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
  • 周良霄,顾菊英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17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51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8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蒙古族的起源1

第一节 历史上的东胡诸部族1

东胡2

乌桓、鲜卑3

室韦9

第二节 蒙古部的西迁13

第三节 辽金统治时期的蒙古草原18

辽对蒙古草原的统治18

金代的蒙古草原诸部26

金朝对蒙古草原诸部的控制41

第二章 12—13世纪初蒙古诸部的社会状况50

第一节 经济生活50

畜牧50

狩猎54

手工业55

商业交换56

农业57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58

家庭58

氏族、部落62

部落联盟72

第三节 阶级分化74

草原氏族贵族75

奴隶与属民(bo′ol孛斡勒)78

平 民83

第四节 文化习俗84

第三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与大蒙古国的建立90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兴起90

也速该之死与铁木真的童年90

与札木合的联盟及十三翼之战93

斡里扎河之战与泰亦赤兀部的败亡98

阙奕坛之战与东蒙诸部的平定101

班朱尼河之盟与克烈部的败亡102

乃蛮的灭亡与蒙古草原的统一105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108

一、国家制度的建立109

千户授封制度109

护卫军制度116

法律的颁行与司法机关的建立122

文字的创制125

二、国家的扩展与巩固128

西北邻部的降附128

与旧氏族残余势力的斗争130

第三节 对外侵掠133

一、第一阶段(1205—1218年)134

征西夏134

侵金135

西辽的灭亡145

二、第二阶段(1218—1224年)147

成吉思汗西征147

木华黎经略华北166

三、第三阶段(1224—1227年)173

伐金173

西夏的灭亡与成吉思汗之死174

第四节 兀鲁思的分授与继承175

第四章 蒙古国的继续扩张与发展181

第一节 窝阔台合罕时期181

一、窝阔台即位与汗权的发展181

二、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上)——灭金187

灭亡金朝187

与南宋的和战189

征服高丽194

三、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下)——拔都西征195

不里阿耳(Bulghar)的残灭197

斡罗思(Orus)的征服197

进掠波兰与匈牙利199

四、蒙古在北部中国和中、西亚地区的统治201

对北部中国的统治202

对中、西亚地区的统治与经略213

五、贵由汗的短暂统治217

贵由即位与黄金氏族内部矛盾的加剧217

招徕吐蕃221

第二节 蒙哥汗时期222

一、汗位的争夺222

蒙哥即位222

叛乱的镇压225

二、统治措施227

中央政权的强化227

行省的设置与亲王出镇228

括户、治赋与分封229

宗教的利用与宗教辩论大会的举行231

三、忽必烈对汉地的经略234

崇儒揽士235

并大理236

军政设施238

营建开平府239

与蒙哥的矛盾240

四、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旭烈兀西征241

灭亦思马因241

阿拔斯王朝的灭亡242

入侵叙利亚243

五、蒙哥的南侵和他的死245

第三节 蒙古国时期草原社会的变化248

第五章 元朝的建立254

第一节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及李璮叛乱的平定254

一、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254

即位开平255

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258

阿里不哥的败降259

二、诸汗国的分立261

三、李璮的叛乱264

第二节 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267

汉法的采行267

蒙汉杂糅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质272

八思巴蒙古字的创制274

第三节 大都的营建275

大都的兴建275

两都制度与上都概况279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281

奖励发展生产281

严禁侵民伤稼282

广兴屯田283

第五节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倾轧与斗争285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形成与矛盾285

阿合马的攫权征利与官僚集团间的斗争289

第六章 全国的统一295

第一节 灭亡南宋295

伐宋的准备295

攻占临安297

闽广川蜀的平定303

第二节 与西北、东北诸叛王的斗争306

海都的叛乱与窝阔台汗国的兴起306

昔里吉之叛308

乃颜之乱312

第三节 为巩固全国大统一的诸措施317

一、巩固统一的诸政治措施317

地方统治机构的完备317

民族压迫政策的新发展320

制历与纂修《一统志》321

驿站制度的发展321

二、军事镇戍322

三、经济政策323

四、大统一的历史作用324

第四节 至元中后期朝政的升沉328

一、阿合马擅权328

阿合马的苛政328

大都暴动332

二、真金预政和他的死335

真金预政335

卢世荣主政失败与真金之死337

三、桑哥执政与皇位继承340

桑哥与尚书省的复设340

完泽任相与皇位继承人的确定343

第五节 对外侵掠战争344

高丽345

日本346

安南348

缅国349

占城350

爪哇351

第六节 至元中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352

南宋被灭期间人民的反抗斗争353

至元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355

第七章 统治制度(上)360

第一节 宫阃制度与贵族特权组织360

忽里台制度361

分封投下制度363

斡耳朵制度366

怯薛制度368

第二节 民族压迫政策372

第三节 官制375

中央官制375

地方官制381

基层设置385

官吏的选举和铨叙387

第四节 户籍、赋役与财经制度395

户籍制度395

赋税差役制度403

徭役410

经理与助役412

课程414

钞币制度417

第八章 统治制度(下)427

第一节 军事制度427

军户与奥鲁428

宿卫军制度432

镇戍军制度439

屯田444

第二节 驿站制度446

第三节 刑法制度451

第四节 儒学的利用459

第九章 社会经济467

第一节 大统一、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系的发展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467

