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诗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诗 上
  • 臧修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334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先秦秦汉文学1

第一章 序吟1

第二章 原始文学12

第一节 萌芽初露12

第二节 神话传说14

第三节 神话之宝库16

第三章 书写文学的萌芽和散文的开端22

第一节 商周社会的发展22

第二节 文字与文学的萌芽24

第三节 散文的开端26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瑰宝——《诗经》31

第一节 《诗经》源于上古之声31

第二节 西周之诗的风采32

第三节 东周作品之风骚33

第四节 《诗经》的特色和魅力36

第五章 战国时代繁花盛开42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发展42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过程43

第三节 繁荣的成因及特色45

第六章 史传散文启后世49

第一节 史传散文之盛况49

第二节 编年史的杰作《左传》50

第三节 辉宏画卷《战国策》51

第七章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54

第一节 《论语》与儒家经典55

第二节 非常之道观《庄子》57

第三节 《荀子》和《韩非子》58

第四节 《老子》和其他子书59

第八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63

第一节 屈原的生平背景63

第二节 《离骚》千古之杰作64

第三节 三颗夺目明珠——《九章》《九歌》《天问》66

第四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8

第九章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71

第一节 悲秋之祖——宋玉71

第二节 楚辞众家诸篇章72

第十章 秦代文学75

第十一章 西汉初期的文学复苏78

第一节 汉初政治对文学的影响78

第二节 忧患之士贾谊79

第三节 “七”体创始者枚乘81

第十二章 西汉中叶的文学84

第一节 汉武时代的文化政策与文学发展84

第二节 司马相如及其他作家86

第三节 刘安和《淮南子》88

第十三章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92

第一节 司马迁的非凡人生92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93

第十四章 西汉后期的文学发展96

第一节 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96

第二节 王褒和《洞萧赋》97

第三节 刘向对古典文献的贡献98

第四节 古文经学的代表——杨雄99

第十五章 东汉文学103

第一节 历史环境对文学的影响103

第二节 班固、班昭与《汉书》105

第三节 科学大家张衡的文学之花107

第四节 蔡邕、赵壹和祢衡的文采107

第十六章 王充及其他散文家112

第一节 思想家王充的散文作品112

第二节 东汉其他作家114

第十七章 汉代乐府民歌118

第一节 民歌的类别及特色118

第二节 《孔雀东南飞》119

第十八章 五言诗的成长122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122

第二节 古诗与“苏李诗”123

魏晋南北朝文学127

第一章 建安文学127

第一节 汉魏之交文学的历史背景127

第二节 文风的变革者——曹操和曹丕128

第三节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130

第四节 建安“七子”132

第五节 女诗人蔡琰133

第二章 西晋文学137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土壤137

第二节 狂放疏旷的嵇康和阮籍138

第三节 陆机与太康诗人140

第四节 诗赋作家——左思142

第三章 东晋文学145

第一节 概况145

第二节 刘琨与郭璞146

第三节 开山水诗之先河——庾阐、谢道韫、湛方生147

第四节 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孙绰和袁宏149

第五节 庾亮、桓温和王羲之150

第六节 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的人物——殷仲文、谢混151

第四章 田园诗人陶渊明155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155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文成就157

第三节 陶渊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59

第五章 佛学对文学的影响162

第六章 南朝众作家的风采166

第一节 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制约166

第二节 山水诗的创始者谢灵运168

第三节 颜延之与谢庄169

第四节 拟乐府之名家——鲍照171

第五节 谢朓——鸣唐音之先声173

第六节 一代文宗——沈约174

第七节 近体诗的雏形——“永明体”175

第八节 诗风转变之际的江淹176

第九节 何逊、吴均与刘孝绰178

第十节 任昉、丘迟、刘孝标与萧衍父子180

第十一节 徐陵与阴铿182

第十二节 张正见与江总183

第七章 《文选》与《玉台新咏》190

第一节 《文选》的历史地位190

第二节 《玉台新咏》的文学价值191

第八章 《文心雕龙》与《诗品》193

第一节 《文心雕龙》对文学的贡献193

第二节 《诗品》对文学的影响194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197

第一节 志怪小说197

第二节 志人小说198

第十章 南、北方乐府民歌200

第一节 南方乐府民歌200

第二节 北方乐府民歌201

第十一章 十六国与北朝文学203

第一节 十六国与北朝的文学土壤203

第二节 前、后秦的作家204

第三节 前凉、西凉文学205

第四节 北魏时期的文学成就206

第五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207

第六节 北齐文学与著名作家209

第七节 散文大家——颜之推210

第八节 北朝时代的文学巨星——庾信211

第九节 王褒与北周文学213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隋代文学217

第十三章 隋唐以前的少数民族文学219

第一节 古老的民族与古老的文学219

第二节 神奇的上古神话220

第三节 宏富的创世史诗221

第四节 原始形态的民间歌谣223

唐五代文学227

第一章 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嬗变227

第二章 大唐初期的文学230

第一节 浮艳之风弥诗坛230

第二节 王绩与诗坛“四杰”231

第三节 王梵志及其五言通俗诗235

第四节 沈佺期和宋之问对律诗的贡献236

第五节 陈子昂对诗风的革新237

第三章 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群(上)242

第一节 古典诗歌的繁荣时代242

第二节 盛唐诗风的开拓者——张说、张九龄243

第三节 山水田园诗的领军人物——孟浩然、储光羲245

第四节 王维与山水诗派247

第四章 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群(下)252

第一节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252

第二节 王昌龄、李颀255

第三节 崔颢、王之涣、贺知章等名家258

第五章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264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264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267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270

