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 张秦岭,宋晓强,李鹏,同新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7804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流域污染-非点污染源-污染控制-研究-陕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1

1.1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1.2 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与控制2

1.2.1 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2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5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7

参考文献9

第2章 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12

2.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2

2.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12

2.1.2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4

2.2 陕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2

2.2.1 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22

2.2.2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24

2.3 区域水生态安全制约因素分析29

2.3.1 水源区自然条件29

2.3.2 水源区经济条件30

2.3.3 水源区环境条件31

2.4 南水北调陕西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2

2.4.1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32

2.4.2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33

2.4.3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3

2.5 区域水环境安全特征演变——以商洛市为例35

2.5.1 TOPSIS法35

2.5.2 综合指数法36

2.5.3 投影寻踪分类法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 丹汉江水源区非点源污染源分布与负荷41

3.1 水源区的污染物特征及危害41

3.1.1 非点源污染发生的特征41

3.1.2 非点源污染的危害42

3.2 水源区各县(区)污染物分布45

3.2.1 污染源的总体分布情况45

3.2.2 污染物类型与来源的县域分布特征48

3.3 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农村生产的关系53

3.3.1 非点源污染与种植业的关系53

3.3.2 非点源污染与畜禽养殖的关系54

3.4 非点源污染与农村生活的关系55

3.4.1 生活污水量及人粪尿排放55

3.4.2 固体废弃物量55

3.4.3 化肥施用及流失56

3.4.4 农村生活对区域非点源污染的贡献56

参考文献57

第4章 非点源污染经济损失价值58

4.1 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比较58

4.2 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价值59

4.2.1 计算思路与方法59

4.2.2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价值的总量和构成63

参考文献64

第5章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与分区65

5.1 非点源污染分区基本方法65

5.2 污染源敏感性分析65

5.3 水源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69

5.3.1 研究单元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比例69

5.3.2 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72

5.4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分区73

参考文献76

第6章 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77

6.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77

6.1.1 典型小流域坡改梯对土壤养分再分布的调控作用77

6.1.2 谷坊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作用84

6.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85

6.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87

6.2.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87

6.2.2 不同种植类型下养分流失量分析88

6.2.3 不同种植覆盖度下养分流失量分析89

6.2.4 农业措施对氮、磷输出的作用机制90

参考文献92

第7章 植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机理94

7.1 试验材料及方法94

7.1.1 试验材料94

7.1.2 试验设计97

7.2 不同坡面条件下水土流失过程试验研究99

7.2.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水土流失过程100

7.2.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覆盖坡面水土流失过程101

7.2.3 不同草被过滤带产流产沙特征分析109

7.3 不同坡面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试验研究110

7.3.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养分流失过程111

7.3.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坡面养分流失过程113

7.3.3 不同草被过滤带养分流失特征分析130

7.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关系与调控机理研究130

7.4.1 草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作用131

7.4.2 影响水土-养分流失因子统计分析139

7.4.3 坡面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关系分析145

7.4.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与水蚀动力关系150

参考文献154

第8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治理模式157

8.1 丹汉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与经验158

8.1.1 陕西省丹汉江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158

8.1.2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做法159

8.1.3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160

8.1.4 治理规划与未来工作重点161

8.2 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163

8.2.1 非点源污染控制主要技术措施163

8.2.2 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164

8.2.3 农业污染防控措施及其局限性165

8.3 水体修复管理技术166

8.3.1 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166

8.3.2 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167

8.3.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168

8.4 小流域治理模式168

8.4.1 立体配置模式169

8.4.2 水平配置模式169

8.4.3 水土保持治理模式170

参考文献173

第9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功能174

9.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历程174

9.1.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起源174

9.1.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174

9.1.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175

9.1.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作用意义176

9.2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78

9.2.1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78

9.2.2 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启示178

9.3 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179

9.3.1 防治目标、理念不同180

9.3.2 规划不同183

9.3.3 治理措施不同184

9.3.4 管护不同193

9.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目标195

9.4.1 清洁小流域的内涵195

9.4.2 清洁小流域规划建设原则与目标195

9.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功能布局196

9.5.1 生态农业区197

9.5.2 村镇污染防治区197

9.5.3 生态缓冲带区198

9.6 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保障措施198

参考文献198

第10章 丹汉江清洁流域关键技术与治理布局200

10.1 生态沟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200

10.1.1 生态沟渠简介200

10.1.2 生态沟对河道非点源污染作用的分析203

10.1.3 生态沟对坡面沟渠非点源污染的削减作用209

10.2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改进与发展215

10.2.1 生态袋梯田坎设计215

10.2.2 生态边坡治理与维护措施设计220

10.2.3 谷坊230

10.3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31

10.3.1 土壤渗滤床231

10.3.2 “四位一体”沼气池233

10.3.3 化粪池234

10.3.4 堆肥场236

10.3.5 农村垃圾处理措施238

10.4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241

10.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243

10.5.1 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243

10.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污染控制途径246

10.6 小流域污染物治理措施分区布局247

参考文献251

第11章 桃花谷水土保持清洁示范小流域建设实践252

11.1 示范园概况252

11.1.1 地理位置252

11.1.2 水土流失状况252

11.1.3 非点源污染状况252

11.2 示范园建设目标与工程布局253

11.2.1 指导思想253

11.2.2 示范园建设目标253

11.2.3 工程布局254

11.3 综合治理工程设计257

11.3.1 坡耕地改造工程设计258

11.3.2 核心区坡面水系工程264

11.4 效益分析268

11.4.1 生态效益268

11.4.2 社会效益269

参考文献269

第12章 丹汉江清洁小流域示范体系270

12.1 石泉县大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71

12.1.1 指导思想271

12.1.2 小流域建设目标272

12.1.3 工程总体布局272

12.2 商州区闵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273

12.2.1 指导思想273

12.2.2 建设目标274

12.2.3 工程布局274

12.3 其他生态清洁小流域278

12.3.1 西乡县樱桃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樱桃特色产品278

12.3.2 旬阳县佛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狮头柑特色产品279

12.3.3 宁强县肖家坝生态清洁小流域——茶叶特色产品280

12.3.4 洛南县香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旅游型282

12.3.5 宁陕县鱼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284

12.4 陕西省清洁小流域规范化建设285

12.4.1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85

12.4.2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290

参考文献293

第13章 生态流域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体制与控制战略294

13.1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建议294

13.1.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对策294

13.1.2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流域动态管理水平294

13.1.3 完善管护机制,提升流域治污设施管护能力295

13.1.4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流域管理的公众参与意识296

13.1.5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分类分级建设体系296

13.1.6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298

13.1.7 技术推广及示范工程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298

13.1.8 制度建设300

13.1.9 宣传体系303

13.1.10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303

13.1.11 建立清洁小流域利益相关者的组织机构305

13.2 推动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306

13.2.1 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306

13.2.2 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构建306

13.2.3 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308

13.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308

13.3.1 尽快制定、完善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法律308

13.3.2 强化执法309

13.4 政策措施309

13.5 技术措施310

13.6 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311

13.6.1 生态移民范围及规模311

13.6.2 生态移民的环保措施及迁出区的生态恢复311

13.6.3 保障措施313

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