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 2005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秉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942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48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885页
- 主题词:刑法-中国-研究报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 200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死刑专题3
当前中国死刑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言 高铭暄3
一、设置死刑的罪名应逐步减少3
(一)死刑罪名应当减少的理论辨析4
(二)死刑罪名减少的步骤分析5
二、适用死刑的标准应严格统一5
(一)明确死刑适用概括性标准的含义6
(二)具体把握死刑适用的司法标准7
三、二审死刑案件应一律开庭审理8
四、死刑复核程序应当合理设计10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内容10
(二)死刑复核的具体进行方式11
(三)死刑复核程序裁定结论终局性的问题12
坚决执行“少杀、慎杀”刑事政策 马克昌13
一、“少杀、慎杀”——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13
(一)少杀13
(二)慎杀14
二、在审判中坚决执行“少杀、慎杀”政策15
(一)非暴力犯罪16
(二)暴力犯罪16
三、扩大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17
四、健全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制度19
(一)中级人民法院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20
(二)高级人民法院要慎重对待死刑案件的审判20
(三)最高人民法院要健全死刑案件审核程序20
(一)修改建议22
五种常见多发犯罪之立法完善研究——以死刑适用标准的立法完善为重点 赵秉志等22
一、故意杀人罪的立法完善22
(二)修改说明23
(三)修改理由23
二、故意伤害罪的立法完善28
(一)修改建议28
(二)修改说明29
(三)修改理由29
三、强奸罪的立法完善32
(一)修改建议32
(二)修改说明32
(三)修改理由33
(一)修改建议35
四、抢劫罪的立法完善35
(二)修改说明36
(三)修改理由36
五、毒品犯罪的立法完善41
(一)修改建议41
(二)修改说明42
(三)修改理由42
论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 赵秉志 张远煌46
一、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空间46
(一)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适用概况46
(二)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价值48
(三)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空间49
(四)非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路径52
(一)关于“罪行极其严重”的一般理解53
二、死刑适用总标准对死刑的控制53
(二)关于“罪行极其严重”的价值分析56
(三)关于“罪行极其严重”与死刑的具体适用66
三、死缓制度对死刑执行的控制70
(一)死缓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71
(二)强化死缓制度死刑控制功能的思路与对策73
四、证明标准对死刑适用的控制77
(一)国外刑事证明标准之要义78
(二)国外刑事证明标准对中国死刑控制的启示80
(三)坚持“排除合理怀疑”死刑证明标准85
五、结语92
一、前言94
暴力犯罪死刑的司法适用 赵秉志 黄晓亮94
二、暴力犯罪死刑之司法适用的原则95
(一)确定暴力犯罪死刑适用之指导原则的基准95
(二)死刑之司法适用指导原则的理论争议96
(三)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指导原则的确定98
三、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标准99
(一)关于死刑适用标准的争论99
(二)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标准102
四、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影响因素105
(一)法律影响因素:犯罪情节105
(二)非法律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素111
五、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严格限制112
(一)提高暴力犯罪适用死刑的法律条件112
(二)加强死刑缓期执行对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113
(四)利用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核准的规定115
(三)利用现行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115
当前我国经济犯罪限制死刑适用之思考 赵秉志 万云峰117
一、前言117
二、我国经济犯罪死刑适用之现状考察118
(一)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弊端118
(二)我国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实体问题123
(三)我国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程序问题135
三、我国经济犯罪死刑之限制143
(一)经济犯罪死刑节减理念之树立143
(二)经济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147
(三)经济犯罪死刑的司法限制160
中国死刑控制的程序困惑及其出路——以死刑复核程序为中心 赵秉志 王超167
一、问题的提出167
二、中国死刑复核程序之反思170
(一)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缺陷171
(二)中国死刑复核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3
三、中国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困境175
(一)中国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176
(二)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面临的问题179
