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美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翻译美学教程
  • 刘宓庆,章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50014586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美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翻译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 One 翻译美学简介1

Topic 1.1 学科定位:翻译学归属于美学1

Topic 1.2 语言学对翻译学的意义4

Topic 1.3 语言和翻译的交汇点:语言审美8

Topic 1.4 语言审美的普遍性10

【思考讨论题】13

Part Two 翻译美学的学科结构14

Topic 2.1 翻译美学的学科结构14

Topic 2.2 翻译美学对于中国翻译的重要性16

Topic 2.3 翻译美学的关注中心(Focuses)17

Topic 2.4 翻译美学研究的两种路子(Approach)18

Topic 2.5 翻译美学的研究方法论19

【思考讨论题】23

Part Three 中西翻译美学思想发展概略24

Topic 3.1 翻译学美学的思想萌芽24

T3.1.1 中国翻译美学之源:中国审美文化史25

T3.1.2 中国翻译美学思想之源: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26

Topic 3.2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美学内涵30

Topic 3.3 翻译美学需要整体性整合研究:相映成辉34

Topic 3.4 西方美学发展的四个时期37

Topic 3.5 翻译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39

【思考讨论题】41

Part Four 语言审美概论42

Topic 4.1 语言审美:翻译美学的最佳切入点42

Topic 4.2 探求语言美:翻译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43

Topic 4.3 语言审美信息搜索的途径:神形兼备论50

T4.3.1 语言审美分析的结构层级论52

T4.3.2 传统美学的语言审美感应论71

T4.3.3 心理美学的语言审美方法论73

Topic 4.4 语言审美的基础:翻译美学的意义观75

T4.4.1 翻译中的“意义审美”76

T4.4.2 翻译意义审美的一般指引79

T4.4.3 翻译中的形式审美86

Topic 4.5 汉语之美89

T4.5.1 汉语的结构美:“玲珑飞逸”90

T4.5.2 汉语的音乐美:清纯柔润,铿锵有致93

T4.5.3 汉语的音韵美:“循声至隽”95

T4.5.4 汉语的声调美:声中有意,调中有情100

T4.5.5 汉语的意象美:“神用象通”102

T4.5.6 汉语的意境美:“境与意会”104

T4.5.7 汉语的模糊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106

T4.5.8 当代汉语行文审美基本要领107

Topic 4.6 英语的丰采108

T4.6.1 历时的斑斓与共时的辉煌——以广袤的语言版图显示英语之大气卓然108

T4.6.2 英语的理性美——以严谨的语言规范尽显英语的理性素质109

T4.6.3 英语的动态感性美——以语法规范的内在律动表现语言的生命力112

T4.6.4 英语的自然美——以自然天成为语言表现的本色和依归115

T4.6.5 英语的丰繁美——以多姿多彩的结构形态表现出英语的富集丰腴118

T4.6.6 英语的幽默美——以机智的潇洒调侃人生百态,博得了世人赞誉121

T4.6.7 当代英语审美表现的新趋势123

【思考讨论题】129

Part Five 语言审美的价值观论130

Topic 5.1 语言审美价值论的重要性130

T5.1.1 语言审美的普遍原则(General Principles)132

T5.1.2 语言审美的差异性134

Topic 5.2 语言美的普遍价值标准(Axiological universals)135

T5.2.1 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136

T5.2.2 精致独到的结构形态138

T5.2.3 深刻巧妙的意义蕴含141

T5.2.4 精心铸造的意象意境142

T5.2.5 鲜明独特的文化色彩145

Topic 5.3 语言美的特殊性147

T5.3.1 汉语的地理生态与文化选择不同于英语147

T5.3.2 语言美具有不同的历时特征和共时特征148

Topic 5.4 关于语言美的多维、辩证、动态价值观150

【思考讨论题】151

