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
  • 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076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思考3

第一章 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考察3

1.1 原始社会的保障制度4

1.1.1 原始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4

1.1.2 原始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解体与传承6

1.2 奴隶社会的保障制度7

1.2.1 古埃及的保障制度7

1.2.2 古代两河流域的保障制度8

1.2.3 古代希腊的保障制度11

1.2.4 古印度的保障制度12

1.2.5 古罗马的保障制度14

1.2.6 先秦时期中国的保障制度16

1.3 西方封建社会的保障制度19

1.3.1 封建社会初期的保障制度19

1.3.2 封建社会中期的保障制度22

1.3.3 封建社会末期的保障制度26

1.4 近代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0

1.4.1 社会经济背景30

1.4.2 早期的济贫35

1.4.3 英国的相关保险和新济贫法37

1.4.4 现代社会保障的雏形——商业性保险的产生与发展40

1.5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5

1.5.1 社会保险在德国的产生45

1.5.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49

第二章 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思想基础62

2.1 感性主义伦理思想62

2.2 理性主义伦理思想67

2.2.1 人的功能在于理性67

2.2.2 善即真,真即善68

2.2.3 提倡人人平等的世界主义泛爱68

2.2.4 道德德性以中道为核心69

2.2.5 德行可教69

2.2.6 强调人的本性的利他特点70

2.2.7 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美德71

2.3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伦理思想71

2.3.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16~17世纪)72

2.3.2 过渡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18世纪)73

2.3.3 批判性的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19世纪)75

2.4 怜恤观78

2.5 人权观80

第三章 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的经济理论83

3.1 边际效用递减论83

3.2 人的需要本质论85

3.2.1 生存需要86

3.2.2 相互需要87

3.2.3 多种需要87

3.3 再生产论89

3.4 市场失灵论与政府干预论92

3.4.1 市场失灵理论92

3.4.2 政府干预理论96

3.5 持久收入假说论101

3.6 生命周期假说论104

3.7 老年论107

3.7.1 老年的本质特征107

3.7.2 老年经济问题论110

3.8 过早死亡论115

3.8.1 过早死亡引发的社会问题115

3.8.2 过早死亡问题的处理116

3.9 “动力真空”论118

3.9.1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动力真空”现象118

3.9.2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动力真空”现象118

3.9.3 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动力真空”现象119

3.10 供款缺口论120

3.11 社会保障发展趋势论121

3.11.1 社会保障多维化122

3.11.2 社会保障商业化123

3.11.3 社会保障产业化125

3.11.4 社会保障一体化127

3.11.5 社会保障网络化128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130

4.1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131

4.2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43

4.2.1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范围、形式和内容144

4.2.2 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145

4.3 社会保障与一些微观变量的关系150

4.3.1 社会保险与储蓄150

4.3.2 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158

4.3.3 社会保险基金的劳动构成: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164

4.3.4 社会保障与按需、按劳分配167

第五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与法律保障174

5.1 社会保障制度的架构与实施174

5.1.1 目标体系的确定174

5.1.2 保障对象的确认175

5.1.3 项目体系的设计176

5.1.4 筹资模式的选择177

5.1.5 社会服务的提供178

5.2 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与自我完善179

5.2.1 社会保障制度管理180

5.2.2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188

5.2.3 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190

5.2.4 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度水平193

5.3 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保障197

5.3.1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立法197

5.3.2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199

5.3.3 社会保障法的体系203

5.3.4 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和形式204

下篇 社会保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211

第六章 中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宏观背景211

6.1 西方社会保障思潮与中国社会保障211

6.2 中国国情呼唤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16

6.2.1 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216

6.2.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二元经济结构并存217

6.2.3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18

6.2.4 贫困与弱势群体大量增加219

6.3 经济全球化促使加快社会安全网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21

6.3.1 社会安全网的含义及其背景221

6.3.2 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社会保障的挑战222

6.3.3 中国社会保障的体制性与结构性缺陷224

6.3.4 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构筑社会安全网232

6.4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社会保障事业234

6.4.1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235

6.4.2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36

6.4.3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制度创新238

6.4.4 测定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手段241

6.4.5 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体系及其科学方法243

第七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的深层次推进247