四、死刑复核程序正当化的基本条件与最低标准183
(一)死刑复核程序正当化的基本条件183
(二)死刑复核程序正当化的最低标准186
死刑司法的程序控制及其改革探讨 赵秉志 马松建188
一、前言188
二、死刑案件普通程序与死刑司法控制189
(一)死刑案件的审判管辖189
(二)死刑案件二审程序193
(一)死刑案件复核程序200
三、死刑案件特殊程序与死刑司法控制200
(二)死刑案件再审程序214
(三)死刑案件执行程序220
四、死刑裁量的证明标准与死刑司法控制223
(一)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223
(二)死刑裁量的证明标准226
(三)留有余地适用死缓的问题229
五、死刑案件辩护问题与死刑司法控制231
(一)死刑案件的强制辩护232
(二)死刑案件辩护的有效性234
第二编 反恐专题243
恐怖主义犯罪相关术语的界定 赵秉志等243
一、恐怖主义243
二、恐怖组织246
三、恐怖分子249
四、恐怖活动250
五、恐怖行为252
六、恐怖犯罪256
七、恐怖袭击257
八、恐怖事件259
九、反恐怖行动261
十、反恐怖工作263
涉外、涉港澳台恐怖活动的法律适用 赵秉志等266
一、前言266
二、涉外恐怖活动的法律适用267
(一)国内刑法关于空间效力问题规定的一般原则267
(二)国际反恐公约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管辖权的规定268
(三)关于中国公民在国外从事恐怖活动或恐怖犯罪的法律适用269
三、涉港澳台恐怖犯罪的法律适用270
(一)解决两岸四地反恐怖犯罪活动法律冲突的基本原则271
(二)妥善解决两岸四地反恐怖犯罪活动的法律具体冲突问题273
(三)在宪法层次上解决中国内部的反恐怖法律冲突问题275
四、涉外、涉港澳台恐怖活动法律适用的法条设计276
恐怖组织认定模式之研究 赵秉志 杜邈277
一、前言277
二、我国恐怖组织认定的现状与缺憾278
三、恐怖组织认定的比较研究279
(一)各国对恐怖组织的认定279
(二)我国刑法中恐怖组织以外其他组织的认定280
(一)国内学界的观点281
四、我国恐怖组织认定模式之建构281
(二)本文主张单轨制行政认定模式的比较研析282
(三)对恐怖组织认定的立法建言284
五、结语285
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 赵秉志 杜邈286
一、恐怖主义及其法律规制286
二、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现状287
(一)广义的反恐怖主义立法288
(二)狭义的反恐怖主义立法289
三、对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现状的评析290
(一)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的缺憾290
(二)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的必要性291
四、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之建言292
(一)在宪法中增设反对恐怖主义的明确依据292
(二)进行专门的反恐怖主义立法293
(三)重构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格局294
五、结语295
恐怖主义概念、特征及反恐的立法完善 李希慧 徐立296
一、恐怖主义概念的界定296
(一)关于恐怖主义概念的不同表述297
(二)恐怖主义概念难界定的原因298
(三)从恐怖主义的共性出发,科学地界定恐怖主义299
二、恐怖主义的特征300
三、反恐的立法完善301
国际反恐立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秀梅 李卫红 李艳霞304
一、研究背景304
(一)国际组织的反恐立法305
三、研究成果305
二、研究意义305
(二)外国反恐立法比较310
(三)港、澳、台反恐立法比较337
(四)我国内地反恐的刑事立法340
四、完善我国反恐立法的思路344
(一)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和概念344
(二)制定并颁布专门、系统的反恐法345
(三)建立系统、完善的反恐执法体系347
(四)创设预防、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行政、金融、新闻等多重合作的综合法律机制348
持有型犯罪与反恐立法 王雨田351
一、持有型犯罪概述351
二、在反恐立法中规定持有型犯罪的必要性353
三、我国反恐立法中持有型犯罪的具体规定设想356
四、未来我国反恐立法中持有型犯罪的司法适用359
五、结语363
网络恐怖主义及其防治——以犯罪学中的遏制理论为视角 刘广三365
一、网络恐怖主义概述365
(一)网络恐怖主义状况365
(二)网络恐怖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367
(三)遏制理论是解决网络恐怖主义的良方368
二、恐怖主义升级为网络恐怖主义的内部推力:国际社会的内生性矛盾370
三、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外部推力:网络犯罪的种种便利371
四、消除网络恐怖主义的内部遏制力量:国际新秩序的创建373
五、防控网络恐怖主义的外部遏制力量:综合防控对策体制的建构374
(一)立法防控375
(三)信息防控377
(二)技术防控377
(四)国际合作防控379
(五)社会防控379
第三编 刑事实体法专题383
中国当代基本刑事政策视野内的刑事法律完善 赵秉志 廖万里383
一、中国当代基本刑事政策之解读383
二、刑事政策法律化的必要性384
三、基本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指导作用387
四、现行刑事法律对中国当代基本刑事政策的体现389
(一)定罪方面390
(二)刑罚方面391
五、基于中国当代基本刑事政策的刑事法律完善展望393
(一)刑事实体法方面394
(二)刑事程序法方面407
一、前言411
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刑法的协调和完善 卢建平 叶希善等411
二、国际人权两公约与我国刑法制度理念的协调与完善412
(一)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文化背景与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历程413
(二)我国刑法与国际人权两公约在制度理念上的比较415
(三)从国际人权两公约的视角看我国刑法理念的应然选择418
三、公约规定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协调与完善424
(一)罪刑法定原则424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430
四、公约规定与刑法总则犯罪规范的协调与完善434
(一)关于犯罪概念434
(二)未成年人司法437
(三)关于正当防卫454
(一)关于死刑制度457
五、公约规定与刑法总则刑罚制度协调与完善457
(二)其他刑罚制度468
(三)关于保安措施(保安处分)472
六、公约与我国刑法具体罪名的完善483
(一)关于国内犯罪483