Part Six 论翻译审美152

Topic 6.1 所谓“翻译审美”152

Topic 6.2 翻译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154

T6.2.1 翻译审美涵盖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154

T6.2.2 翻译审美的对象是语言155

T6.2.3 翻译审美必须是语际的(Interlingual)155

T6.2.4 翻译审美主体是关键157

T6.2.5 翻译审美要求普遍性和专业针对性159

Topic 6.3 翻译审美的特征普遍存在160

Topic 6.4 翻译的审美阅读策略162

T6.4.1 理解性阅读:审美阅读的前提162

T6.4.2 翻译审美的文本阅读163

Topic 6.5 对原语文本的审美解构:审美信息扫描163

Topic 6.6 翻译审美理解的“相对共性”171

Topic 6.7 超文本语言审美探索173

T6.7.1 关于“超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分析174

T6.7.2 关于意象美176

T6.7.3 关于意境美180

T6.7.4 关于意蕴美183

Topic 6.8 悉听弦外之音,始得文本深意185

【思考讨论题】186

Part Seven 翻译的审美主体187

Topic 7.1 复杂的审美主体:“四维复合性”187

Topic 7.2 翻译审美主体的特征188

Topic 7.3 翻译审美主体的条件190

T7.3.1 审美能力192

T7.3.2 语言感应力(语感)194

T7.3.3 审美想象力195

T7.3.4 审美理解力198

T7.3.5 审美的情感操控能力202

T7.3.6 审美创造能力203

Topic 7.4 审美主体的差异性问题204

Topic 7.5 审美标准的主体中心论206

【思考讨论题】208

Part Eight 翻译的审美客体209

Topic 8.1 审美客体是一个“感性活体”209

Topic 8.2 审美客体的形态分类210

Topic 8.3 审美客体的特征210

Topic 8.4 审美客体的功能212

T8.4.1 信息提供(Informative)213

T8.4.2 外象描写(Descriptive)214

T8.4.3 情感激励(Emotional)215

T8.4.4 感悟启发(Elicitating)217

T8.4.5 观念剖析(Ideational)218

Topic 8.5 翻译审美客体的结构220

Topic 8.6 语言美的语际转换:美的“可译性”问题221

Topic 8.7 翻译审美转换障碍问题222

【思考讨论题】223

Part Nine 翻译审美心理结构探讨224

Topic 9.1 审美心理结构阐释224

Topic 9.2 审美心理活动的特征225

T9.2.1 情感体验(Emotional Experience)226

T9.2.2 价值实践(Value Practice)227

Topic 9.3 翻译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229

T9.3.1 灵活的心理调节策略230

T9.3.2 高度的审美再创造的目的性231

T9.3.3 想象力与“意义的完形”231

T9.3.4 在诗意乐园中的畅游心态(Felicity)232

Topic 9.4 翻译审美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233

Topic 9.5 翻译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审美情感236

T9.5.1 翻译与审美情感(Aesthetic Emotions)236

T9.5.2 审美情感对翻译的意义239

T9.5.3 中西审美情感特征比较242

Topic 9.6 翻译与审美想象(Aesthetic Imagination)244

Topic 9.7 翻译心理活动研究的前景247

【思考讨论题】248

Part Ten 翻译的价值观论——兼论翻译批评审美原则249

Topic 10.1 翻译的审美价值论概述249

T10.1.1 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250

T10.1.2 “语言美”应该如何进行审美评价?253

Topic 10.2 翻译审美价值(AVT)的多维表现255

Topic 10.3 翻译美学的基本价值原则——“相对性”260

T10.3.1 (PR1) 关于原语的语言形式:是不是“必须尽力加以模仿”?261

T10.3.2 (PR2) 关于原语的语义内容:是不是“忠信第一”?261

T10.3.3 (PR3) 关于文化审美观念:是不是“必须追求同一”?263

T10.3.4 (PR4) 关于“意”的把握:意象、意境、意蕴的转换能不能“纤毫无误”?263

Topic 10.4 翻译审美价值观是发展的264

