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视角
  • 毛泽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72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1

1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序 刘志彪1

1.2 文献回顾4

图表索引6

表1.1 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6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4

图1.1 本书结构图18

1.4 研究方法、可能创新及不足18

2 跨国银行发展的三次浪潮22

2.1 国际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概念辨析23

图2.1 国际银行、跨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关系27

2.2 跨国银行发展的三次浪潮:历史回顾28

表2.1 英国跨国银行分支机构分布(1890—1938)29

表2.2 美国跨国银行发展情况比较31

表2.3 世界跨国银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1978—1979)31

图2.2 美国跨国银行海外分行分布34

图2.3 美国跨国银行海外资产分布35

图2.5 美国跨国银行国外资产分布37

图2.4 美国跨国银行国外分行分布趋势图37

表2.4 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资产所有权情况39

表2.5 1992—1999年各国银行部门绩效(占总资产的百分比)40

2.3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银行进入:初步结论42

本章小结45

3 跨国银行进入的一般动因46

3.1 相关理论评介47

图3.1 邓宁的折衷理论50

图3.2 内化理论、特殊理论与跨国银行产生的关系56

3.2 跨国银行进入的一般动因57

图3.3 跨国银行空间竞争模型66

图3.4 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70

3.3 追随客户与跨国银行进入:国际证据72

表3.1 跨国银行进入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74

3.4 追随客户与跨国银行进入:中国证据75

表3.2 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表77

表3.3 跨国银行在中国的进入情况78

表3.5 追随客户与跨国银行在中国的进入81

表3.4 经济变量统计描述(1991—2004)81

本章小结86

4 跨国银行进入的特定背景87

4.1 管制、银行业管制及其失灵88

4.2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管制失灵的一般表现92

表4.1 部分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资产与银行集中度(1990—1995)94

图4.1 国有银行资产比重96

图4.2 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私人信贷比较98

表4.2 信贷资金流向的国际比较(1990—1995)99

图4.3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贷款利率差比较100

表4.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百分比,中位数)102

表4.4 开放之前的有效法定准备金率103

图4.4 存款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35—1999)104

4.3 银行业管制失灵与跨国银行进入的理论模型105

图4.5 存款保险覆盖面的国际比较106

4.4 银行业管制失灵的效率损失:中观视角109

表4.5 银行业管制与银行部门绩效的相关性分析111

图4.6 银行业绩效比较:1992—1999112

表4.6 部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情况(1990—1997)114

表4.7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1990—1997)116

图4.7 金融发展比较:1990—1995117

图4.8 银行危机的原因118

表4.8 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国际比较119

4.5 银行业管制失灵的效率损失:宏观视角121

图4.9 银行业管制对经济的作用过程128

表4.9 金融发展与经济(1960—1989)129

表4.10 银行业发展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1990—1995)131

表4.11 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132

表4.12 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33

表4.13 处于正、轻微负和严重负实际利率的国家的增长率和其他经济指标136

本章小结137

5 跨国银行进入的绩效分析139

5.1 跨国银行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不均衡性140

表5.1 跨国银行进入的国别情况(1988—1995)141

图5.1 跨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贷款143

表5.2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资金的净进口144

5.2 跨国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145

表5.3 跨国银行经营绩效的国际比较(1988—1995)147

5.3 跨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产业影响148

表5.4 跨国银行进入的产业影响(1988—1995)153

5.4 跨国银行进入与东道国的金融稳定154

表5.5 跨国银行进入与东道国信贷变化:地区特征(1985—1997)156

表5.6 跨国银行进入与东道国信贷变化:实证检验(1985—1997)159

表5.7 跨国银行进入时间与银行业危机发生概率(1985—1996)162

5.5 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63

图5.2 在华跨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分布164

表5.8 跨国银行资产负债简表(2004.12)165

表5.9 北京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2004)166

表5.10 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70

图5.3 中国的一年期存贷差情况(1985—2002)173

表5.11 跨国银行进入与中国企业信贷(1994.4—2004.3)176

表5.12 跨国银行进入与中国国内总信贷(1994.4—2004.3)178

本章小结181

6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进入的管制183

6.1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概述184

6.2 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进入管制的战略选择196

图6.1 资本管制与存款利率上限203

图6.2 进入竞争、资本管制与存款利率上限204

6.3 中国对跨国银行的进入管制205

本章小结214

7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的国际合作216

7.1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国际合作的内在要求217

图7.1 跨国银行分行进入管制的策略分布220

图7.2 跨国银行子银行进入管制的策略分布221

7.2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国际合作的现实障碍222

7.3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国际合作的构想:巴塞尔模式231

表7.1 《巴塞尔协议》及有关合作文件摘要232

图7.3 跨国银行进入管制国际合作的组织模式236

本章小结239

参考文献240

后记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