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 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 第1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 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 第1辑
  • 刘跃进,程苏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12981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 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 第1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钞本时代的经典研究问题(代序)1

上·理论篇3

有关唐前文献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刘跃进3

一、从口传文献到写本文献4

二、从钞本文献到定本文献15

三、从定本文献到经典文献22

四、研究钞本时代经典文献的基本途径24

问题·方法·范式——古代文学现代性转化的思考&孙少华29

一、开放与融合29

二、文本与方法30

三、“深意存焉”与学术创新32

四、新传统、新经典、新范式与学术话语权34

文学的故事:被发现和重建的传统&徐建委37

“通变”:审视先唐文体递延脉络的重要视角&罗剑波43

“五朝遗绪”与“大夏龙雀”——唐及先唐“文学”研究趋势之姑妄言&童 岭48

一、复须时熟48

二、五朝遗绪51

三、大夏龙雀53

四、文史朱然54

文献·历史·文本——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式再思&林晓光57

一、文献学如何成为文学——在辑佚校订范式之外57

二、史学观念与历史书写——当文学遭遇史学59

三、史料库意义上的“作品”——以文本为基点的文学研究63

基于文本复杂形成过程的先唐文献研究——以《汉书·五行志》为例&程苏东68

一、《汉书·五行志》中的“层累”与裂痕68

二、先唐文献生成过程的复杂性72

三、方法论的回应73

下·个案篇81

钞本时代的文本抄写、流传与文学写作观念&孙少华81

一、“传写”、“抄写”与文本流传82

二、钞本时代的文本变化与中古文学的写作观念88

三、刻本文字变化与钞本时代文学传统的一致性95

四、钞本时代文本的“公共资源性”问题及其文献学认识98

《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徐建委105

引言:问题的提出105

一、《毛传》与《尔雅·释训》之关系107

二、三家《诗》、《毛诗序》中的《小雅》诗次问题112

三、《春秋》学的自我建构:《诗》与《春秋》意义关联的形成118

四、《春秋》视域:季札论《诗》与大、小《雅》的对调120

五、从礼乐编次到《春秋》编次124

六、结论128

文本嫁接:《春秋繁露》“五行”诸篇形成过程新证&程苏东130

一、学术史的回顾与方法论反思131

二、问题的提出:《五行顺逆》与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互见关系137

三、《顺逆》篇与《相生》《相胜》的关系问题143

四、古本《治顺五行》与《五行顺逆》之关系148

五、《五行五事》篇的真伪及其思想151

六、从《孝经解》到《五行对》与《五行之义》157

七、结语160

汉帝国的历史书写与文本权力——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汉书》文本之形成&陈 君164

一、经传汉事:《汉书》文本的形成165

二、共识与共谋:作为王朝史学的《汉书》170

三、周汉一脉:西汉王朝的历史定位174

四、“双轨制”:两汉历史的衔接问题178

五、自由与秩序: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两种力量183

明清所编总集造成的汉魏六朝文本变异——拼接插入的处理手法及其方法论反省&林晓光189

一、不同段落的拼合193

二、零散片段的插入203

三、拼接与插入的复合形态208

四、关于中世文学文献形态与生成机制的省思212

十六国霸史文献的新发现与新考证&童 岭217

一、引言217

二、“新”发现之十六国文献221

三、唐长孺标点中华本《晋书·载记》227

四、汲古书院和刻《晋书载记》汉赵部校证230

五、结语249

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考论&罗剑波252

一、冯本产生背景与冯绍祖对前世《楚辞》注本的认识253

二、冯绍祖的评点观念与冯本之评点261

三、冯本价值及其对后世评点本的影响271

论文集作者学术简介276

部分文章原载杂志一览表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