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介批评 起源·标准·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媒介批评 起源·标准·方法
  • 王君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0496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学科: 批评 学科: 基本知识) 传播媒介 批评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介批评 起源·标准·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郭镇之1

绪论1

第一章 媒介批评概说10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定义探讨10

一、 概念释义10

二、 诸种定义评析13

三、媒介批评的定义15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属性16

一、媒介批评的本质和特性16

二、媒介批评的对象、任务和功能21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类型及特点27

一、从层次上分27

三、从批评内容分30

二、从批评对象上分30

四、从批评主体分45

第四节 媒介批评的实现及异化52

一、媒介批评的实现过程52

二、媒介批评的异化53

第五节 媒介批评人的修养54

一、宏深的思想55

二、广博新颖的知识58

三、坚持真理的勇气59

四、严谨科学的批评态度60

五、审美能力62

第二章 媒介批评溯源63

第一节 西方媒介批评的源头63

一、西方媒介批评的起源63

二、媒介批评人溯源68

三、西方的媒介批评团体70

四、美国媒介批评的模式和主要内容75

第二节 马列主义媒介批评的起源78

一、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媒介批评的先驱78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媒介批评观78

第三节 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85

一、我国媒介批评的萌芽85

二、梁启超的媒介批评实践86

三、李大钊的媒介批评实践87

四、邹韬奋的媒介批评实践88

第三章 西方媒介批评理论透视93

第一节 传播批判理论评析94

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95

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102

三、霍尔的当代文化研究109

四、阿特休尔的批判模式113

五、传播批判理论评析116

第二节 传播科技批判理论评析121

一、传播科技发展的轨迹122

二、传播科技批判理论124

三、媒介帝国主义131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145

第一节 媒介批评标准确立的原则145

一、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统一性146

二、在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客观性148

三、在动态与静态统一的基础上强调标准的动态性155

第二节 影响媒介批评标准设立的因素158

一、受众158

二、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和社会权威人士159

三、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159

四、媒介文化氛围161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标准探讨162

一、政治标准163

二、业务标准166

三、受众标准173

四、效益标准178

五、不足取的“双重标准”185

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方法19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方法190

一、阶级分析法191

二、矛盾分析法196

第二节 内容分析方法197

一、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198

二、内容分析方法的历史199

三、内容分析方法的分类201

四、内容分析方法的步骤205

五、内容分析方法的局限212

第三节 参与观察法213

一、参与观察法的特点213

二、参与观察法的类型214

三、参与观察法的效度和信度218

第四节 比较分析的方法219

一、比较分析方法的定义和类型219

二、比较分析方法的作用221

三、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则223

第五节 受众-反馈批评方法226

一、概念界说226

二、在媒介批评中的重要性227

三、受众调查229

四、受众-反馈批评方法评析230

第六章 中国当代媒介批评评析23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媒介批评:历史的考察233

一、注重宏观的媒介批评234

二、与革命斗争实际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236

三、重视媒介的自我批评和受众的批评238

四、媒介批评组织始终没有形成241

五、在“反右”和“文革”中异化为批判241

六、“文革”时期出现特殊的媒介批评形式244

第二节 新时期的媒介批评:现实的评点246

一、媒介批评和受众调查受到重视246

二、媒介批评总体状况的“少而浅”253

三、媒介批评的科学性不足258

四、媒介批评的分布不平衡270

五、专门的媒介批评机构尚未出现286

第七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媒介批评学297

一、新闻媒介系统发展的内在要求298

第一节 命题的提出298

二、社会主义传播事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要求299

三、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要求301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303

第二节 建立媒介批评学的现实条件评估304

一、媒介批评的论、史、方法系统尚未形成304

二、理想的媒介批评环境尚未出现307

第三节 怎样建立媒介批评学310

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借鉴西方的批评理论310

二、以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312

三、确立建设性的原则315

四、加紧培育媒介批评人才316

参考书目318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