7.1 中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48

7.1.1 1995年至1997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式改革248

7.1.2 加快个人账户“空账”向“实账”的转化256

7.1.3 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261

7.1.4 规范养老金发放与调节收入差距263

7.1.5 稳定并逐步降低统筹费率266

7.2 中国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269

7.2.1 建立企业年金的意义与现实背景269

7.2.2 企业年金的性质271

7.2.3 企业年金的地位与发展272

7.2.4 企业年金的管理274

7.2.5 如何实施中国企业年金计划276

7.3 中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个人储蓄寿险280

7.3.1 发展适宜个人投保的保险与投资性保险品种280

7.3.2 个人储蓄寿险的管理280

7.3.3 积极推进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282

7.3.4 寿险资金与开放式基金接轨283

第八章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285

8.1 统制前典型的医疗保险改革模式285

8.1.1 “三段通道式”医疗保险模式286

8.1.2 “双轨并行式”医疗保险模式287

8.1.3 “大病统筹”类医疗保险模式288

8.2 多层次的医保体系289

8.2.1 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290

8.2.2 商业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291

8.3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的政策选择294

8.3.1 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开核算294

8.3.2 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295

8.3.3 实施医疗保险基金预算与财政专户管理296

8.3.4 对离休人员与公务员医疗费用实施有效调控296

8.3.5 多元化筹措医疗保险基金296

8.3.6 设立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297

8.3.7 完善定点医院的仲裁制度及结算制度298

8.4 医疗保险费用平衡分析299

8.4.1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决定300

8.4.2 借鉴“他山之石”,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301

8.4.3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及降低医疗费用分析304

8.4.4 医药体制改革对降低医疗费用的效用分析307

8.4.5 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具体措施309

第九章 中国失业保险改革312

9.1 中国失业保险的沿革312

9.1.1 中国就业压力加大的具体表现形式312

9.1.2 失业的分类与中国当前的失业类型314

9.1.3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316

9.1.4 中国失业保险的具体规定及与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比较317

9.2 中国失业保险改革的思路322

第十章 中国城市制度性扶贫体制改革与并轨转制326

10.1 城市贫困问题与城市制度性扶贫体制326

10.1.1 城市贫困人口悄然增加,成为消灭贫困的又一主战场327

10.1.2 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保障的缺陷328

10.1.3 “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轨329

10.1.4 消贫帮困,深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329

10.1.5 推进城市社会福利体制的改革与变迁334

10.2 三条保障线向二条保障线并轨转制338

10.2.1 各级财政仍然要在并轨转制中担当重要角色338

10.2.2 在并轨转制过程中改革失业保险制度340

10.2.3 城市就业要向实现多元化就业与创造性就业的发展战略转化342

10.3 优化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距344

10.3.1 财税体制改革345

10.3.2 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改革346

10.3.3 社会保障分配体制改革347

10.3.4 积极利用转移支付政策缩小贫富差距348

第十一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49

11.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决策349

11.1.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乏力的原因探析349

11.1.2 政府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确立的微观基础353

11.1.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府决策建议357

11.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360

11.2.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360

11.2.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是与非362

11.2.3 农村养老保险改革的发展前景365

11.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的历史、现实与重构367

11.3.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历史考察367

11.3.2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现实问题371

11.3.3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重构的政策取向和制度安排373

11.4 中国农村非灾害救济377

11.4.1 我国农村非灾害救济现状377

11.4.2 我国农村非灾害救济的特点380

11.4.3 我国农村非灾害救济的发展趋势380

11.4.4 我国农村非灾害救济的发展条件382

11.5 中国农村灾害救济383

11.5.1 我国的灾害救济工作383

11.5.2 灾害救济资金来源385

11.5.3 灾害救济的基本方针385

11.5.4 灾害救济款的包干及分级负担体制386

11.5.5 我国灾害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86

11.5.6 我国的灾害救济制度改革:引入保险机制的尝试388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和运营391

12.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与筹集形式391

12.1.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392

12.1.2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形式396

12.2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保值与增值398

12.2.1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运营401

12.2.2 通过商业保险途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406

12.2.3 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409

12.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410

12.3.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的变革410

12.3.2 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412

12.3.3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模式与财务监督419

参考文献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