(二)关于国际犯罪490
(三)关于酷刑罪与非法医药和科学试验罪494
七、结语500
论罪刑裁量中刑法平等观之贯彻 赖早兴506
一、刑事自由裁量权与刑法平等506
(一)关于自由裁量权506
(二)关于刑事自由裁量权508
(三)刑事自由裁量权导致的不平等509
(四)刑事自由裁量中刑法平等之保障511
二、定罪与刑法平等514
(一)罪与非罪认定中的平等问题515
(二)共同犯罪认定中的平等问题523
(三)罪数认定中的刑法平等问题524
三、量刑与刑法平等526
(一)被告人个人情况与量刑平等526
(二)被害人个人情况与量刑平等528
(三)民族与量刑平等529
(四)地域与量刑平等531
(五)社会形势与量刑平等532
(六)民愤与量刑平等534
二、行政刑法范畴之辨析537
(一)行政刑法的缘起——德国行政刑法的特点537
中国行政刑法的立法缺憾与改进 赵秉志 郑延谱537
一、前言537
(二)行政刑法的继受——日本、我国台湾行政刑法的特点539
(三)行政刑法的本土化——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刑法体系539
三、中国行政刑法之立法缺憾542
(一)缺乏与一般行政法条款的衔接542
(二)对于行政违法责任与行政犯罪责任的竞合缺乏明确的规定542
(三)法定刑设置过高542
(四)对于法人犯罪的刑罚措施过于单一543
(五)劳动教养制度弊端丛生543
(二)明确行政违法责任与行政犯罪责任竞合时的处理办法545
(三)降低行政犯罪的法定刑并废止其死刑545
(一)从立法上做到行政刑法规范与行政法规范的衔接545
四、中国行政刑法之立法改进545
(四)增加对于法人犯罪的刑罚措施547
(五)将劳动教养制度司法化547
五、结语549
情节犯及其犯罪构成的实体与程序意义 黄京平 李翔551
一、引言551
二、我国刑法中情节的概念及其特征553
(一)观点聚讼553
(二)情节概念的科学界定556
(三)我国刑法中情节的特征559
三、情节犯的概念、本质及其特征562
(一)情节犯的概念562
(二)情节犯的本质564
(三)情节犯的特征566
(四)情节犯的分类568
四、情节犯与犯罪构成理论574
(一)定罪情节与犯罪构成要件576
(二)情节犯在外国刑事理论中的命运588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袁彬594
一、引言594
二、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理念冲突与协调595
(一)理念的冲突596
(二)冲突的协调601
三、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适用中的问题及解决603
(一)“入罪”范围的界定603
(二)罪名的确定609
(一)学者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批评及分析611
四、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法律完善分析611
(二)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法律完善设计613
现代赦免制度之重构方略 赵秉志 阴建峰614
一、前言614
二、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宪政与法治基础614
(一)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宪政根基614
(二)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法治底蕴616
三、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理念基础617
(一)树立鲜明的人权观617
(二)树立科学的犯罪观619
(三)树立理性的刑罚观620
四、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现实与法律依据621
(一)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现实依据621
(二)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法律依据624
五、重构现代赦免制度的具体设想625
(一)关于赦免之类型626
(二)关于赦免之程序634
(三)关于赦免之法规635
六、结语640
商业贿赂犯罪防治对策研究——以《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为样本 卢建平 张旭辉642
一、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概要642
(一)立法背景642
(二)立法沿革642
(三)反腐败条款的具体内容643
(四)《反海外腐败法》的国际化646
二、《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我们的启示647
(一)重新认识商业贿赂的危害性647
(二)商业贿赂应当成为反腐败的重点649
(三)打击商业贿赂需要全球治理650
(四)应当扩大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651
(五)行贿犯罪和受贿犯罪应当同等打击653
(六)商业贿赂的惩罚方法应当多样化653
(七)有效惩治商业贿赂需要加强公司、企业的内部治理责任655
三、结语657
赌博行为非犯罪化及其配套措施研究 李卫红 何伟群658
一、赌博行为非犯罪化的界定658
二、赌博行为非犯罪化的依据660
(一)刑事政策方面662
(二)从人性角度664
(三)刑法的正当性与谦抑性665
(四)历史考察668
(五)域外视角(经济和文化层面)669
三、赌博行为非犯罪化的配套措施672
第四编 刑事程序法专题678
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高铭暄 孟军678
一、国际人权公约中涉及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内容678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权保障的内容679
三、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面临的与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冲突与平衡问题680
(一)为国际人权公约所确定,而中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权利680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有规定,但与国际人权公约规定内容有差距的权利683
四、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贯彻国际人权公约遇到的障碍685
(一)人权观念685
(二)现实国情685
(三)配套机制686
五、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贯彻国际人权公约,强化人权保护的思考686
一、前言688
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问题研究 甄贞 孟军688
(一)当事人主义模式689
