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品)分析测试操作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规范实用手册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药物(品)分析测试操作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规范实用手册 上
  • 陈爱莲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90000493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物(品)分析测试操作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规范实用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药物化学技术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1

第一章 药物科学总论3

第一节 医药产业发展趋势3

第二节 化学药物研究开发的战略选择10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现状与问题17

第四节 生物药物研究与发展20

第五节 医药科技信息的开发利用与管理26

第二章 药物化学绪论35

第一节 无机化学概述35

第二节 有机化学概述41

第三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同期律53

第一节 原子结构53

第二节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61

第三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65

第四节 化学键和氢键70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76

第四章 溶液80

第一节 溶液的概念80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84

第三节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90

第五章 光素及其化合物99

第一节 ?99

第二节 硫的化合物121

第三节 氮和氮的化合物124

第四节 碱金属128

第五节 铝和铁136

第六章 烃与卤代烃141

第一节 烷烃141

第二节 不饱和链烃155

第三节 脂环烃169

第四节 芳香烃186

第五节 卤代烃214

第七章 醇、酚和醚226

第一节 醇226

第二节 酚234

第三节 醚248

第四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250

第八章 醛、酮和醌254

第一节 醛和酮254

第二节 醌263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66

第一节 羧酸266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277

第十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289

第一节 氨基酸289

第二节 核酸294

第三节 蛋白质306

第十一章 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313

第一节 电磁波谱与分子吸收光谱313

第二节 红外光谱(IR)314

第三节 核磁共振谱323

第十二章 药物化学实验操作334

第一节 实验基础知识334

第二节 实验操作基本技能347

第三节 化验室常见测定实验387

第四节 药物的定性鉴别实验406

第二篇 天然药物化学分析技术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425

第一章 天然药物化学427

第一节 概述427

第二节 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的意义432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435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449

第二章 生物碱457

第一节 生物碱概述457

第二节 生物碱分类465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475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485

第三章 糖与苷类化合物492

第一节 糖类492

第二节 苷类504

第三节 糖及苷的结构研究509

第四章 萜类和挥发油524

第一节 概述525

第二节 萜类的结构分类527

第三节 挥发油543

第五章 天然药物的开发研究553

第一节 天然药物开发程序553

第二节 在然药物开发成新药555

第三节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步骤561

附:药用天然化合物566

第三篇 药物分析物理学与生物学技术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575

第一章 分子物理学577

第一节 动理学理论577

第二节 理想气体动理论基本方程579

第三节 能量均分定量583

第四节 分子速率及其实验测定585

第五节 真实气体589

第二章 热力学定律597

第一节 热力学定律概论597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602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604

第四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607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系统610

第一节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610

第二节 亚细胞生物616

第四章 酶621

第一节 酶的结构、功能与分类621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与固定化630

第三节 酶的催化作用645

第四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658

第五章 基因661

第一节 基因与基因组661

第二节 基因工程原理681

第三节 基因治疗708

第六章 生物合成药物的发展趋势725

第一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725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749

第三节 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的研究750

第四篇 常见药物运用技术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753

第一章 常见药物分析概述755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755

第二节 药物化学的发展756

第三节 药物的质量和标准763

第四节 药物的名称764

第二章 药物的吸收与代谢765

第一节 消化道的吸收765

第二节 其他部位的吸收773

第三节 代谢过程与途径779

第四节 代谢反应的部位与药物代谢酶784

第五节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786

第三章 麻醉用药792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792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796

第三节 肌肉松弛药802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807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807

第二节 抗癫痫药818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824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833

第五节 镇痛药841

第五章 外周神经系统用药847

第一节 拟胆碱药847

第二节 抗胆碱药856

第三节 ?肾上腺素药860

第四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865

第六章 心血管药种880

第一节 强心药88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882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887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906

第七章 抗生素913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913

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936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948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961

