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2中国资源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2中国资源报告
  • 成升魁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719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资源管理-研究报告-中国-200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2中国资源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资源问题的宏观形势与基本策略1

第一节 资源与人口、环境和发展间的关系及其演变2

一、资源与人口的关系2

二、资源与环境的关系4

三、资源与发展的关系6

四、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9

第二节 对资源形势和问题的基本判断11

一、资源家底有限,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旺盛11

二、资源赋存及开发的环境条件欠佳13

三、公民对资源的认识尚未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14

第三节 资源策略的简要评析与构想15

一、健全资源法规体系,严格执法才能保护资源15

二、科技进步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16

三、积极参与WTO运作,建立国家资源安全体系17

四、理顺资源管理体制,加强资源综合研究18

第二章 国家资源安全及其基本态势20

第一节 国家资源安全:内涵与类型20

一、资源安全是资源供给与需求相互均衡的状态20

二、国家资源安全是多维的概念21

一、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24

第二节 国家资源安全因素分析24

二、国际资源贸易安全格局和发展前景26

三、不同类型国家的资源安全战略取向27

第三节 中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基本态势28

一、能矿资源供需面临“峰极相逼”的威胁29

二、水资源总量短缺及利用不合理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31

三、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要靠耕地,同时要靠非耕地33

四、中国战略性资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但挖掘资源的潜力也大35

五、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资源安全挑战大于机遇36

六、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和国内环境状况对中国资源安全的影响39

第四节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理性选择40

一、建立资源安全基础保护体系41

二、建立合理的资源流通体系42

三、倡导适度消费的资源节约型体系45

四、建立深度资源开发的利用体系45

五、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的回收体系46

六、建立资源创新的技术体系46

七、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48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49

一、水资源自然分布极不理想51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态势分析与评判51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51

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不尽合理55

三、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仍较为紧张60

第二节 中国主要水资源问题透视63

一、洪水灾害63

二、水资源短缺65

三、水污染68

四、生态环境恶化69

一、防洪减灾战略72

第三节 中国水问题的战略抉择72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74

三、防污与治污战略78

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战略79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81

第四章 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84

第一节 耕地资源基本态势84

一、耕地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84

二、耕地数量与质量不容乐观85

三、耕地利用中难以解决的问题90

一、不断变化的耕地政策92

第二节 耕地相关政策的评介92

二、现行政策的主体是总量动态平衡95

第三节 耕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101

一、耕地资源的重新确认101

二、维持现有耕地总体持续生产能力102

三、耕地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农业结构调整104

四、加入WTO有助于耕地资源潜力的进一步挖掘106

五、维持和增加耕地面积: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107

六、宣传、教育、法规对耕地保护性利用至关重要109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111

一、总体态势114

第五章 能源资源与能源保障114

第一节 能源资源与能源产业114

二、常规能源资源态势117

三、常规能源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118

四、新能源资源及利用123

第二节 能源供给与需求127

一、能源供需状况127

二、能源结构问题130

第三节 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133

一、建立可持续能源保障体系的背景133

二、新世纪的能源战略134

三、建立可持续能源保障体系135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141

第六章 矿产资源及其可持续保障144

第一节 矿产资源基本态势144

一、矿产资源供需基本态势:由基本保障到缺口渐大144

二、一批重要矿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大规模进口已成定局149

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尚未形成150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造成利用率低和严重的环境问题153

五、缺乏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矿产品安全保障制度154

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源竞争的能力低156

一、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和资源保有程度159

第二节 构建稳定、安全和经济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159

二、集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160

三、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油气,清洁利用煤炭161

四、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鼓励开发西部优势矿产资源162

五、经济、稳定、安全地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163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重大措施及其建议163

一、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加强矿产资源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建设164

二、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164

三、调整和完善适应矿业活动特点的矿业税收制度165

四、制定有利于增加社会投入,建立以商业性勘查为主的地质工作新格局的金融政策165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166

五、完善矿产资源法规体系和制度,改进矿产资源宏观管理166

第七章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168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的基本态势168

一、地域广袤,自然环境复杂,资源底蕴丰富168

二、自然资源丰富,但赋存条件较差171

三、社会经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奇缺179

第二节 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181

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难度甚大181

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突出183

一、资源型产业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185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185

二、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三、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189

第八章 利用国外资源的战略与措施195

第一节 实施开放式资源战略是新世纪的必然选择195

一、资源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利用国外资源195

二、利用国外资源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197

第二节 世界资源贸易基本格局198

一、世界资源和资源性产品贸易的基本特征198

二、主要国家资源战略取向及其对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影响201

三、在世界资源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与利用国外资源的环境分析206

一、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历史回顾208

第三节 利用国外资源的历史回顾和主要资源进出口贸易分析208

二、主要资源及资源性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分析209

第四节 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战略对策214

一、在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必须切实注意资源安全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14

二、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使和平环境下的外交工作为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稳定供应服务215

三、尽量利用周边国家资源,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216

四、发展和壮大跨国公司,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216

五、建立多渠道的国外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217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218

一、自然资源:民族生存基础与国家主权的含义221

二、自然资源管理:典型的公共管理22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重要的公共管理221

第九章 自然资源管理的体制、法制与机制221

三、国土资源管理:更具国家意志的自然资源管理223

第二节 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演变224

一、资源管理体制演变224

二、目前的资源管理体制及其述评226

三、资源管理体制的改进(建议)229

第三节 自然资源政策:轨迹与完善231

一、20年来的资源政策发展轨迹231

二、资源政策的地位与序列性238

三、现行资源政策的宗旨与目的性239

四、现行资源政策的若干缺憾242

五、健全和完善资源政策的建议244

第四节 自然资源立法管理:法制及其发展245

一、资源立法管理的发展历程245

二、目前资源法规体系247

三、目前资源立法管理中的主要问题251

四、立法管理的改进与完善252

第五节 自然资源经济管理:机制及其变革254

一、资源市场的发育与发展254

二、资源有偿使用的法律依据256

三、资源价值形式258

四、资源核算研究与试点260

五、资源产权交易262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264

附录一 中国自然资源领域重大事件269

附录二 中国自然资源机构285

附录三 国际自然资源机构302

附录四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法规名录324

附录五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基础数据333

附录六 世界与中国主要的资源环境节日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