位的92
反应振幅比较92
11.7 AP神经元对单个体环的背、93
腹区刺激的部位分辨93
第十二章AP神经元部位分辨功能在水蛭97
机体中的意义97
12.1 AP神经元对跨体节传入机械感觉97
信号的部位分辨97
12.2水蛭AP神经元对机械刺激98
信号处理的整体机制98
12.3 AP细胞是对部位信息进行101
频率编码的神经元101
12.4 AP编码神经元在本体节中的意义102
12.5 AP编码神经元在水蛭全体节神经节103
链索中的功能意义103
通路现象的启示107
12.6 水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探索人体经络107
第十三章 中华宽体金线蛭中枢神经细胞间缝隙111
连接超显微结构研究111
13.1 神经元末梢间存在缝隙连接112
13.2 胶质细胞膜内部化113
13.3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114
胶质细胞形成环形片层体117
14.1 标记AP神经元与其邻接的117
超微结构研究117
第十四章染料标记AP神经元突触的117
14.2 染料标记AP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和120
胶质细胞间缝隙连接120
14.3 染料双标记伤害性N神经元120
与AP神经元间的缝隙连接120
14.4充镧显示缝隙连接121
14.5 染料标记AP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间的连接123
14.6 中华宽体金线蛭缝隙连接的冷冻断裂观测124
低阻贯通组构126
14.7 缝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126
第十五章微环境低阻贯通机能表现131
15.1 蜚蠊外周型机械感觉神经系统131
15.2 蜚蠊外周机械感受神经元轴突的损伤135
与修复135
15.3 水蛭标定中枢神经元培养及突触形成的136
启示136
15.4 单个标定神经元的再生与移植137
神经元化学突触再发生139
15.5 神经节内植入单个标定139
15.6 植入神经元间电学突触再发生140
15.7 水蛭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142
第十六章生物学实验总结149
第十七章经络构筑与低阻贯通组构的统一151
第三部分经络科学的发展与前景154
第十八章从生物学看经络科学的发展154
18.1 经络科学提出的依据154
18.4 通过实验论证中医理论的难点所在155
18.2 经络科学的目的155
18.3 人体经络-脏腑相关的命题155
18.5 中华传统医学研究方案评述157
第十九章经络科学的前景158
19.1 在人体经络通路机能研究中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经络分子生物学方向的探索158
19.2 建立数字化经络科学体系——160
经络生物信息学的启动160
第二十章结语162
20.1 如何评价传统经络学说理论体系的特色162
20.2如何估计经络科学的前景163
20.3 如何理解经络研究的突破165
20.4 如何认识中西医理论的结合点165
附录一经络科学词解168
附录二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论经络170
附录三172
附录四173
文献目录185
跋193
热门推荐
- 3368566.html
- 3708362.html
- 2714891.html
- 544143.html
- 1184854.html
- 2469723.html
- 576894.html
- 768234.html
- 2277729.html
- 2474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0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4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5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1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5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