第六章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274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的发展274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277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279

第七章 大历、贞元时期的诗歌283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诗风的转变283

第二节 诗风古朴的元结、顾况284

第三节 五言巨擘刘长卿和韦应物286

第四节 李益、戴叔伦及其他诗人289

第五节 大历“十才子”292

第八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295

第一节 古文运动及其理论295

第二节 韩愈的文学贡献296

第三节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297

第九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301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的兴起301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理论302

第三节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与特色304

第四节 元稹的文学成就306

第十章 唐中叶诗坛的新景象310

第一节 著名的诗人、朴素的唯物论者——刘禹锡310

第二节 “寒瘦诗风”的名家311

第三节 “骚之苗裔”李贺313

第四节 诗苑众幽兰315

第十一章 晚唐诗风及众诗人320

第一节 晚唐诗风的特征320

第二节 倜傥才子——杜牧321

第三节 古典诗歌的创作者——李商隐322

第四节 缛丽华美的温庭筠诗歌324

第五节 诗苑丛花共芳菲325

第十二章 大唐黄昏墨客吟330

第十三章 唐代传奇小说333

第一节 传奇小说的发展及成因333

第二节 传奇小说的思想艺术334

第三节 传奇小说的影响335

第十四章 变文和通俗文学338

第一节 经文与变文338

第二节 话本小说339

第三节 俗赋和词文340

第四节 民间歌谣、辞及俗曲341

第十五章 唐代少数民族文学344

第一节 吐蕃时期的藏族文学344

第二节 突厥碑铭文学345

第三节 南方少数民族文学346

第十六章 域外文学的输入352

第一节 佛经的移译和《大唐西域记》352

第二节 域外民间故事的传载353

第十七章 诗学和文论356

第一节 诗学的核心——诗格356

第二节 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模式357

第三节 唐代的文论358

第十八章 唐五代词的兴起363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早期的文人词363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派”词364

第四节 南唐后主李煜和众词人365

宋辽金文学369

第一章 承唐启元的宋代文学369

第一节 宋代的时代背景369

第二节 哲学、文化理论对文学的影响370

第二章 宋初文学373

第一节 文学的复古运动373

第二节 宋初名家——王禹偁374

第三节 “晚唐派”与“西昆派”375

第三章 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380

第一节 时代对文学革新的呼唤380

第二节 诗苑拂新风381

第三节 欧阳修的卓越贡献383

第四节 王安石及王令384

第四章 北宋前期的词391

第一节 二晏和欧阳修391

第二节 范仲淹和张先393

第三节 长调慢词的开拓者柳永395

第五章 成就全面的文学大家——苏轼399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399

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401

第三节 苏轼的诗402

第四节 苏轼对传统词风的重大变革405

第五节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406

第六章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411

第一节 黄庭坚的生平和思想411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412

第三节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征414

第四节 江西派诗人415

第七章 北宋后期文学421

第一节 “苏门”作家秦观和张耒421

第二节 开创新词境的贺铸423

第三节 北宋词第三次艺术演变的词坛领袖——周邦彦425

第八章 南宋前期文学430

第一节 女真族的南进和文学风格的巨变430

第二节 女作家李清照431

第三节 陈与义与其他南渡诗人432

第四节 张元干与其他南渡词人434

第九章 “中兴大诗人”杨万里和范成大440

第一节 杨万里和他的“诚斋体”440

第二节 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441

第十章 忧国忧时的大诗人——陆游444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444

第二节 陆游忧国忧时的精神446

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448

第十一章 辛弃疾和豪放词派451

第一节 失意英雄悲一生451

第二节 辛词深沉而广博的思想内容452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独特性454

第四节 辛派词人456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文学460

第一节 文学风气的靡与扬460

第二节 清空骚雅的词人姜461

第三节 丽密深婉的梦窗词462

第四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463

第五节 宋末的爱国作家464

第十三章 宋代的诗话468

第十四章 宋代小说和戏曲471

第一节 话本的兴起及其成就471

第二节 宋代志怪与传奇472

第三节 宋杂剧和南戏473

第十五章 辽和西夏文学477

第一节 辽的兴起和辽代文学477

第二节 西夏的兴衰及其文学478

第十六章 金代文学482

第一节 金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学的繁荣482

第二节 金代诗词发展概貌及重要作家483

第三节 金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元好问484

第四节 《西厢记诸宫调》486

第十七章 早期蒙古诗歌490

第一节 蒙古族社会文化概况490

第二节 萨满诗歌491

第三节 祝词与赞词491

第四节 古老的英雄史诗492

第十八章 维吾尔族古典名著《福乐智慧》495

第一节 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495

第二节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496

后记500

热门推荐