二、侦查模式与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689
(二)职权主义模式690
三、行政性救济方式与司法性救济方式690
(一)行政性救济方式的特点691
(二)司法性救济方式的特点691
(三)行政性救济方式与司法性救济方式的优劣分析692
四、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的具体途径695
(一)人身保护令695
(二)申请保释696
(三)申请司法审查697
(四)申请非法证据排除及申请侦查行为无效698
(六)刑事赔偿701
(五)追究民事责任701
(七)宪法诉讼702
(八)其他救济途径703
五、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分析703
(一)我国现行法律中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的规范分析703
(二)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中存在的问题704
(三)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存在问题的原因711
(四)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方式的完善717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兼及刑事管辖制度 刘广三730
一、是否发生了刑事案件730
(一)公共性原则731
(二)合理性原则732
(三)关于我国的立案程序733
二、立案管辖问题735
(一)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736
(二)是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案件740
三、管辖的牵连问题741
(一)立案管辖的牵连问题741
(二)审判管辖的牵连问题742
中国刑事上诉制度改革方案之反思——以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为启示 甄贞 王超745
一、关于刑事上诉制度改革的若干方案745
(一)三审终审制的引入745
(二)死刑复核程序、再审程序的改造750
(三)改革法院设置753
(四)完善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756
二、从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中得到的启示757
(一)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其评价758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实施的困境及其反思759
三、对刑事上诉制度改革方案的评析与反思765
(一)实行三审终审制765
(二)改造死刑复核程序与再审程序770
(三)重新设置法院775
(四)强化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776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与程序基本权保障 杨雄778
一、程序基本权的导入778
(一)基本权利理论体系及其功能779
(二)程序基本权的理论基础781
(三)程序基本权的内涵及其外延782
(四)程序基本权与实体基本权的关系783
(一)免受无理强制处分之基本权784
二、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与程序基本权保障784
(二)程序基本权的互动对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的促进785
(三)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中的程序基本权保障与救济789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程序基本权保障机制的缺陷及完善792
(一)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程序基本权保障机制的缺陷792
(二)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程序基本权保障机制的完善794
四、结语794
电子证据对传统传闻规则的冲击及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的回应——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廖明795
一、传闻规则概述795
二、电子证据对传闻规则的冲击796
三、美国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的回应798
四、英国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的回应801
五、加拿大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的回应805
六、菲律宾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的回应810
七、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传闻规则的立法建议811
第五编 犯罪学专题815
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及权益救济的实现 时延安815
一、犯罪被害人的界定815
二、被害人问题研究的简要回顾817
三、对潜在被害人的保护819
(一)强化对儿童的保护820
(二)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825
(三)强化对社会边缘人群的保护828
(四)强化对高风险职业者的保护829
四、对现实被害人权益的保护831
(一)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确认与实现832
(二)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839
(三)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借鉴与被害人权益保护844
热门推荐
- 3567526.html
- 3252622.html
- 867160.html
- 2034897.html
- 2452501.html
- 2992510.html
- 3908667.html
- 3749156.html
- 522239.html
- 1756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9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1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1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9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