第五节 氯毒素类抗生素965

第六节 抗生素的微生物检定法966

第八章 维生素类药物983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983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998

第九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1004

第一节 新药发现的途径与设计1004

第二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1011

第五篇 药物分析化学技术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1019

第一章 药物分析化学概论1021

第一节 药物分析化学的任务与发展1021

第二节 介绍几种常用外国药典1027

第三节 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1030

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1035

第一节 误差1035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1043

第三节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1046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1060

第一节 挥发法1060

第二节 溶剂萃取法1061

第三节 沉淀法1081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1107

第一节 概述1107

第二节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1111

第三节 标准溶液1117

第四节 滴定分析的计算1120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1126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126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1136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139

第四节 酸碱组分的分布和终点误差1148

第五节 应用与示例1152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1156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1156

第二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1168

第三节 标准溶液1172

第四节 应用与示例1174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178

第一节 滴定的特点与分类1178

第二节 能斯特方程式1179

第三节 碘量法1184

第四节 亚硝酸钠法1188

第五节 应用与示例1190

第八章 非水滴定法1193

第一节 基本原理1193

第二节 碱的滴定1203

第三节 酸的滴定1208

第六篇 现代光谱与色谱技术的控制与质量检测操作规范1215

第一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1217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217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1219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1224

第四节 发展概况1225

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1227

第一节 概述122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248

第三节 定性分析方法与纯度检测1257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1261

第五节 紫外光谱与药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1280

第三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1292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1292

第二节 各类有机药物基团的特征频率1311

第三节 红外光谱在有机药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335

第四节 红外光谱法的解析134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354

第一节 基本原理1354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362

第三节 实验技术1365

第四节 应用与示例1371

第五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1373

第一节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1373

第二节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技术进展1379

第三节 速率理论1387

第六章 气相色谱法1399

第一节 基本理论1399

第二节 色谱柱1411

第三节 ?1422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1427

第五节 裂解气相色谱法1431

第六节 顶空分析法1438

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442

第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447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与基本原理1447

第二节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1451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1458

第四节 流动相1471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1478

第六节 液-液分配色谱的应用1481

第七节 应用实例1500

第八章 溥层色谱法1507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概述1507

第二节 基本操作1512

第三节 薄层色谱的光学扫描1519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1533

第五节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540

第九章 色谱联用技术1546

第一节 二维色谱法1546

第二节 色谱与光谱等方法联用1548

第七篇 药物分析质量检测技术操作规范1571

第一章 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基础常识1573

第一节 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1573

第二节 试剂的配制与使用1579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常规仪器使用方法1585

第四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采集1590

第二章 药物分析检测技术基本操作1593

第一节 药品的一般鉴别试验1593

第二节 物理常数测定1607

第三章 杂质与安全检查1620

第一节 一般杂质及其检查方法1620

第二节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1626

第三节 毒性试验法1638

第四章 药物微生物常用数理统计方法1657

第一节 显著性检验1657

第二节 正交试验设计1670

第五章 光谱光度法1680

第一节 光的吸收定律1680

第二节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685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1695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05

第六章 五种含量测定1711

第一节 氨基酸类药品检验1711

第二节 糖类含量1714

第三节 蛋白质类药品检验1724

第七章 药物分析质量鉴别热分析1747

第一节 药物质量鉴别的热分析表征及其解析1747

第二节 药物分析DTA、TG图谱1757

第八章 化学药品与治疗用药质量检测规范指导原则1773

第一节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1773

第二节 研究及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1774

第三节 药品研究指导原则1774

第八篇 药物化学分析技术与药品检验操作相关技术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1797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1部分:药品检验操作通则(YY/T 0188.1—1995)1801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2部分:药品物理常数测定法(YY/T 0188.2—1995)1821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3部分:化学原料药杂质检查法(YY/T 0188.3—1995)1831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4部分: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YY/T 0188.4—1995)1857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5部分:药品仪器分析法(YY/T 0188.5—1995)18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