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走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薛荣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11003041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农业现代化(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走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40年的实践9亿农民的选择1
第一节 互助组与合作社2
第二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农业学大寨8
第四节 联产承包与双层经营10
第二章 稳定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正确道路15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经营方式16
第二节 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搞一种模式20
第三节 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23
第四节 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双层经营体制25
第五节 积极大胆地完善非农产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31
第六节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注意把握的几个政策性问题38
第七节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分清楚几个关系40
第八节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要注意掌握好原则和法规49
第三章 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的中介和纽带作用55
第一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55
第二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58
第三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62
第四节 农村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和组建的原则68
第五节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72
第六节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为农民流通服务81
第七节 改进农村金融工作,搞活资金融通和服务83
第八节 建立农村干部服备卡制度,真正加强社会化服务领导工作的责任88
第九节 编织网络,形成合力,搞好社会化服务“大合唱”9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力量源泉92
第四章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变革传统的农业体系92
第二节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生产力的一大特点95
第三节 依靠科技兴农,首先要兴科技100
第四节 振兴科技,关键是要注入活力102
第五节 技物结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106
第六节 变革农民观念,强化科技意识,培养一代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109
第七节 强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让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123
第八节 优化科技环境,让科技进步向全方位推进130
第一节 从温饱到小康,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深刻变革136
第五章 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小康社会的转换13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必须从实现小康抓起140
第三节 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走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之路149
第四节 发展“三高农业”,建立新的种植业结构156
第五节 发展“三高农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途径165
第六节 建设“三高农业”必须坚持“四个转变”173
第七节 家庭经营向小康社会转换的基本特征176
第八节 向小康社会转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179
第六章 深化乡镇企业改革,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184
第一节 农村工业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主要依托18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工业189
第三节 调整农村工业结构,适应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193
第四节 建立工业小区,搞好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200
第五节 乡镇企业股份化是深化企业改革切实可行的途径210
第六节 农村工业发展模式226
第七节 扎扎实实开展企业横向联合232
第八节 结合农村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农村工业现代化管理水平237
第九节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搞好城乡工业协调发展242
第七章 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252
第一节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252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254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259
第四节 指导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266
第八章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繁荣270
第一节 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建立市带县镇带村的新体制270
第二节 城乡经济融合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经济现象275
第三节 城乡开通,经济结合,建起了城乡一体的新兴“产业环流”281
第四节 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87
第五节 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城乡市场体制294
第六节 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304
第七节 贸工农有机结合,增强城乡一体的成龙动力311
第八节 建立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城乡整体效益317
第九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银行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桥梁与后盾作用318
第十节 农村经济非农化及其发展趋势322
后记329
热门推荐
- 2614726.html
- 3106654.html
- 2615409.html
- 3319768.html
- 1833381.html
- 2652278.html
- 1775110.html
- 1421986.html
- 1603994.html
- 2151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4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3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3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2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