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1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1册
  • 冯友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2001·112
  • 出版时间:1962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绪言1

第一节 哲学史的对象、内容和范围1

第二节 哲学中两个对立面的斗争和统—8

第五节 墨子的政治思想14

第三节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21

第四节 观点和资料的统一26

第五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形式29

第六节 中国哲学史(古代和近代)发展的线索35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西周)及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45

第一章 商代和西周时期(纪元前16世纪至8世纪)宗教思想的发展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45

第一节 商代科学知识及宗教思想的对立45

第二节 周公的天命论49

第三节 西周末东周初奴隶制襄落时期宗教威权的动摇52

第四节 古代素朴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萌芽54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60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3世纪)哲学及社会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60

第二节 奴隶身份的解放62

第三节 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65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活跃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68

第三章 春秋时期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74

第一节 “人”的地位的提高与“神”的地位的削弱75

第二节 范蠡的哲学观点79

第三节 计然的哲学观点83

第四节 晏婴的哲学观点?86

第五节 “法”和“礼”的斗争88

第四章 孔子和初期儒家92

第一节 孔子的生平和他的阶级立场92

第二节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97

第三节 孔子关于“天”的思想101

第四节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105

第五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方法118

第六节 孔子对于殷周以来的文化的整理和发展122

第七节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125

第五章 墨子和前期墨家128

第一节 墨子的生平和他的思想的阶级性128

第二节 墨子对于劳动和劳动成果的重视130

第三节 墨子对于当时等级制度的批判133

第四节 墨子的道德思想136

第六节 墨子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143

第七节 墨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48

第八节 前期墨家向后期墨家的转化152

第六章 早期道家、前期墨家的支流和农家的社会思想154

第一节 杨朱和早期道家154

第二节 宋鈃、尹文学派——墨家的一个支流162

第三节 彭蒙、田骈、慎到——早期道家的发展169

第四节 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的社会思想176

第一节 法家思想的阶级性180

第七章 早期法家和兵家180

第二节 齐法家的经济和哲学思想182

第三节 齐法家关于“法”、“术”、“势”的理论188

第四节 商鞅的进步的历史观191

第五节 法家思想的特点194

第六节 《孙子》中的辩证法思想197

第八章 孟子——儒家哲学思想向唯心主义的发展202

第一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203

第二节 孟子的社会思想及其幻想的社会经济制度210

第三节 孟子关于“仁”的理论214

第四节 孟子的人性论和伦理思想219

第五节 孟子哲学思想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225

第六节 孟子关于“时”、“中”的理论231

第七节 孟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35

第九章 老子和道家哲学体系的建立237

第二节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时代237

第二节 老子的自然观244

第三节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257

第四节 老子的认识论264

第五节 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267

第十章 稷下唯物派273

第一节 稷下唯物派关于“水、地”的思想274

第二节 稷下唯物派关于“精”、“气”韵思想278

第三节 稷下唯物派的社会、政治思想和认识论290

第四节 战国时代“精”、“气”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297

第十二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306

第一节 关于名家306

第二节 惠施的“合同异”及其唯物主义倾向313

第三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及其客观唯心主义324

第四节 战国时期其他辩者的辩论342

第一节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349

第十二章 庄子——先秦最大的唯心主义者349

第二节 庄子的认识论354

第三节 庄子的自然观362

第四节 庄子的人生理想372

第五节 庄子的宿命论379

第六节 庄子的社会、政治思想382

第七节 庄子哲学对后世的影响386

第十三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390

第一节 关于后期墨家390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395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400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自然观410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社会政治思想413

第六节 后期墨家对于名家和诡辩学说的批评421

第七节 后期墨家对于当时老、庄学说和其它各家的批判430

第八节 后期墨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431

第一节 关于阴阳五行家437

第十四章 阴阳五行家的哲学思想437

第二节 《洪范》以五行为基础的自然观440

第三节 《月今》的世界图式443

第四节 邹衍的地理学说和历史观450

第五节 阴阳五行家思想对于中国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454

第六节 对于阴阳五行家的估价和批判457

第十五章 易传的哲学思想462

第一节 关于《易经》和易传462

第二节 筮法和易传中的“数”465

第三节 易传中的“象”468

第四节 易传的宇宙发生论及世界图式476

第五节 易传中的辩证法思想479

第六节 易传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493

第七节 易传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影响496

第十六章 荀子——先秦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498

第一节 荀子的自然观498

第二节 荀子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509

第三节 荀子的逻辑思想521

第四节 荀子的社会思想528

第五节 荀子的人性论536

第六节 荀子对于当时各家的批判542

第七节 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548

第十七章 韩非——先秦法家最后的代表551

第一节 韩非的自然观551

第二节 韩非的认识论562

第三节 韩非的社会观和历史观564

第四节 韩非的实际政治主张571

第五节 韩非对于以前法家思想的综合573

第六节 对于韩非哲学思想的估价575

第十八章 秦汉统一前夕的折衷主义思想及先秦哲学的终结577

第一节 战国末期儒家、道家中的折衷主义因素577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折衷主义578

第三节 先秦哲学的终结5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