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优化问题研究 基于演化的观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金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397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产业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优化问题研究 基于演化的观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节 问题提出1
第二节 研究意义4
一、理论意义4
二、实践意义5
第三节 主要理论假设6
一、资源稀缺性假设6
二、经济人假设7
三、有限理性假设7
四、信息不对称假设8
五、企业异质性假设9
六、机会主义行为假设10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10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12
第六节 研究技术路线13
第二章 产业发展理论文献综述15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16
一、企业及其性质16
二、产业及其分类18
第二节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22
一、产业的形成期22
二、产业的成长期22
三、产业的成熟期23
四、产业的衰退期23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23
一、结构主义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24
二、效率主义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25
三、行为主义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27
第四节 演化经济理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30
一、早期的经济演化思想30
二、演化经济学的研究32
三、组织生态学的研究34
四、组织效率理论的研究37
五、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38
第五节 产业发展环境及其影响40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40
二、产业发展环境的概念与主要内容40
三、政府管制、产业政策及其作用41
第六节 研究的主要观点55
一、产业的主要特征55
二、产业发展的内涵58
三、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58
四、产业发展的主要特性59
五、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60
六、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61
七、产业发展环境及其影响作用61
第七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63
一、传统产业理论学派的不足63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6
本章小结70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生物进化的类比分析71
第一节 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与启示72
一、进化的基本含义72
二、生物进化论的产生与发展73
三、生物进化机制的内涵与作用75
四、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79
五、生物进化论的启示与应用80
第二节 产业与企业的类生物特性81
一、企业具有目的性与主动性81
二、企业具有整体系统性82
三、企业具有有限理性83
四、企业具有有限寿命周期84
五、企业具有异质性和多样性85
六、企业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86
第三节 产业与企业的超生物特性89
一、企业具有无限经济利益需求89
二、企业基因遗传变异更加复杂90
三、企业具有复杂适应性91
四、企业规模边界难以确定92
五、企业竞争更加激烈93
六、企业之间具有更加复杂的相互作用94
七、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作用更大95
本章小结96
第四章 产业发展的生态学机制与作用97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遗传机制与作用97
一、产业发展遗传机制的内涵97
二、企业基因的遗传途径和方式98
三、企业基因遗传的进化博弈模型102
四、企业基因遗传的结果109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变异机制与作用110
一、产业发展变异机制的内涵110
二、企业基因变异与企业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112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选择机制与作用115
一、产业发展选择机制的内涵115
二、市场选择的方式与途径116
三、市场选择和企业竞争的博弈论与生态学模型117
第四节 产业发展机制的综合逻辑关系126
本章小结127
第五章 产业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的影响129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遗传机制与发展环境的影响129
一、遏制企业规模扩张的反垄断政策130
二、企业产量管制131
三、保护性政府采购政策132
四、进口贸易壁垒132
五、国际市场与出口134
六、企业人事制度与员工流动136
七、资本市场健全程度136
八、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情况等其他因素136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变异机制与发展环境的影响137
一、经济体制、产权制度与产权保护137
二、产业进入管制139
三、企业注册手续与政府工作效率142
四、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度干预144
五、外商直接投资政策145
六、科技、教育发展水平146
七、传统文化与就业观念等其他因素147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选择机制与发展环境的影响148
一、商品价格管制149
二、商品质量标准与有关信息披露管制151
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扶持153
四、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制度性歧视154
五、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市场分割155
六、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56
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157
八、反不正当竞争法规等其他因素158
本章小结159
第六章 产业发展的演化动态趋势与风险161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企业规模不断扩张161
一、企业规模的内涵探讨161
二、规模经济与企业横向规模扩张162
三、交易费用与企业纵向规模扩张163
四、范围经济与企业多元化规模扩张164
五、企业整体规模及其扩张趋势166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企业组织制度不断健全169
一、家庭手工作坊和工厂制企业170
二、独资与合伙制企业170
三、公司制企业171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完善174
一、简单结构企业174
二、“U”型结构企业174
三、“M”型结构企业175
四、网络化结构企业175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集中化177
一、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基本规律177
二、企业的优胜劣汰与产业结构集中化177
第五节 产业发展与产业层次分化178
一、一般系统的演化与层次分化178
二、产业的系统层次构成179
三、产业的系统层次演变179
第六节 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181
第七节 产业发展的生态学风险182
一、产业发展的近交衰退风险183
二、产业发展的传染病风险185
本章小结187
第七章 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上):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及其发展概况189
第一节 汽车制造产业与主要产品种类划分190
一、汽车制造产业的行业划分190
二、汽车制造产业的主要产品种类190
第二节 汽车制造产业的重要经济地位192
一、汽车制造产业具有很强的经济拉动作用192
二、汽车制造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193
三、汽车制造产业加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194
第三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概况、成绩与不足194
一、汽车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增速总体趋缓195
二、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不断提高,但总体比重不断下滑199
三、营业收入与利润、利税总额不断增加,但占比逐年下降202
四、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仍相对偏低203
五、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不高204
六、国际竞争力逐渐提高,但相对偏低206
七、高度依赖跨国汽车公司208
本章小结210
第八章 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中):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机制问题211
第一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遗传机制问题211
一、企业规模不大、成长缓慢212
二、企业相互学习交流沟通不畅213
三、衍生裂变型企业数量不多215
四、企业兼并重组与规模扩张困难216
第二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变异机制与企业多样化不足的问题216
一、企业进入速度慢、数量少216
二、企业制度落后、类型单一、严重同质化219
三、跨国汽车公司进入国内过早、过快、过多221
四、民营资本进入时间晚、数量少222
五、企业创新能力弱、成果少222
第三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企业竞争与市场选择问题224
一、企业数量长期居高不下224
二、产业结构松散、集中度提升缓慢225
本章小结225
第九章 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及其影响227
第一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对遗传机制的影响227
一、限制性汽车消费政策长期存在228
二、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够229
三、保护性政府汽车采购政策长期缺位230
四、大量汽车进口严重侵占国内市场231
五、企业地理分散,学习交流与兼并重组困难237
六、其他有关因素及其影响238
第二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对变异机制和企业多样化的影响238
一、产业进入政策及其影响238
二、外商合资进入政策及其影响244
三、汽车产品目录管制及其影响247
四、其他有关因素及其影响249
第三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对企业竞争与市场选择的影响249
一、汽车价格管制及其影响250
二、汽车市场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影响251
三、汽车企业垄断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长期存在253
四、汽车制造企业退出障碍等因素254
第四节 中国汽车制造产业案例研究结论256
本章小结257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59
第一节 研究结论259
一、产业与企业的类生物与超生物特性259
二、产业发展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机制260
三、产业发展机制与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261
四、产业发展的动态趋势与风险262
第二节 政策建议266
一、科学认识产业发展规律266
二、系统理顺产业发展机制267
三、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268
第三节 本书创新点278
第四节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80
参考文献281
后记297
热门推荐
- 1821242.html
- 2784144.html
- 1267637.html
- 1877913.html
- 1259562.html
- 2409557.html
- 1752722.html
- 1472723.html
- 2985093.html
- 307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7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9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3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5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2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