一、民族杂居467

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70

人口473

赋入476

文化教育479

第二节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概况479

一、农业479

荒地的开垦479

排水造田与水利灌溉方面的成绩48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485

工具、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的交流与推广486

二、畜牧业492

三、手工业494

丝织业494

棉纺织业496

印染业498

毡罽业498

武器499

印刷术501

瓷器业502

酿造503

四、商业交通505

交通505

商业和城市511

国外贸易与交通516

第十章 社会阶级与结构520

第一节 社会阶级关系520

一、系官田土520

二、地主阶级524

蒙古贵族地主524

北方汉人地主527

南人地主529

寺观地主532

三、商人与高利贷者534

四、农民537

五、手工匠544

六、驱奴550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557

一、宗族557

二、家庭562

三、婚姻565

第十一章 中期的政治概况569

第一节 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570

成宗之立570

朝政概况572

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战争575

用兵西南577

第二节 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统治时期578

成武授受之变578

武宗朝的政治580

仁宗的政治兴革583

英宗之立与南坡之变587

第三节 从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到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初年589

泰定帝的统治589

两都争战与明宗之死591

文宗统治时期595

顺帝初年的政治概况599

第四节 人民的反抗斗争603

刘季起义603

陈空崖起义603

段丑厮起义603

阿失歹儿起义604

蔡五九反抗604

园明和尚起义605

赵丑厮、郭菩萨谋反605

朱光卿、聂秀卿起义605

棒胡起义606

彭莹玉、周子旺起义606

范孟谋反606

盐徒郭火你赤起义607

第十二章 元末人民大起义609

第一节 元末社会总危机的形成609

一、统治机制的总溃烂609

二、人民反抗斗争的蜂起614

三、白莲教的发展与传播617

四、河防工程与大起义的引发623

第二节 人民大起义的爆发625

一、起义军的蜂起625

刘福通领导的东系红巾军625

芝麻李领导的徐州红巾军627

徐寿辉领导的西系红巾军627

起义在襄、邓地区的南、北琐红巾军629

张士诚起义泰州630

方国珍起义浙东630

二、元军的围剿与镇压630

第三节 起义军的发展与刘福通北伐634

一、诸部起义军的再起与发展634

龙凤政权的建立634

天完政权的再起635

大周政权的发展636

朱元璋进据集庆638

二、刘福通的北伐与失败639

定都汴梁640

西路641

东路641

中路642

龙凤政权的溃败644

三、陈友谅建大汉政权645

四、明玉珍据四川646

五、从大周政权到东吴的演变647

六、方国珍在浙东的割据649

七、陈友定据八闽650

八、朱元璋西吴政权的发展652

第四节 在人民大起义冲击下的元朝656

一、妥懽帖睦尔政权的腐朽与内部倾轧656

朝廷的腐朽与竭蹶656

内争与倾轧658

二、地方军阀的壮大与混争659

人民大起义中地主阶级的动向与地主武装的发展659

朝廷的党争与地方军阀的混战664

第五节 朱元璋统一诸部与元朝的灭亡667

一、并陈友谅667

二、平张士诚671

三、北伐与元朝的灭亡675

四、平定浙、闽、两广及四川678

平定方国珍678

平定陈友定679

平定两广679

灭夏680

第十三章 文化682

第一节 哲学思想682

一、理学的北传及其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682

金代的儒学简况682

理学的北传686

理学在全国的广泛传播691

程朱理学在全国学术思想领域内统治地位的确立694

文庙规制的确定699

二、理学的派衍与朱陆调和701

许衡及其以躬行践履为准的正统派701

北方的理学别派刘因706

南方理学及其巨擘吴澄710

陆学的流传与朱陆和会的发展717

第二节 宗教723

一、佛教724

喇嘛教724

禅宗727

白云宗728

糠禅(头陀教)729

二、道教732

全真教732

真大道教738

太一教739

正一教739

三、伊斯兰教的传播740

四、基督教的传播744

五、三教归一思想的发展750

第三节 史学756

辽、金、宋三史的修撰756

《元朝秘史》760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764

第四节 文学艺术767

一、元曲767

散曲768

杂剧772

南戏779

二、散文诗词781

三、绘画书法784

第五节 科学技术789

一、农学789

二、医学792

三、天文历数794

四、地理勘测797

五、机械制造799

六、水利工程801

七、数学803

第十四章 与外国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806

第一节 与宗藩之国的关系806

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807

与伊利汗国的关系812

与钦察汗国的关系823

第二节 与毗邻诸国的关系826

高丽826

安南831

第三节 与海外诸国的关系832

日本832

占城、真腊834

南海诸国835

第四节 与欧洲、非洲国家的交通837

加宾尼与鲁不鲁乞的出使蒙古837

马可·波罗来华840

罗马天主教士在中国842

斡多里克的旅华报告844

与非洲的交通及伊本·拔都他游记845

附录:元大事年表8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