【思考讨论题】266

Part Eleven 文化翻译与文化审美267

Topic 11.1 文化与审美的关系267

Topic 11.2 民族文化思维形态特征与翻译审美探讨269

T11.2.1 关于意象性思维特征的语言表现270

T11.2.2 关于主体性思维特征的语言表现272

T11.2.3 关于模糊性思维特征的语言表现(一)274

T11.2.4 关于模糊思维的语言表现(二)275

T11.2.5 汉语语法机制的基本特征:模糊性276

Topic 11.3 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模糊性278

Topic 11.4 文化审美与情感280

T11.4.1 文化与审美情感的互动关系282

T11.4.2 审美情感的语言文化表现问题283

Topic11.5 译语的文化取向问题283

T11.5.1 跨语言文化转换:五种方式284

T11.5.2 文化特征化与等级化分布(Stratified Distribution)285

Topic 11.6 翻译的文化审美要领287

Topic 11.7 文化翻译对策论的要点和依据289

【思考讨论题】290

Part Twelve 翻译的审美再现论291

Topic 12.1 翻译的语言表现论——翻译审美再现概述291

Topic 12.2 审美再现的主体前结构及其适应性293

Topic 12.3 中西审美再现对策论:发展及现状295

Topic 12.4 翻译审美再现方法论299

T12.4.1 汉语审美表现法概述299

T12.4.2 英语审美表现法概述303

T12.4.3 所谓“好英语”(Good English)的审美理想304

T12.4.4 英语句段表现法审美标准307

T12.4.5 英语篇章表现法审美标准311

Topic 12.5 翻译审美再现范式论专题(一)311

T12.5.1 审美再现:模糊式(Fuzziness)312

T12.5.2 审美再现:悖论式(Paradox)316

T12.5.3 审美再现:悬疑式(Suspense)317

T12.5.4 审美再现:反衬式(Irony)322

Topic 12.6 翻译审美再现范式论专题(二)323

T12.6.1 模仿论溯源323

T12.6.2 关于两类模仿325

T12.6.3 动态模仿(Dynamic Imitation)与隐喻的翻译327

Topic 12.7 翻译审美再现范式论专题(三):翻译审美与移情331

Topic 12.8 翻译审美再现范式论专题(四):语言的形式美340

Topic 12.9 论审美调节(Aesthetic Modulation)344

T12.9.1 审美调节的整体性345

T12.9.2 翻译审美调节手段348

T12.9.3 翻译审美调节图式350

Topic 12.10 翻译美学审美再现论主旨性对策:择善从优351

T12.10.1 翻译审美再现“择善从优”的四点要旨351

T12.10.2 四点对策355

【思考讨论题】357

Part Thirteen 论翻译风格审美与再现358

Topic 13.1 翻译的风格论358

Topic 13.2 风格的审美分析——信息扫描360

T13.2.1 语言中各层级的显性和隐性审美信息扫描361

T13.2.3 风格审美分析中的关键——风采的融汇把握369

Topic 13.3 超语言层级的风格研究:把握隐性风格美信息373

T13.3.1 “大语境”:社会文化背景与作家风格373

T13.3.2 作家的人文背景与风格375

T13.3.3 文学流派与作家风格377

Topic 13.4 风格翻译的取向原则——“不拘一格,择善从优”377

T13.4.1 风格翻译的原语取向379

T13.4.2 风格翻译的译语取向381

T13.4.3 译者个人的风格取向383

T13.4.4 文风时尚问题388

Topic13.5 风格翻译需要扎实的审美功力390

【思考讨论题】392

Part Fourteen 翻译美学的接受理论393

Topic 14.1 翻译的“接受调节”不可避免393

Topic 14.2 “接受”是一个“看不见”的制高点394

T14.2.1 读者的超功利性395

T14.2.2 读者群体(RP)的复合性396

T14.2.3 读者实际上参与了翻译审美的“价值体现”和“价值融合”400

T14.2.4 “读者接受”的“历史性”402

Topic 14.3 “翻译接受”的价值论403

T14.3.1 “翻译接受”必须高度重视意义的审美转换403

T14.3.2 “翻译接受”对语言审美的基本态度:保持相对性404

T14.3.3 “翻译接受”必须拒斥“汉化英语”或“洋化汉语”406

T14.3.4 “翻译接受”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适应性(Cultural Adaptability)408

Topic 14.4 翻译的“读者接受观”需要有充分的前瞻性408

【思考讨论题】410

后记411

参考书目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