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 赵国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34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合作-研究-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1

导言1

第1章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发展演变1

1.1 古典主义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1

1.1.1 斯密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2

序二4

1.1.2 李嘉图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6

1.1.3 穆勒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8

1.1.4 古典区位理论11

1.2 凯恩斯主义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13

1.2.1 凯恩斯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思想的提出13

1.2.2 凯恩斯主义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概述14

1.2.3 对凯恩斯主义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小结28

1.3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发展深化29

1.3.1 点轴开发理论与网络开发理论31

1.3.2 圈层结构理论与区域网络经济33

1.3.3 空间一体化理论37

1.3.4 区域创新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39

1.4 本章小结45

第2章 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内外经验与教训47

2.1 国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47

2.1.1 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48

2.1.2 日本都市圈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57

2.2 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63

2.2.1 长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64

2.2.2 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经验与教训73

2.3 本章小结80

第3章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82

3.1 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兴起与发展82

3.1.1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82

3.1.2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深化90

3.2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94

3.2.1 合作机制94

3.2.2 产业方面的分工与合作95

3.2.3 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107

3.2.4 生产要素方面的合作107

3.2.5 其他领域的合作109

3.2.6 近期合作动向110

3.3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征116

3.3.1 政府主导型开始向市场和政府共同主导型转化117

3.3.2 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为主118

3.3.3 经济生态链的协作方式开始出现119

3.3.4 经济联合的优势突出、趋势明显119

3.4 本章小结122

第4章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25

4.1 规划与协调的问题125

4.1.1 缺乏总体规划及有效的协调机制126

4.1.2 各自为政与龙头之争129

4.2 不合理的经济梯度134

4.2.1 京津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能力较弱135

4.2.2 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影响合理梯度形成136

4.2.3 城市规划不合理影响经济梯度的转移138

4.3 产业同构与产业链断裂138

4.3.1 京津冀区域产业现状比较139

4.3.2 产业同构严重145

4.3.3 产业链断裂明显148

4.4 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52

4.4.1 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152

4.4.2 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难题154

4.5 本章小结157

第5章 区域网络联系: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模式159

5.1 市场化背景下区域网络联系的必然性159

5.1.2 市场化背景下区域网络联系的必然性160

5.1.1 区域网络联系的基本含义160

5.2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必要性167

5.2.1 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168

5.2.2 全国改革开放总体格局的需要171

5.2.3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172

5.2.4 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173

5.3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可行性175

5.3.1 京津冀在地域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176

5.3.2 京津冀产业结构的“梯度差异”176

5.3.3 京津冀蕴含着产业带发展的巨大潜能178

5.4 本章小结180

第6章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182

6.1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基本框架182

6.1.1 构建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框架的原则和依据183

6.1.2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基本框架185

6.2 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的主要内容187

6.2.1 市场网络体系187

6.2.2 企业网络体系191

6.2.3 基础设施网络体系193

6.2.4 城镇网络体系195

6.2.5 生态环境网络体系197

6.3 本章小结198

第7章 适应京津冀区域网络联系合作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200

7.1 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中政府的基本职能200

7.1.1 中央政府的基本职能201

7.1.2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202

7.2 建立协调机构,完善相关机制203

7.2.1 建立和完善协调机构204

7.2.2 完善区域内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209

7.3 经济发展领域的相关措施212

7.3.1 完善市场网络,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212

7.3.2 加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建设,完善企业网络219

7.4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222

7.4.1 交通设施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222

7.4.2 信息设施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224

7.5 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措施226

7.5.1 城乡建设方面的措施227

7.5.2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网络230

主要参考文献234

后记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